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江蘇省體育局訓練中心武術管理中心武術散打隊
在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中,武術是其中最為耀眼的一顆明星,其具有極為深厚的文化內涵,也是全世界對中國文化有所了解以及認知的一個窗口[1]。由于時代的不斷變化,致使國外的體育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對我國的傳統體育文化產生一定的沖擊。其中最為典型的便是跆拳道,近幾年在國內市場中,跆拳道的發展逐漸超過了武術,產生該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跆拳道在任何方面均將禮儀至上的精神表現了出來。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禮儀是以約定俗成的。一定的方式或者形式將敬人以及律己的過程表現出來。簡言之,人們在進行社會交往活動中,禮儀為人們共同進行遵守的行為準則以及規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武術文化是其中的有機組成部分,武術文化在形成和發展期間由于其受到了較多的傳統禮儀文化的影響以及滲透,促使其在于傳統禮儀文化交織過程中,逐步的將具有獨特性的禮儀規范要求演變出來,不但可以規范習武者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對習武者理想人格的形成也存在積極作用[2]。
散打運動項目中,禮儀文化主要是指在學習以及訓練和比賽過程中對散打運動員的行為以及道德進行規范和約束的依據,其具有民族性以及全面性等特征,其中全面性主要是指散打運動項目中的禮儀文化要求是以人為本且點到即止,這種思想可以得到比較全面的認可[3]。民族性則是指散打運動項目中禮儀文化的精神內涵是本民族所特有的。民族性以及全面性不可分割,是辯證統一的。散打禮儀文化是在散打運動過程中所逐漸形成的,其對于散打運動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意義。散打禮儀文化通常體現在學習、訓練和競賽中,是散打運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散打運動與其他運動相比,其發展速度相對較慢,因此其文化禮儀并未形成完整的體系。
在無數禮儀文化中,武德是最重要的體現,也是將我國傳統文化與其他外來文化形成差異的一個支點[4]。武德是參加武術運動的人在賽場上必須具有的一種良好的道德品質以及行為規范。在不斷對和諧社會進行構建的今天,不管對任何事物來說,和諧均顯得極為重要。只要禮儀文化還存在,那么便一定會達到和諧。任何武術禮儀文化的形式中均可以將武德體現出來。禮儀文化在散打比賽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主要是為了將散打運動員的道德品行以及個人修養體現出來。因此,在散打運動項目中對禮儀文化進行強調,可有效培養散打運動員的武德精神。
有社會學家認為,若想要促使社會朝向好的方向發展,其內在需求便是倫理道德。倫理道德的主要作用是對人和人之間以及人和社會之間的關系進行協調,屬于具有特殊性的一種活動形式。禮儀文化則屬于包含健全人格和道德品行的一種文化,在散打運動項目中對禮儀文化進行重視,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散打運動員形成健全的人格。
散打運動為直接利用身體進行抗衡的一種格斗項目,在日常訓練以及競賽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些傷痛,若雙方通過對抱拳禮進行利用,從而對對方寬容理解,那么便可以很好的將散打運動項目中所強調的文明性以及安全性強調出來。只有和諧才可以促使更大的凝聚力產生,因此需要對散打運動員強調學習散打文化禮儀的重要性,在促使其武德修養得到提升的同時,可以促使其和平相處,從而產生極為強勁的凝聚力。
不管散打的推廣是對內還是對外,都不可以缺少自身的文化輸出。對其自身來說可以有效增加民族認同感,并減少由于其他項目而受到的文化沖擊;而對外則可以更好的將自身文化輸出,利于進一步發展以及推廣項目。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我國武術禮儀已富有文化內涵,散打這一運動項目可以將其中的一些內容作為奠定其禮儀文化的基礎,構建散打禮儀文化體系并向外輸出。因此,在推廣散打這一運動項目期間,散打運動項目急需對禮儀文化體系進行構建,從而促使其可以得到更多人們的支持以及認同和接受。
散打這一運動項目的產生以及發展均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以往武術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其技擊方法。其中在散打發展過程中,技擊方法屬于必備的一項“硬件”,文化則是其必備的一項“軟件”,而禮儀文化則為“軟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組成部分。散打這一項目若想得到良好的發展,則必須軟硬件共同進行發展,跆拳道以及空手道的發展便是其中很好的例證。如跆拳道的成功并不僅是因為人們認同跆拳道的技術特點,更重要的是人們認同跆拳道的禮儀體系文化。其所構建出的禮儀規范是認同的前提,不對禮儀文化重視起來,也不會形成其自身禮儀的文化,更不會得到社會的認同。為防止散打運動項目成為“單腿行走的項目”,并促使其更加具有民族特點以及更加與其發展規律相符合,則必須對散打禮儀文化重視。
在武術活動中,抱拳禮屬于較為常見的禮儀中的一種,該種禮儀存在極為深刻的內涵。該禮儀的具體步驟是:右手為拳左手為掌,施禮人將其左掌蓋在其右拳上,之后環抱在其胸前,距離其胸腔30 厘米左右即可,并將其左掌的拇指向內扣。右拳在武術活動中表示練武之人,將左掌蓋在右拳上,主要是為了顯示其有血氣方剛的氣質但并不張揚且并不會欺負弱者,將其左掌拇指向內扣則為了顯示其謙虛且并不自稱老大。另外,該禮儀還常被用來表示習武之人講義氣,比較團結,從而完全展示出我國的優良傳統。同時,抱拳禮在散打運動中應用也相對較為廣泛。在散打訓練課堂上通常以抱拳禮開始,并以其結束課堂內容。在訓練課中,散打運動員之間也需要相互以抱拳禮進行示好,從而對其團結互助的優良品質進行培養。如進行打靶練習時以及雙人配合對技術戰術進行練習等均會對抱拳禮展開利用。
在中華民族中,鞠躬禮屬于極具傳統型的一種禮儀,其也是習武之人常用的禮儀之一。鞠躬禮在部分東南亞國家中被廣泛應用,如韓國以及中國等,其中韓國跆拳道運動員更是將該禮儀應用的淋漓盡致,其不論是在比賽還是在訓練中均會對該禮儀展開應用。因此,作為我國傳統體育中的重要部分之一,不管是在日常訓練中還是在競賽中也應該積極對其進行運用。在散打運動項目中,鞠躬禮主要是由散打運動員向教練員或者教師行的一項禮儀,該禮儀主要是為了表示對受禮之人的謝意或者歉意、尊重等。另外,若學生有事情向教練員報告或者向其請教問題時均需要向其行該禮。
該禮儀的做法是:昂首且挺胸,并將其腹部收縮以及收斂其臀部,雙腳合并在一起保持豎直站立,將其雙臂自然的向下呈垂直狀態,將其左右手的中指緊緊貼在褲縫中。注目禮通常在集合整隊時進行運用,需要做到快、靜、齊。同時,注目禮也是進行鞠躬禮以及抱拳禮的準備姿勢。當教練員進行示范講解時,散打運動員需要行該禮并認真進行聽講以及觀察。
蹲姿禮在散打訓練過程中是比較常用的一種禮。其步驟為:將右腳向其后方邁去,所邁出的距離為一腳半即可,之后雙腿向下蹲,用其右腳的前腳掌對其右腳進行支撐,并用其左腳全腳掌對其左腳進行支撐,需要注意的是消退要始終與地面保持垂直,將重心落在右腳上,上身要保持直立狀態,雙手手心向下,并分別放置在其膝蓋上方。蹲姿禮多在教師或者教練員向學生示范動作或者向學生對相關動作講解分析時進行使用,該禮儀僅有學生使用。
坐姿禮這一禮儀姿勢主要是由學生右腳從其左腳后方向其左腳插步,且兩腿盤坐下來,上身保持直立狀態,雙肩保持放松狀態,雙手的手心向下并放置在膝蓋上。坐姿禮多在教師或者教練員安排進行教學實戰或者教學安排時進行應用,并未上場實戰的學生對坐姿禮進行使用。
由于服飾作為文化產物中的一種,因此在任何場合中均需要注意的一項禮儀便是服飾禮。學生在進行散打訓練過程中,需要對該項目中所指定的訓練服進行選擇,而教師則應對職業裝進行穿著。其中散打服飾結合散打運動項目的技術特點所設計的分黑、紅的一種訓練服,而通常指帶領上衣、運動褲以及武術鞋為職業裝。該禮儀不只是將學生對于散打這一運動項目的尊重以及重視和教練員對職業的態度體現出來,還將師生之間的相互尊重完美的體現出來。
點首禮的具體操作為:行禮者的雙腳并步站立,且身體自然呈垂直狀態,雙手自然向下垂,并貼放在身體兩側,注視施禮者,并向其點頭示意,在點頭示意期間身體要保證中正。點首禮主要是教師或者長輩對晚輩的還禮,或者表示贊同長輩或教師的講話。
良好的語言環境不但會給予他人有素質且有禮貌的好印象,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促使自身修養得到提升,對散打運動項目的開展以及推廣均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武術散打運動員在進行運動過程中禁止進行任何不文明的行為,如隨地吐痰以及豎中指和隨地坐臥等。另外,禁止將護具以及拳套等訓練工具亂堆亂放,不用訓練工具時,需要將其送回原處并擺放整齊,在進行訓練前需要統一將鞋子擺放好以避免對其他人產生影響。舉止禮儀主要是通過不斷重復以及強化練習,從而對文明且有序的生活習慣進行培養。
由于散打運動項目具有一定的競技性,從而導致教練員在教學過程中只對技戰術水平格外進行重視,完全忽視了武禮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意義以及作用,因此并未對武禮展開規范化的教育。在接下來的散打運動項目中,不管是比賽還是日常訓練均需要將禮儀文化重視起來,從而促使其可以更長遠的進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