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中灘中心學校 蔣秀琴
第一,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傳統的教學模式讓每位小學語文教師的思想都比較保守,他們認為作為教師就應該是嚴厲的,對待學生要不茍言笑,這樣才能鎮得住學生,學生才會聽話努力學習,但是時代已經改變,現在受發達科技的大環境影響,學生的思想也在與時俱進,而小學語文教師繼續走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進行改革和創新,教師沒有實行這種新型的師生互助式課堂,所以有些小學雖然也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但是真正落實完成的教師很少,學校監察不到位,導致師生互動模式的課堂教學沒有大力施行下去。第二,還有一些小學語文教師也是簡單機械地推行了一下新型的師生互動課堂,但是他們只是簡單地進行互動,沒有進行自己思考該如何互動,這就導致出來的效果不理想,對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任務幫助不大,也就不繼續推行下去了,仍舊用最傳統的授課方式,把要求背誦的課文背誦好,把課后的生字詞會讀會拼會寫,因為這樣做學生的學習成績提升的是很快的,這些書本上的知識掌握好很容易見到教授成果,所以新型的師生互動授課也就沒法推行下去。所以,現在大多數小學的授課模式還是傳統授課,沒有革新新型的師生互動授課模式。第三,因為小學生天性好玩好動,不拿出嚴厲的樣子恐怕小學生不會聽話,所以教師為了讓學生能乖乖坐在椅子上聽講,只能對他們嚴厲起來。但是小學生好玩好動是天性,是他們成長過程中需要經歷的,嚴厲的教師讓他們不敢進行互動,也不敢在教師面前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自己的情感,更不敢反駁教師說的各種答案和事情,長此以往,學生就不會不教師當成自己的傾訴對象,不再喜歡教師,這樣的局面造成的后果就是他們不喜歡語文教師,不喜歡上語文課,學生不再積極回答教師的問題,這樣的學習方式讓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會下降,提不起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傳統的教學方式,更注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占據主體地位,學生在課堂中要通過教師的講解來進行學習,這對學生的學習是十分不利的。互動式教育就需要及時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首先教師就要改變傳統的提問方式,通過提問的形式來展開課堂互動,而后再深入分析課堂問題,充分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困擾,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能夠根據問題充分投入課堂教學中,學生也能及時培養自身自主探究能力,通過互動的形式來加強小組之間的活躍度,進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通過提問的方式,能夠讓整個教學過程中不斷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讓學生能夠根據問題學習知識。此外,教師也要讓學生充分在課堂上開展探究性對話,充分發揮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探討,將師生之間的交流作為輔助,讓學生針對問題在課堂內以小組為方式積極進行探究,在提高學生團結合作能力的同時,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教師也要針對學生在此過程中的不足及時給予自己相應意見,幫助學生及時發現自身的不足,進而提高整體課堂教學效果。
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都是教師提前寫好自己的教學計劃,把每堂課都安排的很細致,教師不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到什么程度也不多和學生交流,就導致教師的教學計劃是不符合小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的。而且教師評價學生的方式一般都是針對學生學習成績進行,這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學生來說是不公公平的,學生的綜合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完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通過了解學生各種綜合能力后,再對學生教學評價。同時也要根據課堂教學內的整體情況,合理完善課堂教學模式,將互動式教學充分融入課堂教學中,也要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來補充課堂教學評價體系,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了解自身實際情況。另外,小學生的思想還不成熟,但是他們還是有一定的知識面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教師如果不根據小學生的知識面進行整改自己的教學計劃,那么學生腦中掌握的知識面也就沒有辦法表達出來,這些知識面對學生來說就是沒有意義的。
為了讓學生喜歡上語文學科,在語文課堂上積極表現,首先教師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第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起到一個帶頭的榜樣作用,要多多運用自己的肢體來表現平易近人,要多多微笑讓學生不再有巨大的學習壓力,教師的講課風格也要時長變換,搞笑的話語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豐富多彩的課堂學生會更加愿意去學習,這樣學生也就不會覺得學習語文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了。舉例來說,講解課文《一匹出色的馬》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們扮演好課本里爸爸、媽媽、妹妹和“我”的角色,然后讓同學們踴躍報名來完成課文內容的表演。學生就會全身心地投入表演中,課文的內容學生也就在邊表演邊玩中學到了,里面人物的感情色彩和課本要想表現的道理也就不用教師直接講解了,這樣學生不僅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也能在輕松幽默的課堂中學到要了解的道理,這樣的語文課堂才適合學生的發展學習。
課堂的主體一個是學生,另一個主體就是教師,教師要有意識地和學生多多互動,只有教師有這種互動意識之后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學生的心理也才能會有互動意識。既然課堂的主體是由學生和教師兩部分組成的,那么教師就應該放棄以教師為中心的思想,自己不再是一個一直說話的人,教師也可以是傾聽者。教師想要走進學生中去有好多辦法,比如和學生一起上其他任課教師的課,這樣可以學習其他教師的互動環節,也可以感受學生們的感受。還可以組織一次暢所欲言的班會活動,把自己近期和學生的互動方式和全班同學談談,看看在他們心中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是否對學生有幫助,學生也可以給教師提意見,方便教師更正改進,做好互動。教師之間也可以組織交流,把自己在課堂上和學生的互動心得互相交流,大家取長補短,互相進步,這樣老師和學生的互動意識會更加強烈。互動意識要先從教師做起,然后帶動學生,讓師生之間都有互動意識之后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
小學語文是小學學科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師不應該僅僅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應該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為了吸引學生的學習熱情,小學語文教師要加強和學生的互動,讓學生主動走到課堂中,愛上語文學習,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才是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