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飛 沈陽體育學院
毛劍楊(2019)指出體育外交是世界文明交流的載體,是世界各國相通的橋梁,更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路徑。在當前這個時期應該不斷完善中國體育的外交組織體系,不斷改善和創新中國體育的外交戰略、思路和方式,不斷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從而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作出積極貢獻[1]。
王莉,任肇祥(2019)認為中國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首要倡導者,成為負責任大國責無旁貸,中國體育外交應該基于此進行正確的角色定位,更新理念和完善格局;在發展原則及方式上遵循“共同利益、合作發展”邏輯:秉承公平正義理念,奉行互惠互利原則。人類命運共同體和體育外交兩者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2]。
董傳升(2019)提出,建構中國體育發展戰略,客觀要求必須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視角下,根據中國體育“強起來”發展需求,結合中國特殊的歷史、文化和價值體系,創新形成“國家+公共”復合型體育發展方式[3]。
鐘秉樞(2019)表明中國體育外交的需要全面和深刻地制定中國體育外交發展的總體方案,體育外交是中國體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方面[4]。
劉冬磊(2020)提出“一帶一路”和體育文化應該共同發展,打造“一帶一路”多項賽事,推動賽事長期化發展。從而加強體育文化的國際交流,還能夠促進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建設更好的體育品牌[5]。
羅時銘(2020)認為社會的體育認知水平,對百年中國體育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中國體育的發展經歷了從弱變強的歷史進程。當前中國人對體育的認知水平不斷提升,帶領著中國體育不斷向前發展,百年中國的體育發展,就是由體育認知水平的不斷提高而走向輝煌[6]。
王家宏,鮑明曉,譚華,袁威(2018)指出一直以來我國體育改革的不斷提升的主要原因是被行政和經濟改革推動的結果。必須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目前我國體育業存在著老年體育和農村體育等服務供給不足的問題。這些都是要自覺自主的去解決的問題,中國體育不能總是在被動的模式下進行改革[7]。
馬傳業,郝雅芳,王婷(2020)表明北京2022 冬奧會的成功申辦為中國體育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對競技體育、群眾體育、學校體育和體育產業四大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從競技體育來看,冬奧會的成功申辦不僅促進了體育科技的發展,也極大程度地促進了體育人才的選拔和運動水平的提升;從群眾體育來看,冬奧會的來臨使冰雪運動逐漸融入人民群眾的生活中;從學校體育來看,冬奧會的開展不僅增加了冰雪特色學校的數量,還提高了學生質量和科研水平;從體育產業來看,冬奧會使冰雪產業不斷升級[8]。
劉健,楊越,馬文博,朱亞成(2019)指出體育和外交兩者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我國的外交事業與體育事業兩者將相互促進和成長,外交和體育兩者為中國體育發揮各自的長處。體育外交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該加強體育的對外交流,讓更多的國家了解中國的思想與方案[9]。
董傳升(2013)認為我國體育是在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中承載著特殊的歷史任務前提下發展起來的。從實現國家政治目標到新近提出的實現公共服務目標,我國體育正在經歷著一個根本性的變革:從國家體育走向公共體育。在確立公共體育發展方式的過程中,公共體育價值基礎及內涵、公共體育發展方式的模式構建等問題都成為亟待解決的系列核心問題[10]。
鐘秉樞(2018)指出競技體育是體育的核心組成部分,競技體育是一個國家體育發展的靈魂,中國體育的發展離不開競技體育。運動員在比賽中展現的就是國家形象和民族精神。在當新時代,我們應全面提升中國體育的競技水平,把中國的競技體育辦得更好、更強、更快、更高[11]。
羅帥呈,張艷紅(2019)提出中國體育的不斷改革和發展是中國走體育強國道路的重要舉措。很多西方學者對于中國體育的發展進行了相關研究,西方學者主要從競技體育、體育政策、群眾體育、體育教育這幾個方面來進行的研究,西方學者對于中國體育的發展高度關注。目前,中國的體育文化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存在,具有很大的影響力,這是中國在不斷成長中綜合國力強大的表現。我們可以吸收西方體育發展的一些有利經驗,不斷進行改革創新,走新時代中國體育強國之路[12]。
曹玉潔(2019)表明中國體育文化要始終以人民日益增長的體育運動需要為著力點,秉持著協調可持續發展體育的原則,制定體育文化發展時間表,重點突出對中國傳統體育項目的開展與推廣,使我國傳統體育項目在不斷完善中走向全面復興[13]。
鐘秉樞,何俊,郝曉岑等(2018)指出中國體育在當前這個關鍵點上,必須抓住改革和發展機遇,加快補齊中國體育在各個方面的短板,努力實現從當前的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的根本轉型,實現質的全面提升,實現中國體育的創新發展,不能單單只靠生產要素的增長,由政府驅動轉向社會、政府、市場和大眾的四輪驅動,形成完整的體育治理體系。推動中國體育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中國體育強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在新時代開創中國體育改革與發展的新局面[14]。
鐘秉樞,張建會,劉蘭(2018)提出在當前人類命運共同體背景下,要提升中國體育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就必須在體育外交方面上進行有效的、全方位和多層次的轉型,從原來的單一化到立體化的轉型。中國在體育外交上應加強同世界各國的體育交流,開闊視野,設立更高遠的目標[15]。
在當今人類命運共同體背景下,中國體育的發展應該同各國體育共同交流發展,體育是無國界的,在發展的同時要加強各國間文化交流,充分傳播和展現中國體育文化,用世界語言傳遞中國特色。根據目前中國體育的發展現狀來看,中國體育的改革和發展可以從競技體育、學校體育、群眾體育、體育產業、中國體育文化這五個方面進行,這五個方面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共同推動中國體育有效和高速的發展。當前隨著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中國體育更應該以大國體育的姿態站在世界舞臺上,中國體育通過不斷的完善和發展引領世界體育的方向。中國體育不僅是中國人的體育,更是面向世界的。在新時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背景下,中國體育將同世界各國一起和諧發展,發展有中國特色的中國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