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體育強國、奮斗有我”,中國體育教學改革的重點是“讓每一位學生能夠享受到運動的樂趣”。“健康中國”是我國體育發展的戰略指導思想。上到國家綱要文件,2016年,我國在“健康中國2030”的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到2030年,我國學生每周的中等強度訓練應不低于三次,學校配套的體育場地及設施、器材的配置達標率應達到100%。”下到具體健康標準,在我國頒布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明確要求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優秀率應高于25%。高校體育教學只有加強對學生體質健康問題的重視,幫助學生養成運動的習慣與能力,才能更好的實現“健康中國”的發展目標。
隨著現代教育理念的不斷推進,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逐漸成為關注焦點,它是一種以人為本的人本教育,教育的人性化、個性化發展是現代教育的內在要求和必然趨勢。未來體育教學的發展應該以尊重學生生命個性為基礎,追求學生發展的多樣性,培養學生健康的體質,讓學生重新審視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學生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既要掌握相關的體育知識、體育技能,還要探索生命內在的規律與存在的意義。以往的體育教育往往專注在純生理的層面,對學生心理層面的引導和培養相對滯后。體育既是一門專業的教學課程,也是一種重要的社會文化現象,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踐行“以人為本、德育為先、全面發展”的人本理念,能夠對學生未來的發展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
筆者從平時高校體育授課中的所聽所見所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根據所觀察到的實際現象,作為研究的實證案例。并向高校體育教師及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對教師、學生對現階段高校體育授課模式的意見與想法進行調研,填寫后回收有效問卷,通過問題分析得出了影響體育教學的因素,并通過組織師生對話訪談方式,收集了關于學生體育健康教育認知方面的資料,通過對這些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得出了現有健康體質教育與學生實際情況的匹配度,掌握了現階段體育教育工作者的實際教學能力,通過對資料的收集以及歸納,基于邏輯思維繹分析,對研究過程與結果進行演繹和推理,并結合高校體育在體質健康層面的發展現狀進行了相關策略探討。
總的來說,當前,我國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指標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其總體情況并不樂觀,與國家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學校層面,忽視了學生體質健康教學對于學生發展的重要意義,宣傳力度不夠等;教師層面,教師對體質健康教育的知識儲備不足、能力尚待發展,在實際教學環節沒有切實的參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開展教學指導和運動訓練;學生層面,現階段有許多學生對體育教學的開展抱有其他想法,認為其并沒有對自身的體質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
對于院校領導群體,有9%左右的教育工作者認為他們對體質健康教育進行了重視,很重視體質健康教育的占比43%,一般重視占比26%,不太重視占比19%,還有3%的教師認為院校領導對學生體育教學中的體質健康不重視。
認為院校領導對學生體質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非常大的教師占比12.22%、學生占比9.66%,認為其宣傳力度比較大的教師占比36.66%、學生占比13.33%,認為其宣傳力度一般的教師占比35.53%、學生占比43.23%,認為其宣傳力度不太大的教師占比14.44%、學生占比29.77%,認為其沒有開展宣傳的教師占比1.15%、學生占比4.01%。
首先,體育教師開展體質健康教學時所具備的知識與能力不足,能夠正確認識體質健康教育重要性,并具有相關知識儲備的教師占59.95%,具備相關的儀器操作能力的教師占比41.14%。其次,體育教師對學生體質標準的認識程度不足。教師對對于現有的體質標準及身高體重標準的認識程度為85.56%和78.33%。
絕大多數大學生未能正確認識體育課程與自身體質健康之間的關系,有70%的學生認為體質健康與體育課程之間聯系緊密,10%的學生認為兩者沒有關系,還有4%的學生不清楚兩者是否存在關系。對于所上的體育課程是否涉及體質健康鍛煉了解不足。有51%的學生認為涉及一般,11%的學生認為涉及很少。學生對高校體育課的滿意度不高。14.44%的學生不太滿意,5.58%的學生不滿意。
首先,要提高重視程度,認識到體質健康對于學生發展的重要性,成立專門的體質健康領導小組。建立一個由校領導負責主管,由教務處,體育教師、輔導員、校醫、學生會、團委等共同組成的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小組,在教學評價指標中,把體質健康列為重要組成部分。校領導主要負責有效落實、部署相關內容,為其籌備相應的場地、器材、經費等,為學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重要的物質基礎,做好基礎性的保障供應;教務處負責落實時間安排和計劃調控,將標準落實細化到日常教務工作的每一步;體育教師負責教學的跟進和完善;輔導員負責在學習、生活層面給予學生支持;校醫予以醫學指導及處理突發性的體育運動損害;學生會、團委負責思想、宣傳領域的帶動工作。
其次,加強體質健康的有效宣傳,構建新時代的校園體育文化。其一,將傳統媒介,如校刊、校園廣播站等,與新興媒介,如運用當前學生交流溝通的主要工具微信以及QQ 等,以及活的媒介,行業內專家學者的校園講座等,進行有機的結合,讓學生能夠有多種途徑,認識到體質健康的重要性,從而從側面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教學、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其二,要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組織多樣化的體育運動項目,如籃球、足球、接力跑、跳遠等,鼓勵與引導學生參與到校園體育競賽中,打造有效的環境推動學生體質發展。
第一,兼顧學生體質發展水平的共性與個性。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基礎都是不同的,因此在開展高校體育教學時,要注重對學生共性與個性的兼顧,一方面,課程設置要能夠讓大多數學生都實現體質鍛煉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基礎體質鍛煉的基礎上,要根據學生個人的興趣、體質、潛能等多方面的因素,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服務。
第二,協同運動技能練習與體質發展。體育教學的開展除了要培養學生良好身體素質,也要教授學生一定的運動技能,學生只有掌握相應的運動技能,才能游刃有余的開展體育運動,從而體驗到運動的快樂與活力。學生體質健康應該與運動技能的練習協同開展,兩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第一,學生要正確認識體質健康知識。了解其中與自身健康相關的因素,針對自己的薄弱處、短板處,進行優化提升,對自己的長處、優勢進行創新發展。了解自己在體質層面的優劣是提高自身健康水平的重要基礎,此時,教師應利用規范、科學的評判標準,對學生的體質健康進行測評,并將測試數據及時的反饋給學生,引導學生在未來的體育運動中樹立明確的體質發展目標。
第二,依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來探尋適合自身的鍛煉方法。以心肺功能為例,學生要知曉心肺循環系統的機能評判標準,然后要參考相應的運動處方,展開有針對性的運動提升。在這過程中一定不能忽視來自體育老師的幫助,有不明白、不了解的地方,一定要第一時間詢問體育老師,防止開展自我運動時出現不必要的運動傷害。在日常生活中加強與體育教師的有效溝通,將自己的運動需求,對體育課程的期望進行積極的反饋,通過學生與體育教師的協調配合,為推動體育教學效率提升共同出謀劃策、共同努力。
當前,我國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指標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其總體情況并不樂觀,與國家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學校層面沒有重點關注體質健康教學,宣傳力度不夠等;教師層面,教師對體質健康教育的知識儲備不足、能力尚待發展,在實際教學環節沒有科學合理的開展教學指導和運動訓練;學生層面,認為其并沒有對自身的體質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針對問題,提出了以下措施:學校層面:第一,重點關注學生的體質培養,成立專門的體質健康領導小組;第二,加強體質健康的有效宣傳,構建新時代的校園體育文化。教師層面:第一,兼顧學生體質發展水平的共性與個性;第二,協同運動技能練習與體質發展;第三,體育教學內容應該多元性。學生層面:第一,學生要正確的認識體質健康知識;第二,依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來探尋適合自身的鍛煉方法;第三,積極參與校園體育活動,以及社會體育活動。希望通過本次研究活動為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提升發揮一定參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