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仕德 酒泉職業技術學院
“健康第一,終身體育”是高職院校乒乓球訓練的整體目標。長期以來,乒乓球運動在我國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它不僅具有較高的體育競技性,更有利于提升身體素質。但是在高職院校傳統的乒乓球訓練中,學生往往更注重對乒乓球技巧的練習和理論內容的學習,這也使學生將乒乓球學習視為一門課程,學生“打”乒乓球、練乒乓球的意識濃厚,但長期堅持的觀念缺乏。目前乒乓球運動和其對身體健康所起的作用被越來越多的體育工作者和高職院校所重視。學校在乒乓球訓練過程中也應當發揮自己的引導性作用,根據高職院校的學生特點,為他們營造更有利的文化氛圍。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所有高職院校的核心思想。在優化乒乓球練習的文化氛圍的過程中,學校應當具體落實以學生為本的體育理念,高度重視學生綜合素養和能力的發展。在練習的過程中,不僅要從學生整體出發進行目標設定,更應充分考慮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使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從乒乓球練習中得到提升。
終身體育理念是在20世紀九十年代初被人們提出的,經過二十余年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認可并關注終身體育理念對身體素質的重要性。通俗而言,終身體育理念大致包括兩層含義:第一,一個人從生命的最初到終點,都應當有意識地讓自己參與進體育運動當中,不斷的去進行體育鍛煉,強化自己的體格;第二,傳統的競技體育思維和競技體育意識,應當變得更加系統化、規范化,體育工作者也應當不斷進行調試,進而保證每個人都可以在不同的生命時期、不同的生命階段去參與合適的體育鍛煉項目。
《高職院校體育教育專業教學指導大綱》中指出,體育教育專業既應當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又要注意使學生保持積極陽光的生活態度,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在訓練過程中應將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視為訓練的重點內容之一。此外,在乒乓球文化氛圍的營造中也應當采取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對乒乓球學習的熱情,以保證他們既可以充分投入進課堂學習過程中,又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自覺進行乒乓球練習。
在目前高職院校的體育活動中,終身體育是高職院校體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不斷激發學生的體育鍛煉熱情及常規化開展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幫助他們提高體育意識和體育精神,將體育運動常態化的保持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因此,高職院校應當將終身體育的理念貫穿在學生乒乓球練習的全過程,并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身體條件和學習條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去設定合理化、科學化的學習目標。同時,體育教師應當意識到,具有良好的理論基礎不僅有利于高職學生的日常學習,保證日常乒乓球訓練質量,而且有利于讓學生從一個更加專業化和科學化的角度去進行日常的體育鍛煉和乒乓球練習。因此,在日常訓練活動中教師應當不斷鞏固學生的乒乓球學習理論基礎,讓學生在一個更加輕松愉悅的訓練氛圍中吸收理論化的知識,并將理論化的知識應用于實踐,將被動式的體育鍛煉轉化為主動的體育參與式訓練,讓乒乓球練習成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
但是將練習乒乓球的理念由競技體育轉換為終身體育,并非是否認乒乓球運動的競技性,合理的競賽活動有利于讓學生時刻保持的壓力感,并在一步步的努力之后,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有利于提高其對乒乓球運動的喜愛,保持乒乓球訓練的活力。因此在日常乒乓球訓練過程中可以合理引入一些體育競賽活動,舉辦一些以班級為單位的乒乓球比賽,讓同學們參與其中,逐漸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并可以敦促學生在課下自覺進行體育練習,逐步養成自覺鍛煉的好習慣。
高職教師在指導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應不斷根據學生需求的變化及時對自己的授課模式和內容進行調整,并且教師也應當不斷自我充電,自我提升,保證自身的專業化。具體而言,高職乒乓球訓練目標可以進一步分為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將扎實學生的乒乓球理論知識、幫助學生提升乒乓球實戰技能、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作為短期目標;將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需要、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培養體育鍛煉興趣愛好作為長期培養目標,并將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相結合,以實現高職院校乒乓球體育鍛煉的長期健康發展,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高職教師可以整合課內外的教育教學資源,將學校社團活動、體育游戲、戶外拓展運動等與高職院校體育活動相融合,形成課內外、校內外全面發展的體育結構。除此以外,高校在軟、硬件方面也應當適當增強軟硬件設施,培育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像乒乓球教師可以在體育節、文化節等活動中積極號召,增加乒乓球項目;與學校溝通,增設校內乒乓球器材的數量等,在全校范圍內為學生營造中身體與的良好氛圍。
對于高職體育專業乒乓球學習而言,雖然文化氛圍并非是乒乓球學習的關鍵因素,但是卻是幫助學生提升乒乓球練習效果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在乒乓球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文化氛圍對于學生實際學習帶來的重要影響,并在有意識的根據學生的心理狀態、身體素質及學習習慣對學校的文化氛圍進行調整,使之更加符合目前高職學生的心理特點。例如,在具體乒乓球練習過程中,乒乓球教材的制定,其目的是為了給學生和教師一個更加清晰、明確、規范的學習范疇。但是,學生并非是千篇一律的,他們具有不同的體育基礎以及不同的個性特征,這使得高職教師并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所設置的框架,而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有所調整。在傳統的高職乒乓球練習過程中,學生更注重對乒乓球基本技能以及實戰經驗的理解和練習,對于理論知識的重要性認識較少。這使得高職乒乓球練習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教學工作者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對乒乓球學習內容進行調整和完善,使之更符合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
例如對于高職學生而言,他們在進入學校之前都已經或多或少的接觸過乒乓球運動,但是對于如何正確進行防守、站姿以及如何更好的進行實際對戰這樣的專業知識所知甚少。種情況下,教師可以根據這一情況有目的的去營造乒乓球文化氛圍,開展乒乓球競賽規則答題活動、戰術練習小組活動等。
實際乒乓球訓練過程中也應當注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靈活的進行課程設置。首先,教育工作者應當明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并將其貫穿于乒乓球練習的全過程。教師應當為學生留出更加充足的學習時間,并用更加科學化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根據班級學生的個性特點與學習基礎制定符合他們實際需求的學習方法,盡力使每位學生都可以在學習中得到提升。在這種分層次練習模式下,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學習進度情況、接收能力及乒乓球運動基礎,并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將學生劃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等級,通過分層次練習來達到全面提升學生體育素質的目的。對于初級學生而言,其主要任務是讓其多加練習乒乓球運動的技巧,提升他們的身體素質和理論知識,例如,讓他們多練習反手推擋、正手攻球等入門式的技術動作;對理論知識多多學習并鞏固記憶,在課余時間多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身體耐受力等;對于中級同學,教師應當多安排一些高難度的體育練習,像是搓球和搓攻等,幫助其更進一步。對于高級階段的學生,教師應當教導他們一些更高難度的動作,像是拉球、戰術配合和混合雙打等。除了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層級有計劃的安排相應的課程以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分組練習的方式,讓他們感受競技體育的情況。
通過這些方式,學生的學習水平會得到較大程度的提升,學生易在乒乓球學習中獲得更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進而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同時,通過這些運動可以潛移默化的拉近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合作中逐步提高他們對乒乓球運動的喜愛。并且在乒乓球練習過程中,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觀看優秀乒乓球運動員的精彩表現,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到自己與優秀運動員間的差距,進而激發學生的好勝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日后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乒乓球活動中,形成良好的體育思維。
總之,高職院校的乒乓球訓練,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加符合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在這一過程中應當更加突出體育運動的終身性、持續性,讓體育訓練變得更加實用,并在訓練過程中充分調動課內外資源,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體育學習氛圍,實現校內體育向社會體育的過渡,讓學生更加熱愛乒乓球練習,并將乒乓球運動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