■山丹縣清泉學校 張曉云
在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方面,教師應在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基礎上,深化對數學學科的學習,從而引導小學生的數學思想得到有效的提升,而這一部分的培養則體現了對小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并通過提問的方式,引發學生思考,有效促進小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進而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學科素養。在問題設置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提問的各種細節,比如提問的方式、提問的時段等,將這一方式有效地應用于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提升小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設計問題時,教師不可一味地進行提問,而要依據當前所教授的內容進行問題的設置。在設置問題時需注重問題的難度,過于簡單或是過難的問題都會使這一提問過程毫無意義,無法有效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設計提問內容時,應當關注問題的難度,從而通過適當的問題難度促進小學生進行有效思考,使小學生不僅能夠得到有效的思維訓練,還能夠在獲取答案時提高學習的自信心,進而激發學習興趣。
無論是哪個階段的學生甚至包括成人在內,都具有差異性,這種差異來自不同的因素,比如自身的差異、成長環境的不同、學習能力的不同等。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還要全面了解學生,綜合評估,進而設計問題進行提問。在此過程中,問題的內容以及形式亦應當具有針對性,對于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學生,教師應進行不同難度的設計,針對不同性格的學生創設不同的提問場景,從而綜合全面地促進每位學生的發展。如此一來,才能夠有效地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問題的設計如果沒有思考的動力,那么學生也不會主動思考,即便是在被迫思考的環境下也不會有效地進行思考。因此,興趣對于教學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同理,問題的提出同樣需要以興趣作為基礎進行設問。在此過程中,教師除了要了解學生的興趣喜好之外,還可以有效地結合生活元素以及現代社會中所產生的各種豐富的教學資源,包括多媒體、游戲、動畫等與之結合進而提問,從而有效引起小學生進行主動思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已有的知識內容對其以疑慮的形式進行提問,促使小學生共同思考,進而培養小學生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主動思考和探究,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這一方式的提問不僅能夠有效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良好思維習慣,幫助學生產生問題意識,學會發現問題并探究解決問題,還能夠在此過程中增強小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從而使學生思維能夠得以有效提升,促進核心素養的有效提高。例如,在學習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三課中學習“倍數與因數”這部分內容時,大部分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概念有些模糊。基于此,教師則可以結合生活創設問題,激發學生主動思考。比如,“運動會上會出現不同的班級隊列,每個班級的學生人數也不盡相同,比如五年級一班的隊形是以豎排4人,橫排9 人列隊;五年級二班是以豎排7 人,橫排5 人列隊;那么每個班級有多少人?因數和倍數是怎樣的關系呢?”通過提出疑慮激發學生主動思考,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思考動力,還能使學生在思考過程中有效提高數學思維能力。
對于任何一門學科的核心素養,其基礎都是以學科基本能力為主要培養方向,小學數學也不例外。因而在基礎性知識的鞏固學習過程中,教師也要以設置問題的形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同時通過對基礎性知識的設問,有效促使學生思維反應能力的提高,使學生在深化數學基礎的同時有效鍛煉了思維能力,進而加深學科素養的培育。教師還可以通過生動形象的動畫效果,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思想,比如數學抽象、直觀想象等,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效果。
由于數學思想的豐富性以及邏輯性,在小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的廣度以及深度,避免設置問題的局限性。在現代新型教育理念中,綜合素質的培養還包括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這同樣是核心素養所涉及的內容。基于此,教師還可以設計開放性的問題進行提問,進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更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五年級數學上冊課本中第七課“可能性”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元素設計開放性的問題,從而讓學生發揮其想象力進行思考,達到對知識的有效理解。如,教師可設計“拋硬幣”的形式讓學生猜測硬幣落下的正反面可能是什么,也可以利用多媒體的電子“五子棋”形式,讓學生討論對方下一步會怎么走等。再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第四課“多邊形的面積”時,教師則可以讓學生思考面積的計算都有哪些方式方法等,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數學能力,從而有效發揮思維的延伸與發散。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出現茫然的狀態,即不知道該如何思考解決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則可以適時地進行追問式引導,讓學生一步一步、有條理、有方向地進行思考,從而解決問題。如此一來,則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在思考時能夠有效地將問題進行梳理解答,從而促進這一核心素養的培育。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中第七課“用方程解決問題”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設置問題,“姐姐的郵票張數是弟弟的3 倍,姐姐和弟弟一共有180 張郵票,那么怎樣用方程式計算出姐姐和弟弟的郵票張數?”對于這一問題學生在思考時則會出現不知該怎么做的狀態,因此教師可以一步步地提問,進而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在思維過程中建立一定的邏輯性,有效掌握數學的解題方法。比如,“姐姐和弟弟的郵票張數都不知道,那怎么尋找兩個人之間的等量關系呢?”這時學生則會發現,“姐姐的郵票張數+弟弟的郵票張數= 180 張郵票”“姐姐的郵票張數=弟弟的郵票張數×3”。緊接著,教師可以繼續提問,“能不能做個假設呢?”等等。如此一來,則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獲取結果,使學生學會思考問題,逐漸形成思維的邏輯性。
即便是小學五六年級的小學生,其成長過程中仍與游戲具有千絲萬縷的關系,他們對于游戲的熱情甚至遠遠高于課堂的學習。因此,教師可以將游戲有效地運用起來,將其融入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然后在進行游戲的過程中適時地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學生在游戲過程中積極性非常高,并且思維活躍度也非常高,這時對學生進行提問則能夠起到較好的效果,能使學生的學科素養得到有效提升。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具體的情境,再結合情景來提出問題,從而消解學生對問題的畏懼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生的參與感會更高,面對問題會更積極地思考。例如,在五年級上冊中學習第一課“小數除法”時,教師則可以組織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而進行小數除法的運算接力比賽,看哪個小組在有限的時間內計算的速度又快又準,在此過程中,對于計算中出現困難導致停留時間較長的學生,教師則可以適當地進行提問,進而引導學生繼續計算。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豐富的教學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等。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的培育是當前重要的教學方向,因而在此部分的教學工作中教師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育,使學生的核心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在此過程中,由于數學思維主要作用力的特征因素,因而在教學中教師應進行多種提問,以促進學生思考,訓練其思維能力。因此,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問題的設計,促進提問的有效性,使學生通過問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各項能力,促進自身核心素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