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勝 江蘇省連云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即使是青少年運動員,現代田徑對身體素質的發展也有很高的要求。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運動員來說,需要著重發展敏感期的身體素質指標,但無論何種能力的提高,都是為最終的專項技能服務。田徑項目除了耐力活動外,田徑運動員還必須進行大量的爆發力動作訓練,包括跳躍、加速、減速和移動變向能力,其中大多數技術能力是以基本素質的發展為基礎的。
因此,與跳躍和沖刺相關的動作可能不僅是田徑短距離項目的重要素質,也是運動員職業生涯后期的重要素質。因此,應該從小培養跳躍和直跑的素質,以幫助運動員適應現代比賽日益增長的競爭要求。在此基礎上,研究提高田徑運動員跳躍和直跑動作的方法,對優化田徑運動員的場上表現至關重要。
先前的研究表明,將增強式跳躍訓練與運動員定期短跑技術訓練結合起來,有可能提高專項成績[1],甚至可能降低持續損傷的風險。增強式跳躍訓練過程是一個特征化的運動形式,利用拉伸縮短周期的肌肉肌腱單位來實現高爆發的動作。通常,增強式跳躍訓練可以在小于250 毫秒內實現快速拉伸縮短周期或持續時間大于250 毫秒內實現長拉伸縮短周期。關于增強式跳躍訓練對年輕田徑運動員短跑和跳躍的影響,有研究表明,經過8 周的鍛煉后,增強式跳躍訓練可以顯著提高這些體能特征[2]。事實上,在最近的兩項研究中,人們注意到,在增強式跳躍訓練后短跑和跳躍的表現顯著下降。這種對比結果可能與幾個因素有關,如增強式跳躍訓練干預的方法學特征(如持續時間、強度)、參與者特征(如初始體能水平)或短跑或跳遠測試方案。此外,增強式跳躍訓練干預的一個常見局限性是,增強式跳躍訓練干預的參與者通常很少,這可能會限制對短跑和跳躍表現處方的有效性的補充。而同樣在訓練干預方案上存在較大的差距,例如,增強式跳躍訓練的影響與持續時間、頻率或增強式跳躍訓練總次數、周期安排等,因此,限制了對可能影響主效應的因素的了解。此外,雖然之前的系統綜述分析了增強式跳躍訓練對年輕田徑運動員體能的影響,但沒有進行歸納分析。由于男性和女性在特定性別的成熟發育過程中體驗到不同的增強式跳躍訓練效應,以這種方式進行訓練效果比較可能會產生誤導[2]。而本文目的是評估增強式跳躍訓練對年輕田徑短距離運動員跳躍和短跑的影響。
在整理的相關文獻資料顯示,18 項研究提供了26 個實驗組的反向運動跳躍高度表現的數據。分析中,各研究的相對權重變化在1.6%至4.8%之間。值得注意的是,在敏感指標的分析中,增強式跳躍訓練顯著有利于提高反向運動跳躍高度性能(p<0.001)。與對照組相比,增強式跳躍訓練組的平均相對提高了8.8%。
在收集的資料研究中,有8 項研究提供了擺臂反向運動跳表現的數據,涉及10 個實驗組。分析中,各研究的相對權重在6.7%至11.8%之間變化。增強式跳躍訓練顯著有利于增加擺臂反向運動跳高度,與對照組相比,增強式跳躍訓練組的平均相對改善為7.6%。
在收集的資料研究中,8 項研究提供了蹲跳高度表現的數據,涉及12 個實驗組。分析中,各研究的相對權重在7.7%至11.5%之間變化。增強式跳躍訓練顯著有利于提高蹲起跳躍高度的表現(p=0.001)。與對照組相比,增強式跳躍訓練組的平均相對改善為7.2%。
在收集的資料研究中,有9 個研究提供了5 米線性沖刺表現的數據,涉及9 個實驗組。分析中,每個研究的相對權重在14.4%和19.3%之間變化。增強式跳躍訓練顯著有利于5m 線性沖刺性能的提高(p=0.014)。與對照組相比,增強式跳躍訓練組的平均相對改善為5.7%。
在收集的資料研究中,有8 項研究提供了10 米線性沖刺表現的數據,涉及10 個實驗組。分析中,各研究的相對權重在6.1%至8.8%之間變化。增強式跳躍訓練顯著有利于提高10 m 線性沖刺性能(p=0.003)。與對照組相比,增強式跳躍訓練組的平均相對改善為3.8%。
在收集的資料研究中,12 個研究提供了20 m 線性沖刺成績數據,涉及18 個實驗組。分析中,每個研究的相對權重在3.9%至7.2%之間變化。增強式跳躍訓練顯著有利于提高20 m 的線性沖刺性能(p<0.001)。與對照組相比,增強式跳躍訓練組的平均相對改善為5.2%。
在收集的資料研究中,有10 項研究提供了30 米線性沖刺表現的數據,涉及14 個實驗組。分析中每個研究的相對權重在5.5%到8.6%之間變化。增強式跳躍訓練顯著有利于提高30 m 的線性沖刺性能(p<0.001)。與對照組相比,增強式跳躍訓練組的平均相對改善為5.6%。
這項研究分析的目的是評估增強式跳躍訓練對年輕田徑短距離運動員跳躍和短跑的影響。數據顯示,與對照組相比,增強式跳躍訓練在垂直跳躍和線性沖刺方面有顯著的提高,但幅度小到中等。考慮訓練效應,增強式跳躍訓練干預時間較長(7 周及7~14 周)誘導了顯著改善線性沖刺能力[3]。事實上,一項為期6 周、每周3 次的針對年輕運動員的綜合訓練干預,在無負重跳高表現方面取得了6.8%~12.1%的顯著提高。這一改善與腿部伸肌的最大力量募集和肌電活動增加,以及膝關節屈伸肌和伸肌的厚度、肌束長度和收縮角增大一致[4]。然而,與上述研究相比,其他研究發現垂直跳躍高度的提高更大(~24%),相似(~ 7%),或更低(~ 2%)。參與者特征(包括年齡)的不同,可能有助于解釋年輕男性田徑運動員增強式跳躍訓練后運動表現的差異,包括跳躍高度和沖刺能力。然而,不同的增強式跳躍訓練計劃(例如,頻率,持續時間,增強式跳躍訓練安排的總次數)也可能有助于解釋不同研究之間的體能變化的不同程度。
對于增強式跳躍訓練頻率,在每周2 次10 米直線短跑干預后,兩組間在反向運動跳躍和10 米直線短跑方面的改善沒有發現差異。此外,針對成年運動員的研究比較了每周1 次和2 次增強式跳躍訓練的相對效果(等同訓練量、強度和跳躍類型),并發現在垂直跳躍高度和直線短跑方面也有類似的效果[5]。值得注意的是,訓練頻率并不能預測增強式跳躍訓練對年輕男性田徑運動員反向跳躍和線性短跑成績的影響。盡管在年輕男性運動員線性短跑方面,每周兩次似乎比一次更有效,但每周三次可能比每周兩次的效果更低。事實上,更多的訓練頻率與較高的訓練量有關,因此,可能增加受傷的風險。然而,每周兩次訓練表明,主要影響的調節因素可能沒有被發現,這意味著其他因素(除了訓練頻率)可以解釋訓練適應。這似乎意味著,在決定年輕運動員對增強式跳躍訓練的反應程度時,訓練變量和其他因素(如發育程度)之間可能存在協同作用。
在現行研究分析中,對運動員進行了反向跳躍高度、蹲跳高度、10 米、20 米、30 米線性沖刺的綜合分析。從這些研究中,數據表明,小于13.2 歲的運動員與大于13.2 歲運動員相比,小于13.2 歲的運動員訓練干預后獲得較小的有益效果。多元回歸的結果顯示,運動員的年齡并不能預測增強式跳躍訓練對田徑運動員跳躍和線性短跑成績的影響。此外,當平均年齡在10 歲至12.9 歲、13 歲至15.9 歲以及16 歲至18 歲的參與者參與增強式跳躍訓練時,年齡較大的一組的反動作跳躍高度表現得到了最大的改善。然而,在前面提到的分析中,13歲到15.9 歲之間對增強式跳躍訓練的適應程度低于較年輕的組[6]。與這一發現相關的是,在生長和成熟過程中,身體表現會發生復雜的變化,這些變化會影響跳躍和短跑。在青少年生長發育過程中,自然伸展縮短周期的發展是與跳躍和短跑表現存在相關性的,其表現為更大的肌肉大小,增加肢體長度,改變肌腱組織,增強神經適應性。由于這些因素的時間和節奏在個體之間似乎高度可變,這使得教練很難確定在這個高度敏感的發展時期如何最好地組織訓練。因此,與青少年人群打交道的田徑教練不僅要考慮所應用的訓練計劃的特點,還要考慮青少年時期所發生的動態物理變化。
總之,增強式跳躍訓練被證明能有效的提高田徑短距離運動員垂直跳躍和直線短跑成績。訓練干預后,10m 線性短跑有更大的改善。7 周的持續時間和大于14 個訓練單元,表明長期接觸增強式跳躍訓練干預會有更加顯著的效果。從事青年田徑工作的從業人員應考慮到該本研究綜述中確定的劑量反應趨勢,為年輕田徑運動員規定適當的訓練水平。重要的是,增強式跳躍訓練不應該是一個獨立的實體,而應該是青少年身體發展的一個綜合方法的組成部分,它以多種身體健康素質為目標,并與長期身體發展戰略的目標保持一致。教練員應該尋求周期增強式跳躍訓練為年輕運動員控制量和強度,以確保專項訓練的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