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生態工程職業學院
近些年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催生了大批以網絡平臺為依托的各類自媒體。自媒體的本質為新媒體,可通過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利用現代化的電子技術實現信息的傳遞,微信、微博、博客、論壇等,都屬于較為常見的自媒體形式。自媒體的出現及運用,改變了傳統媒體信息傳播方式,使得人們的生活生產發生了較大變化,這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帶來了良好契機,對此必須加大該方面的研究力度。
對于高校來講,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過程中,自媒體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在傳統媒體背景下,校園體育文化的傳播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傳播效果不夠理想,影響力也有所不足,不利于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而自媒體的運用,打破了時空限制,同時也能夠加快體育信息傳播速度,推進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大學生利用智能手機上的微信、微博、貼吧等自媒體平臺,可以隨時隨地的瀏覽、分享體育信息,體育熱點信息可經由多種自媒體在大學生之間迅速傳播,讓更多的學生接收到相應信息,在校園內產生較大影響力,推進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并且,依托網絡平臺的自媒體,信息傳播即時性較強,有著報紙、廣播等傳統媒體無可比擬的傳播速度,只要有網絡支持,大學生便可在第一時間獲取體育信息。
大學生性格特點鮮明,自主意識較強,自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有著較強的個性化特點,符合大學生群體特征,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高校可利用自媒體推送體育賽事信息,讓大學生更加及時、便利的獲取相關信息,通過觀看體育賽事、平臺留言、彈幕互動等方式,積極參與到體育賽事交流和討論中去,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強化大學生參與輿論的意識,發揮自媒體在高校體育文化建設中的輿論導向作用。例如,高校在建設校園體育文化時,針對包括籃球賽、足球賽等在內的體育競賽活動,利用線上直播平臺可以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觀看比賽實況,學生可發送彈幕與主播和其他網友進行互動、交流,共同為喜歡的戰隊和運動員加油[1]。借助自媒體平臺發表個人觀點,在促進體育信息傳播的同時,激發了大學生參與輿論的意識,在輿論引導和影響下弘揚體育精神,強化大學生的體育意識,提高其體育素養,為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奠定良好基礎。
自媒體群體性較強,并且獲取信息便捷、快速,信息傳播方式新穎、有趣,符合大學生年齡特點,高校在打造校園體育文化時,自媒體對學生有著更強的吸引力,能夠擴大體育文化的覆蓋范圍。在自媒體環境下,高校可根據學生興趣愛好對文化傳播群體進行分類,開設多個不同公眾號。包括籃球運動、田徑運動、乒乓球運動等,再采用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對體育文化進行推廣,方便學生自由做出選擇,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去,在增強學生體質、鍛煉學生意志的同時,在體育精神潛移默化影響下,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在高校校園內掀起體育文化熱潮。
自媒體的興起,為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是就當前實際情況來看,其中仍存在幾點突出問題。首先,自媒體傳播與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存在較大差異。傳統體育教學多是老師講解并示范,再安排學生進行練習,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很難將自媒體工具融入其中,無法發揮其優勢,不利于校園體育文化在學生中的傳播和宣傳,體育文化在校園內形成的影響力有限,不利于校園文化氛圍的營造。其次,借助自媒體開展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時,文化傳播引導會受到影響[2]。在以往的體育教學和活動中,可通過課堂學習和課后鍛煉,實現體育文化的滲透,對學生形成熏陶和感染作用。而在自媒體環境下,信息數量龐大,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信息篩選辨別能力,同時自媒體在傳播體育信息時,會涌入各種外來思想和文化,再加上西方競技體育與民族傳統體育之間的差異,都會對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帶來較大挑戰。另外,一些高校在建設校園體育文化時,尚未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也會影響體育文化的傳播及發展。大多數高校都會舉辦一些有利于體育文化傳播的活動,如校運動會、體藝節等,學校重視力度較大,往往會投入大量物資和人員,而對于平常的體育課重視力度不足,容易出現物資資源配置不均現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組織保障不到位。并且部分高校在傳播體育文化時,對于宣傳人員的資金補貼、實踐經驗、學分提升等方面缺乏有效的保障,難以充分調動宣傳人員的積極性,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效果大打折扣。
要想推進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就需要從自媒體環境出發,采取科學、有效對策。
高校在建設校園體育文化時,應加強體育媒體建設,發揮自媒體的作用和優勢。第一,學校應積極轉變教學管理觀念,提升校園媒體服務水平,依托互聯網技術打造自媒體平臺。對于學校的體育制度、比賽信息等,可通過自媒體及時發布,同時還可劃分不同板塊,包括體育常識、運動員風采展示、體育競賽剪影、運動損傷防治等,加強校園體育和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彰顯體育文化魅力[3]。第二,應從大學生個性化特征角度分析,在建設校園自媒體時設置展現大學生個人風采和魅力的板塊,通過優秀運動員事跡報道、個人海報展示、競技對抗視頻播放等方式,為大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在校園內參與體育運動熱潮,加大體育文化傳播力度。
自媒體在傳播體育文化時,其中會夾雜著一些消極文化,容易對大學生造成不良影響,所以,在建設校園體育文化時,必須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學校應加大對網絡的監督力度,針對常見病毒木馬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在學校自媒體平臺中積極引進網絡安全防范技術,定期對網絡系統進行升級,做好維護管理工作。并且高校應成立專門的監督小組,對網絡信息進行篩選,防止不良思想和消極文化通過自媒體進入校園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另外,高校利用自媒體宣傳體育文化時,應發揮榜樣帶頭作用,報道運動員的先進事跡,弘揚體育正能量,同時對一些負面體育新聞做出客觀評判,提高大學生明辨是非能力,加強自媒體的正確輿論導向,使體育文化在大學校園得到良好發展。
豐富、有趣的體育文化,對學生有著更強的吸引力,高校在自媒體時代要想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就需要對體育文化內容進行創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首先,高校可鼓勵學生通過各種自媒體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例如,可借助學校的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定時發送一些體育信息,利用自媒體在校園內造勢,使更多的學生接觸并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去,在鍛煉健身、開展體育競技的同時,針對各類體育問題在自媒體平臺上與其他師生進行探討,豐富體育知識和體育文化內容,使大學生的體育文化意識和素養得到提升。其次,學校可依托學生社團、學生會、校園健身俱樂部等,成立體育文化傳播小組,負責體育文化的宣傳工作。再利用傳統媒體和自媒體平臺,以文字、圖片、視頻、直播等方式,豐富校園體育文化內容,創新其傳播方式,在校園內部形成多元化體育文化,塑造良好的文化環境[4]。
校園體育文化建設離不開完善的制度保障,這就要求高校在自媒體環境下,建立健全校園體育文化制度。一方面,應建立物資保障和人員保障制度。高校應提高對體育教學的重視力度,加大物資投入,為體育教學的開展提供有力保障,充分發揮體育課堂的文化傳播主陣地作用,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運動需求,配備完善的運動器材,加強運動場地的建設,將各種自媒體與體育教學有機結合,擴大體育文化的校園影響力。針對體育文化宣傳人員,高校應采取資金補貼、學分提升等方式,調動其積極性,激勵體育文化宣傳人員利用各種自媒體更好的傳播體育文化,為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開展提供人員保障。另一方面,應從制度層面考慮,為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提供有力保障。高校應做好調研工作,了解不同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及自媒體使用偏好,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學校規章制度的前提下,根據體育教學計劃及體育文化建設目標,制定合理的激勵和獎懲制度,調動更多學生參與到體育文化建設中去,在使用自媒體的同時,以國家法律法規嚴格約束自身言行,營造積極、健康的體育文化氛圍。
體育文化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打造文明校園過程中,必須充分認識到體育文化的重要性,注重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而自媒體的出現及應用,為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提供了新思路,高校應立足于自媒體視角,積極探索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路徑,充分發揮自媒體載體優勢,營造濃厚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在這過程中,高校應及時轉變傳統教學管理理念,在體育教學和課外活動中積極引進自媒體,加快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