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國富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王愛萍 毛道中心幼兒園
在全球化進程加速的情態下,海洋開發已然成為國家發展的新高地,尤其是“海洋強國”發展戰略的提出,充分突顯了海洋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海南省基于自身特殊的地理位置優勢,一直都作為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存在,在發展海洋體育特色文化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這決定了海南省能夠憑借自身優勢作用的發揮,來驅動我國南方各地海洋旅游產業的發展。事實上,我國黨中央以及地方政府也一直將海南省作為我國發展海洋體育特色文化旅游的重要版圖,并為之發展不斷加大各方面投入力度。國家“體育強國”的戰略部署下,海洋體育特色文化旅游亦是海南省旅游事業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對增強其核心競爭實力有著顯著積極作用。對海南省整體海洋體育特色文化旅游資源分布及特征的摸排,對促進其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是突出特色、增強競爭力的基礎環節,有利于針對性開發,并做好頂層設計規劃。
海洋體育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產品,學術界的理論探究尚未完全成熟,沒有形成統一意見。通過對相關文獻資料的查閱,我們可以將海洋體育相關內涵總結為人們通過對海洋整體環境、資源的充分利用,來進行各種極具目的性的體育休閑活動,由此來達到娛樂身心的目的。海洋體育具有原生態、親自然、高參與、深體驗等特性。海洋體育文化作為海洋體育事業發展的產物和根基,對其持續價值創造有著巨大的能動意義。
整體上而言,海洋體育文化作為文化的下位概念,強調了文化普遍性與差異性的并合存在,基于文化共性在海洋文化與體育文化的碰撞交織過程中形成,是新文化的選擇與重構,其相互間存在包含和被包含的關系。廣義上講,海洋體育文化涵蓋了一切與海洋相關的體育文化,凝聚著人們在海洋活動中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綜合。而從狹義層次上解析,則特指人類在與海洋生態環境交互中衍生出的意識形態領域的內容,僅限于海平面上的各種體育活動。但其文化立體結構下,更具有豐富性,作為人類與海洋互動的產物,集合了體育運動相關的物質、制度、精神等元素。
由此來看,我們可以將海洋體育文化細致的分為物質、精神、行為、制度文化。其中,海洋物質文化是海洋體育特色文化旅游發展的基礎保障,包括運動場地(海岸、沙灘、島礁等)以及各種體育運動設施、設備、材料等;海洋體育精神文化再現了人海互動的構成;海洋體育行為文化是人海互動、人際交往中以體育形式表現出的行為文化,具有生活化的特點,包括海洋體育生活方式、海洋體育休閑旅游、海洋民間民俗體育等;海洋制度文化則主要是從各項極具約束性的管理政策、條例而展開的,對于海洋體育文化活動的正常開展具有規范、約束效用。
海南省四面環海,約占我國海洋面積的三分之二,現已開發的有三亞、海口等二十多個港口,其有著相當富饒的海洋資源,多為優質沙灘,且水質質量整體優良。正是基于得天獨厚的區域位置,使得海南省海洋體育特色文化旅游事業異常興盛,并積累了豐富的資源資本,具體概況分析如下:
海南特殊的區位優勢,是其快速發展海洋體育特色文化旅游事業的基礎,并積累了龐大的資源財富。據即有的統計數據顯示,海南省有600 多個島礁、225 個海島散布于海南省的行政范圍內,這也正是其“海上明珠”美譽的由來,并由此積累了豐富的海洋資源,包括熱帶資源、生物資源、漁業資源等。同時,海南島常年冬無嚴冬、夏無酷暑,水質優良,獨特的熱帶海濱生態、環境和人文資源,均是驅動海洋體育特色文化旅游發展的重要資源,并且分布十分廣泛,幾乎全省的縣市區都有分布。海岸線作為海洋資源豐富程度的重要標識。縱觀海南島的岸線分布情況,主要包括了砂質、養殖區、基巖以及紅樹林等類型,是發展海洋體育特色文化旅游的重要資源。其中,以785.7 公里的砂質岸線為最長,在各市縣的海灣位置多有分布;全長為362.2 公里的養殖型岸線排位第二,散見于各市縣的入海河口和瀉湖港灣兩側;基巖岸線亦是達到了190.1公里,背靠綿延不斷的山脈,最常見于東北部區域,尤其是文昌市銅鼓嶺等市縣。整體上而言,通過上述數據測算可以得知,在綿延1822.8 公里的海岸線中,自然岸線占據近乎百分之七十,人工岸線則不足百分之三十,印證了海南省海洋資源開發程度偏低,人為參與的現象尚不明顯,未來仍舊有著巨大的能動可為空間。另外,在島山與海燕架構的海南省北線、東線以及南線,沿途散落著豐富的自然自然,壯觀的山海相映場景適于不同的體育項目活動。尤其是北部海濱區域,在水火交融的特殊地帶,獨具特色魅力的民俗文化應運而生。基于海岸線的海洋體育特色文化旅游,可組織沙灘排球、海濱自行車、海岸攀巖、海島探險等活動,進一步豐富了人們的休閑生活。
如上分析,海南省海洋體育特色文化資源分布十分廣泛,各縣市區均有不同數量規模的資源承載,但同時還呈現出了集中的特點,便于規模化開發。在海岸東、中、西的旅游線路景觀生態愛結構下,海洋體育特色文化旅游資源各有集中,包含了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等種類。并且,東線和中線的政府開發較早,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基礎配套設施結構。相比之下,西線的發展較為滯后,尚處于成長的初期,如儋州海花島,景區相對偏少。近年來,隨著全域旅游概念的深入,海南省整體基礎建設趨于完善,尤其是基于環島高鐵的加持,產生了極為明顯的帶動效能,架構起了西線洋浦區的快速發展通道,在此基礎上以三亞為核心,形成了“田字形”輻射網絡,促進著海南省海洋特色文化旅游以點、線、面相結合的方式均衡發展。正是基于海南省海洋體育特色文化旅游資源分布廣泛、相對集中的特點,使之功能更加多樣,對實現特色發展、增強競爭力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基于海灣沙灘和島嶼的海洋體育特色文化旅游以海南東部和南部為佳,可開展沙灘排球、海岸攀巖、海島探險等項目。在整個熱點生態系統結構下,海南省全域氣候溫潤,有著相當豐富的森林及其他類型的自然旅游資源,并且主要集中在中部及南部地區,適合環島自行車賽等項目。另外,東部豐富的海域資源,為各種特色海上體育運動項目的開展,提供了絕佳的場所。如海上沖浪、摩托艇、游泳、潛水、賽龍舟等。如此豐富多樣的海洋體育特色文化旅游資源承載,滿足了游客的個性化需求,并且相對集中的優勢可進一步提升他們的主觀體驗。除卻上述這些,在悠久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海南省作為著名的旅游勝地,與民俗文化、體育文化、宗教文化等實現了充分的融合,在扮演濱海城市、碼頭城市角色的過程中,為城市多功能開發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基礎,是海南省海洋體育特色文化旅游發展的必然選擇。
海南省海洋體育特色文化資源的重點較為突出,分布相對均衡。海南省中部有著最佳的森林和自然保護區原生態旅游資源,被譽為“林中仙境”。而地質旅游發達的東部地區和南部地區,傳統旅游行業發展成果顯著。位于南海海域的三沙市則是發展海洋體育特色旅游的重要板塊。同時,海南省作為少數民族的聚居地,在民俗體育文化方面亦有自己的特色,發展歷史源遠流長,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積累了厚重的內涵沉淀。如上分析所述,海洋體育特色文化旅游是滿足人類個性化精神追求的重要項目,依托一定的物質資源,強調過程中的心理獲得感,尤其是體驗經濟視角下勢必能夠迸發出強勁的發展動力。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為海南省海洋體育旅游注入了無限活力,并由此突出了去地域特色,是增強其在激烈市場競爭環境中綜合實力的關鍵一環。在海南省悠久的歷史傳承發展中,基于充滿智慧的創新創造,造就了璀璨的民俗體育文化。尤其是祖祖輩輩居住在島上的少數民族,由于較少受到現代社會發展的侵染,加之他們獨特的審美追求,質樸敦厚的民俗民風和生活習慣停留至今,使之區域社會呈現出了獨特而多彩的風貌,有著極高的旅游觀光價值。海灘推車、船頭拔河、纜繩拋準等都屬于當地極具地域標志性的民俗體育文化旅游資源,吸引著大批游客的觀賞興趣。同時,長期的生產生活,孕育著海南人民對美好的無限追求,并孕育著璀璨的文化文明體系,在每個節日中,都有獨特的慶典方式,富有宗教色彩的海洋民俗體育活動煩不勝舉,這也就衍生出了海南省海洋體育特色文化旅游的獨特形態,突顯了當地海洋體育文化旅游資源的獨特、多樣及豐富性。
基于上述分析,海南省海洋體育特色文化旅游資源具有分布廣泛、相對集中、重點突出等特點。全域旅游視角下,如何根據海南自身資源優勢,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全面、綜合性的開發,是我們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對提升當地經濟產出價值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具體的踐行過程中,要進一步深入對海南省海洋體育特色文化旅游資源的研究,了解其區域分布及特征,找準優勢、合理定位、統籌規劃,力爭打造更加完善的產業生態圈,將當地特色海洋體育文化旅游資源與生態保護、體育運動、觀光游覽相結合,做好保護式開發。從而有效激發當地整個旅游市場活力,在多方發展的基礎上,滿足不同群體、不同受眾對海洋體育特色文化旅游的個性化追求。
考慮到海南海洋體育特色文化旅游資源及產業的發展,屬于一項巨大的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勢必會牽涉到巨大的資金投入。因此,要充分發揮地區政府職能優勢,在遵循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基礎上,聯合當地體育、旅游、文化、宣傳以及商務等多部門,做好頂層設計工作。在協同各部門工作的基礎上,齊心協力,針對海南省海洋體育特色文化旅游發展制定科學的戰略規劃,建立科學的評估體系,并出臺系列優惠政策和支持政策,有效增強海南省海洋體育特色文化旅游的發展活動,立足全域旅游,實現經濟規模再擴展。
同時,充分依托即有的海洋體育特色文化旅游資源,加大保護式開發,遵循生態性、安全性等原則,規范相關企業行為,為該項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筑基。加強與鄰近廣東等沿海省份的互動交流與深度合作,依托國家海洋戰略部署,整合資源優勢,共享信息咨詢,擴大影響力,推進品牌的延伸化發展,主動策劃或承辦各種類型的大型體育賽事活動。并依托新媒體信息傳播優勢,對這些大型體育賽事活動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進行宣傳,在吸引眾多體育愛好者參與的同時,達到游客引流的目的。
另外,在海南省海洋體育特色文化旅游發展的進程中,要充分依托當地特有的人文元素,促進當地體育旅游內涵式發展。尤其是在對旅游產品的開發過程中,不僅要積極融入當地傳統民俗文化特色,更要注重產品設計的創新性。最大程度突出海南風情特色,如嬉水節等項目,使文化與體育的交互中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基于此,還需重視創新性人才資源開發與建設,以海洋體育特色文化旅游發展需求為主抓手,依托高等院校育人主陣地作用,扎實智力輸出保障。
綜上所述,海南省海洋體育特色文化旅游發展是其在體驗經濟時代的有效路徑選擇,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資源支持是基礎和關鍵。海南省海洋體育特色文化旅游資源豐富多樣,整體呈現出分布廣泛、相對集中、重點突出的特點,并且負載著相當豐厚的人文內涵,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做好宏觀統籌規劃,找準優勢、精準定位,在政府的科學政策導向下,不斷植入創新因子,使之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迸發出更加強勁的生命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