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恒 杜芳雨 淮陰師范學院
中國經濟在后奧運時代邁上了發展新臺階,人民物質生活持續改善的基礎上,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加,民眾對健康的關注和需求更加顯著,我國休閑體育因此而興起并蓬勃發展。縱觀西方發達國家,休閑體育是人民生活的重要構成,城市休閑體育空間能夠滿足民眾多樣化的運動需求。我國在“健康中國2030”戰略落實構成中同樣要對城市休閑體育空間的發展趨勢保持高度關注,積極引導休閑體育空間的正確發展,為民眾提供休閑體育參與的機會和場所。
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使得人民的自我意識逐漸覺醒,人們在工作之余擁有了更多休閑時光,體育成為鍛煉身體、愉悅身心、融入社會的重要方式,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將休閑體育作為休閑生活的首選。休閑體育指人們在自由支配時間內主動選擇的鍛煉和娛樂體育項目,同時滿足身體、心理和情緒需求的活動,它在休閑生活中具有非常顯著的價值,休閑體育同時受到時間、空間、心理、文化等多重因素影響[1]。休閑體育空間既營造了物理環境,同時也創造了文化空間,城市管理者為休閑體育參與者提供的輕松舒適環境是休閑體育開展的保障,休閑體育空間是為了滿足城市居民及外來人口休閑體育需求而專門設立并建設的運動空間,同時具備體育運動參與、體育競賽觀看、休息交際、文化傳播等公共性特點。
現代城市空間在發展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對休閑體育空間保持高度重視,它有效改變了傳統城市布局與結構,為城市內生活的民眾提供了休閑健身的空間和環境,這是城市建設與管理人性化發展的重要標志,更是現代城市文明程度及人性化水平的標識[2]。我國很多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在休閑體育空間構建環節保持了高速發展態勢,休閑體育空間逐步融入城市整體空間之中,這也為其它城市提供了重要借鑒和參考。城市休閑體育空間既是有形空間,更是無形空間,城市經濟、文化、思想、生態在空間內交互融合,有助于城市物質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的協同發展。
城市是人類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后形成的重要產物,非農業人口在城市內大量聚集,城市同時滿足了經濟、文化、體育等多重需求。休閑體育空間為相關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基礎保障,在空間建設過程中要將人、環境、體育等重要因素有效融合起來,堅持“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借助自然條件與人工要素營造舒適的運動空間,空間建設與修葺時既要考慮到人們對身體健康的追求,更需要考慮到精神文化的訴求,實現城市、自然、人類、體育的協同發展。空間設計者與建設者將多種要素整合起來,它的發展與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體育、居民緊密關聯,最終形成了適宜人們身心發展需求的休閑空間[3]。發達國家在該領域的經驗為我們的設計應用及創新探索提供了參考,休閑空間要同時考慮休閑體育運動需求、空間景觀建設、人性化供給等要素,確保民眾在參與休閑體育的同時能夠實現人際交往和情感交流,全面提升城市居民對生活質量。這發展不僅僅是國家戰略的基本要求,也是社會進步及城市化進程的必然結果,更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和向往的有效途徑,有助于從根本上提升民眾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質量。
休閑體育空間在發展建設過程中受到多重因素影響,我們必須要考慮到中國經濟發展的現實狀況,同時關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求,緊密圍繞社會、經濟、文化、體育和環境發展過程中的核心要素展開分析與研判,有效突出休閑體育“空間”特征。城市管理者、企業、民眾是城市休閑體育空間發展的參與主體,體育資源、外部環境、體育意識、消費能力等因素是休閑體育空間發展的關鍵。我國政府在空間建設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各個城市積極推動運動廣場、休閑場地、體育場館建設,但休閑體育市場發育尚不成熟,自發和散亂的發展特點導致城市休閑體育空間的密度和分布不夠科學,公共或半公共休閑體育空間依然是廣大民眾的首選,商業用途的休閑體育空間較少,民眾的休閑體育參與需求無法得到充分滿足[4]。因此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小區內的跑步愛好者、街道上的暴走群眾、籃球場上的廣場舞愛好者等,這充分說明我國民眾具有很高的運動熱情,休閑體育運動需求日益增長,但城市休閑體育設施和休閑體育空間建設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
健康中國戰略的全面推進使得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休閑體育成為廣大城市民眾的重要生活方式選擇,拓展發展休閑體育空間有助于滿足城市居民的多種需求,休閑體育參與主體提出利益訴求時休閑體育空間也在不斷發生變遷,總體布局與經濟、環境、人口、社會等密切關聯,休閑體育空間拓展有助于滿足市民需求并提升民眾幸福感。在城市構建休閑體育空間的同時,人們的生理與心理將會在休閑體育空間內得到放松和調整,主題體育公園、休閑文化廣場、休閑體育園林等空間的構建能夠為滿足人們多元而個性的需求。
休閑體育產業轉變及城市休閑體育需求的增加使得民眾迫切渴望參與到多種多樣的休閑體育活動之中,廣大市民能夠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休閑體育活動,自由自在的休閑體育選擇能夠讓民眾放松身心,休閑體育空間建設為了滿足民眾需求則必須要向綜合性與集中性發展。休閑體育空間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到空間的使用需求,嘗試將體育活動、旅游活動、休閑活動、文化活動全面整合起來,為經濟、政治、體育、文化的協同發展提供有效助力。[5]。例如大型體育公園將體育場館、體育旅游、體育娛樂、體育購物全面整合,綜合性的休閑體育空間能夠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年齡和不同需求群體的休閑體育參與欲望,這將使得城市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得到快速發展。北京奧運會結束以后,中國在全世界的影響力持續攀升,奧林匹克公園每年持續拉升北京GDP0.5 個百分點以上,依托公園發展的旅游、餐飲、娛樂等行業均得到了良性發展。休閑體育空間不僅要實現綜合發展,更需要形成區域優勢,集中性發展也將成為休閑體育空間發展的重要趨勢。
城市化進程監會導致社會環境發生根本性改變,人們的生活與精神壓力不斷增加,身心健康問題日益凸顯,城市休閑空間建設是為了改善城市居民身心健康水平,滿足多種體育休閑活動開展和參與需求,借助物質建設實現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協同發展,鼓勵并引導民眾積極改變生活方式與消費習慣,主動踐行“健康中國”的規劃戰略。生態化是休閑體育空間發展的重要趨勢,空間與環境的協同發展將使得環境發生根本性改變,發揮改善生態環境、美化市容、平衡生態的功能。城市休閑體育空間能夠為民眾提供非功利性的休閑環境,城市居民及外來旅游者是活動的主要參與者,“以人為本”是社會活動構建的基本原則,城市休閑體育空間建設要以民眾需求為根本出發點,在建設過程中要以人的需求為關注重點。后奧運時代要尋找歷史發展新起點,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高質量的休閑體育生活已經成為很多民眾的需求,人們在獲得身心發展的同時更要追求人性化發展,生活化的休閑體育活動能夠充分反映人們對生活與精神的追求。
世界各國在休閑體育空間構建過程中均秉承著生態化與人性化觀念,多樣化的布局形式能夠為城市營造靚麗風景,將休閑體育空間、自然環境與居民融合起來,例如英國的希爾公園不僅滿足了體育運動需求,更將各種城市景觀元素融入其中,城市居民能夠在公園內參與各種各樣的活動,城市的品質、活力、風格、特質在其中得到了淋漓盡致地展現。又如上海建設的環城體育公園,公園總面積接近1000 畝,休閑體育、自然景觀、生態健身在公園內融為整體,在設計過程中綜合考慮了上述功能需求。自然景觀區以宜人的景色為主、生態健身區以健身生態環境為主、體育活動區則能夠滿足各種運動需求,三者在公園內各自獨立又仙湖交融。城市休閑體育空間建設對現代都市人的生命與生活保持了高度關注,生態與人性在空間內統一和集中,高度契合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
城市是人類建設并生存和發展的復合性空間,城市休閑體育方式的變化建立于物質轉變基礎之上。后奧運時代我國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加,國家經濟建設取得了卓越成就,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且精神文化追求增加,生命健康與生活健康已經成為他們的重要訴求,他們將更多的時間和金錢花費在精神享受方面,體育健身、體育娛樂、體育旅游等活動成為他們的重要選擇。城市體育空間在建設過程中既要關注文化性特征,又要關注特色性特征,將經濟要素與文化要素有效整合,積極推動休閑體育生活方式的完善與成熟。奧運場館不僅是城市休閑體育空間的重要組成,同時也象征著休閑體育文化,奧林匹克精神及相關文化形態在其中融合交互,奧運場館與其它體育場館共同構成了城市物質文化的載體,為健康向上城市文化發展提供了引導。例如鳥巢作為北京奧運會的主場館體現出人類在新世紀不懈的追求與向往,在奧運會結束之后成為體育競賽、文化娛樂、商務休閑、會議展覽的綜合體,為北京城市文化乃至中國文化提供了新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