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青 龍震 李亞 新疆科技學院公共基礎部
課間操的作用是通過學生全方面鍛煉,使學生的全身心處于放松狀態,有助于緩解大腦疲勞,提高保持學生的學習效率,是一種積極的休息方式。它不僅是中小學學生主要鍛煉的方式,還是體現校園文化的窗口。但是在千篇一律的大眾課間操施行中,學生出現了應付態度,甚至認為做操是應付老師和學校。課間操沒有過多的變化和吸引性。學生在這種情況下選擇完成動作。而不是鍛煉身體。目的性發生變化,自然達到的效果不同。面對這種情況。重慶南開中學、北京崇文小學、四川的廣元中學都進入了轉型道路,改變了千篇一律的課間操,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中小學都進入了課間操轉型路徑,展現著各種各樣的地域文化,流行因素。同時也出現了新的問題。
課間操在各大學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同時也反映著一所學校甚至區域的體育文化。既體現一個學校的校風校紀、學生的精神面貌、同時反映出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課間操一般是在上午第二節課與下午第二節課進行,時間在15~30分鐘之間,具有全員性、課程性、規律性。課間操是唯一全校出動的大型體育活動,在廣播操的指引和音樂的伴奏下,按一定的動作和節奏,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得到全身性的放松,矯正身姿。大腦得到放松。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狀態。
中國第一套廣播操是1951年11月24日頒布的,這一天,由全國體育總會籌備委員會、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衛生部、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等九家單位聯合發出《關于推行廣播操活動的通知》。12月1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一次播出了《廣播體操》的音樂。廣播操一經推出,便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中小學均將廣播操大力推行。成為中小學第二節課下共同鍛煉放松的課間操。
為“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教育部“陽光體育活動”倡導“大力推行大課間體育活動”以保證學生每個工作日一小時鍛煉時間,大課間是屬于體育活動。即學校統一要求、統一管理。課間廣播體操是我國普及面最廣的,參與人數最多的并形成了傳統的群眾性體育項目。課間操在音樂的伴奏下帶領學校的學生進行統。一規劃的動作展示及轉向合作。學生在音樂伴奏響起中,潛移默化的形成了在統一時間集合,一致節拍一致的動作團結一致的精神,并在學校評比優秀班級體制度的情況,形成了競爭合作雙贏的精神。課間操帶來的不僅是全身心的放松,并在快樂中學習。使學生用更好的精神面貌進入到下堂課的學習中。
課間操并不是一味的使學生例行公事、完成任務。更多的是在課間操期間通過廣播操及游戲,發展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協調性。使學生從廣播操中感受到運動帶來的樂趣,并在健康基礎上培養學生開朗健康向上的性格。充分的緩解學生的壓力。
隨著社會快速的發展,老一套的廣播操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學生天天重復相同的動作,出現了學生不愿意認真做,甚至亂做的現象。而有些學校則跟緊了時代的步伐進行課間操改革。重慶南開中學就在《cake by the ocean》響起時迅速跑到操場,全場隨著音樂跳起了酷炫的街舞,動感十足。并且重慶南開中學每個學期課間操的形式都不一樣。音樂不同節奏感不同,給學生帶來的肢體感覺不同。自然達到的效果也不一樣。北京的崇文小學用騎馬舞取代了課間操,新疆瑪納斯縣五小用啦啦操代替了課間操,不但具有一定的流動性、改變性、并具有調動性。在達到學生運動負荷的情況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且簡單易學,符合學生的生理發展,各年級用不同的色彩花球,具有一定的觀賞性、區別性。重慶一中寧召老師的課間操也是非常有特色,跟緊時代的腳步,不斷的變化,使學生對課間操有了一定的期待。臨猗縣西關小學校長領舞鬼步并選拔出全校精英學生展示,并在互聯網抖音上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帶給了學生一定的榮譽性,并充分調動學校整體氛圍。學校整體以跳好課間操為榮。做到了意識上真正的重視,進而帶動了學校課間操整體氛圍。并帶動了整個縣城課間操氛圍。
時代的變化帶來的不只是經濟效益,同時也是流行元素和時代元素的融合。學生不再滿足簡單的一動一式,枯燥的音樂。課間操的變化使學生對課間操充滿了期待,不同風格的課間操使學生發現了自己的特長及興趣。在課間操培養著他們的興趣愛好。刺激著他們的大腦,使他們愛學習,并愛上體育。
傳統課間操教學大綱過死、過細。沒有延展性和創新。傳統的課間操不再受到學生們的認可,大多數學校都在轉變思路追緊時代轉型課間操,但不是每個學校都成功調動了學生們的興趣愛好,也不是每個學校都認為有必要在課間操轉型。課間操轉型是在新時代帶領下的產物。同時新時代下學生的學習壓力也非常緊張,就出現了時間被隨意占用,學校領導不重視與體育教師對大課間時間安排不重視、形式單一的現象。
有的學校在課間操轉型過程中形式單一,改革時加入了流行元素,但是沒有及時更換,一年四季都是一套廣播操,并且沒有跟隨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進行改編,小學的課間操改編就有一定的難度,年齡差距太大,接受能力有限,這時就需要領導與體育老師的配合,有的學校則沒有根據季節的變化進行改變,北方的冬季就變成了枯燥的跑圈,或者是直接取消課間操。這在一定的程度上都影響著學生們的興趣。
課間操的創編不僅要根據學生們的興趣愛好,同時也要根據學生在生理、心理上的特點,年齡范圍不同在課間操上的創編上也會有很大的區別的。據調查。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主要都是集中在6~12 歲,初中生的年齡階段處于逆反階段,而高中生的階段處于無興趣階段,這時各個階段教學的體育老師則要根據自己所面對學生特點進行改編。
小學階段是學生差異最大的階段,因此,在創編中應考慮學生興趣,及音樂的選擇、運動強度等特點并與學生活潑好動等特點有機結合,應選擇一些富有節奏感、可愛、簡單安全的動作。而中學階段就要與他們的性格特點進行創編,在課間操要多加入個性、新穎、充滿活力的元素,并且要不停的加入不同的元素,比如:籃球操、街舞、鬼步。高中學生的學習壓力大,在動作的創編上要多具有舒展放松、緩解疲勞、調節情緒,增加學生的活動量,刺激支配運動中樞神經細胞的興奮程度,讓支配學習思維細胞更好的休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課間操應繼續不斷的創新,并堅持形式的多樣化,各學校的課間操在不斷加入新的流行元素,但是卻忽略最重要的點,是堅持課間操形式的多樣化,課間操15~30 分鐘可以在廣播體操環節進行串舞前一分鐘可以是鬼步,后一分鐘可以是民族舞。始終堅持多樣化,使學生不但積極做廣播體操,同時在廣播體操中學到更多,有利于學生的創新及愛好的衍生。
課間操不但可以追隨社會的腳步不斷的吸取新的流行元素,同時也可以根據地方區域特色創編,比如:新疆就是多民族區域的地方,在課間操則可以實施民族舞做為課間廣播體操,維吾爾族舞蹈、蒙古舞蹈、哈撒克族舞蹈,同時在新疆的少數民族酷愛足球,可以將足球文化加入課間操,不但使課間操更加具有特色,同時也可以使更多的學生加入足球運動中。云南可以加入彝族舞蹈,貴州可以加入水族、土族舞蹈。西藏則加入藏族舞蹈。
不同的地域體育文化是各具特色的,各地域還具有不同的民族體育競賽項目,這些競賽項目我們都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逐漸的加入課間操中,這不但是課間操的創新,同時體現著各學校不同的校風。
(1)課間操是學校全體集體學生出動的,而學生對課間操的喜愛程度是影響課間操質量的直接原因,隨著社會急速的發展,學校也跟上了社會的步伐,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創編了符合學生的鬼步、啦啦操、街舞的課間操,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
(2)老師隨意占用時間、校領導對課間操的不重視,一年四季一套操,不創新、不改變,學生年級差異太大造成動作過于簡單、過于復雜。并且受氣候影響太大,這些都是導致課間操學生不愿做、不愿接受的主要原因。
(3)課間操應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進行改編創新,同時應堅持課間操形式多樣化、并根據地方特色進行改編,加入新鮮血液到課間操中,使課間操豐富多彩,未來的課間操不只是學生的娛樂活動,更是學生緩解壓力、鍛煉身體的運動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