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賈汪區紫莊鎮趙莊小學 焦芳俠
小學生由于是剛剛接觸寫作,再加上對作文題目無法產生非常深入的思考,因此在寫作過程中面對的最大問題是無話可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在設置作文題目的時候一定要注重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鼓勵學生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引導學生學會記錄身邊美好的、感動的人和事物,從而逐步提升寫作水平。
首先,教師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體會這個世界。認識到小學生接觸最多的人是自己的父母、老師、小伙伴,因此教師就可以布置一些題目:“我的老師”“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或者“我的同桌”等。在布置作文的時候盡可能不要局限寫作內容,應讓學生盡情回憶和誰發生過一些事情,無論是引起自己情感波動的大事件,還是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都可以作為寫作素材。給出題目并且引導學生可以寫什么內容之后,給學生一些時間,讓學生簡單地記錄下來。隨后,教師提問一位學生想要寫什么內容?學生說我寫的是我的媽媽,媽媽有時候很溫柔,會耐心地為自己蓋被子,但是有時候又很嚴厲,不僅會在輔導我寫作業的時候發脾氣,還會批評不講衛生的爸爸。爸爸每次不脫襪子就上床睡覺,媽媽就會大發雷霆,但是最后還是幫爸爸洗了襪子……這位學生沒有和一般的作文一樣寫母親的辛苦和善良,但是從她的表達中可以看出,對擁有這樣一個媽媽他是非常開心和自信的。學生說了很多,雖然非常口語化,但卻是表達了自己真實的所見所聞和情感。另外一個女學生寫的是自己的數學教師,認為數學老師既溫柔又嚴格,會因為自己忽高忽低的成績批評自己,也會耐心講解自己不會的題目,并且詳細記錄了自己某一次犯錯老師批評自己的過程,后來才想明白老師是為自己好……學生都對自己身邊的人做了細致的描述,無論從性格還是外貌,都能夠從事件中闡述對他們的喜愛之情。通過緊密結合生活,學生一下子變得有話可說了,有的學生表示想寫的事例非常多,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可以發現學生似乎逐漸喜歡上了寫作,在完成寫作任務的時候也非常認真。
小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往往沒有什么規律可循,完全是“寫一步算一步”,導致作文沒有規律。因此,教師要教給學生科學的方法,這樣學生才能寫出高水平的作文,提升自己語文成績及語文素養的同時,給予讀者更好的閱讀感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列出自己的提綱,以及在寫作中可以運用排比等修辭手法,或者如何表達一個句子才能使文章更加流暢等。
例如,讓學生寫作“我的爸爸”。在上作文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寫出提綱。學生說什么是提綱,教師告訴學生提綱就是你在作文當中想要寫關于爸爸的什么內容?學生想了想說爸爸的外貌、職業、爸爸的壞毛病、爸爸打我的事情。教師問學生你覺得作文的重點在哪里,學生說表達的是對爸爸的喜愛之情。學生有些答非所問。教師繼續提問,你怎么表達呢?學生說雖然爸爸打我,但是會深夜陪我復習功課……教師說所以作文的重點部分應該是寫你和爸爸發生的事情,因此現在就可以列出提綱:第一部分是爸爸的相貌、職業;第二部分是爸爸和我發生的事情;第三部分是表達對爸爸的愛。學生立刻明白了如何寫作整篇文章。教師引導其他學生照貓畫虎,也按照這樣的結構寫作文。學生按照這樣的提綱寫文章,就不會出現結構混亂或者無內容可寫的問題了。然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文中寫一些排比句:爸爸就像一棵大樹,支撐著整個家庭:爸爸就像一片大海,包容著我們的錯誤;爸爸就像一條教鞭,總在鞭策著我改正錯誤……學生將排比句用在了文章的最后,并且表達了自己對父親的愛,將作文升華到了一個高度。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注意一些語病問題,在寫句子的時候要注意是不是有錯別字、搭配是否正確等,如果出現了就要及時修改。除此以外,教師還發現有一些學生總是習慣性地將口頭語寫在作文中,針對這部分學生,教師可以將其中的口頭語一句句畫出來后,讓學生有意識地將其改編成書面語。
從整體到細節,教師都要給予學生科學的指導,讓學生逐步明白如何在有話說的基礎上變得會說、說得好。掌握這些科學的方法,需要教師和學生的長期堅持,因此教師要秉持耐心,一點一滴地教授學生,逐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很多教師在看學生作文時就只給學生一個分數,學生并不清楚作文的優點和缺點,這種方式無法引起學生對作文的重視,導致寫作水平不會得到很大的提升。還有一些教師給出非常簡單的評語,“內容具體、內容較具體、語言通順”等,學生根本不清楚具體的點是什么,因此教師要細致地點評學生的作文,然后引導學生自己修改作文。
例如,一位學生的作文內容中有一句話是這樣的:我喜歡小熊貓,它非常可愛,黑黑的眼睛在哪里我都不知道。教師可以將這句話圈出來,然后批注:這句話有一個錯別字,表達不通順,修改。學生在修改的結果是:我喜歡可愛的小熊貓。他有大大的“黑眼圈”,害得我每次都找不到他的眼睛。還有學生在回憶事情的時候寫道:夜深人靜,想起今天一連串發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著。教師批注:這句話中“一連串”用法錯誤,修改,學生修改成了今天發生的一連串事情。這樣逐字逐句地指出來學生的錯誤之后,學生就能夠明確知道自己錯在哪里,下次會避免發生同樣的錯誤。但是如果教師只是在最后寫出“語句不通”,學生修改起來難度是非常大的,有時候根本看不出自己寫的作文有什么毛病。類似“七月的北京,是一個美麗的季節”這種話語,一眼看過去好像沒有什么錯誤,但是認真分析就會發現學生將北京這個城市寫成了季節,這是非常嚴重的錯誤。還有一些學生將一段話的中心句或者總結句寫在了段落的中間部分,這是非常不合理的。教師可以批注:這句話在本段中的位置不合理。學生就會意識到應該放在最前面或者最后面,最好引導學生將這句話變成過渡句,起到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作用。以上的問題都是局部問題,還有非常嚴重的問題——跑題。教師可以將跑題的原因和內容給學生指出來,然后讓其改正。總之,教師要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認真細致的點評,指出學生的問題。在寫最后評語的時候要注意的是先寫本文的優點,然后再寫缺點。這樣的方式能起到鼓勵的效果,雖然要進行很多的修改,但是學生認為自己的作文是得到了部分肯定的。
小學生在寫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勇敢地向教師提出問題,多和教師探討作文。提升寫作水平并非一日之功,教師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特點以及教學大綱的要求,依“法”展開教學,相信一定能夠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讓學生寫出優秀作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