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 江南大學體育部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體質健康已然成為了各省、各地區、各學校每年必須進行的學生體質監測。由于地域性的問題,每個省份、地區都有各自的優勢,學者們從每年大學生的體質數據、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研究,多層次的去了解,逐步改善了體質薄弱問題。例如:學校體育重視過程評價,豐富課外活動安排,不斷改進學校體育工作,完善體質監測體系等對促進學生的體質健康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這些針對大學生體質下降的問題都是從學校和社會上的一些較表面的政策等提出策略,沒有以學生的角度提出切實提升學生體質健康的辦法。國家體育總局的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大學生視力和體質指數(BMI)較差,并有惡化趨勢。大學時期是培養健康生活方式和自覺鍛煉的最佳階段,這一時期的習慣和健康狀況對成年、中年甚至老年的健康狀況有著深遠的影響。鑒于此,本文從健康管理角度出發,從體育活動、運動心理健康和膳食營養三個方面出發,對大學生體質健康問題進行研究,通過健康管理的方法對大學生體質下降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
建立健康管理體系是完善健康教育體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我國,建立和管理學生健康狀況仍然是一個新生事物,但它是改善學生健康狀況、樹立健康觀念的有效途徑,在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已得到實施,并取得了顯著成效。美國之所以在20世紀90年代實施健康管理,是因為它能有效地改善健康狀況。這項工作是醫療、保險和IT 行業共同發展的服務業。根據個人或群體健康評估的結果,有針對性地提出健康指導和建議,包括飲食、生活方式、疾病預防、體育鍛煉、心理調節等,實施十多年來,美國冠心病和高血壓的發病率已經大大減少了。受益者生活方式科學規范,健康狀況得到改善[1]。目前,高校對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還不夠完善,更多的是發揮著執行作用,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目前,最重要的功能是體質測試報告和體質測試數據,尚未對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進行系統的分析[2]。
大學生正處于一個朝氣蓬勃的年齡,在上學階段可以使用手機和電腦等電子產品,閑暇時間比較充足,可支配的時間增多,自由性較強,他們便經常打游戲、看視頻到深夜,生活沒有規律,他們認為自己的身體抵抗力和免疫力極強,身體不像老年人和兒童那樣容易生病,缺少鍛煉意識,不重視身體健康問題,覺得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熬夜不會對自己身體帶來問題,甚至有些大學生在冬季為了追求美麗而穿一些露腳踝的衣服,他們意識不到疾病的發生是積少成多,美麗的代價是未來關節炎的出現[3]。大多數大學生對自我健康的認識不足,自主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較弱。
大學生體質的基礎就是鍛煉器械配置健全、鍛煉場地面積夠大,因此,學校加大對體育建設的投入,增加鍛煉場地面積和器械數量,給學生增強體質提供保障,更好地完成大學體質教育目標,更大程度地增強學生體質,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經費,國家雖然也不斷加大在高校教育上的經費投入,但是還是不能滿足高校的發展需求,很多高校體育鍛煉設施簡陋,鍛煉場地缺乏,大學生的體育鍛煉積極性和欲望也受到打擊。
運動心理學認為,學生只有對體育產生間接的興趣,即對活動的結果產生興趣,并受到體育鍛煉的社會意義的激勵,才能始終對活動充滿熱情,克服一切困難進行體育鍛煉,使體育鍛煉成為自覺行為[4]。大學生的運動心理健康狀況直接影響學生體育鍛煉的參與,從而影響其體質健康。有些心理狀態還直接影響著學生體質健康。例如:因體育項目存在的危險性及復雜性,害怕運動過程中不確定因素對身體造成傷害的害怕心理。因運動成績差,或與他人成績差異大擔心受嘲笑的自卑心理。因自小嬌生慣養,養尊處優不愿參加體育運動的懶惰心理等。運動心理健康是學生體質下降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營養膳食和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有著非常大的聯系,是學生體質下降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因為外賣的普及,學生便在宿舍訂飯,這使得他們足不出戶,讓他們更加沒有鍛煉的欲望,前一天熬夜會使學生第二天起來較晚,學生便不會吃早餐,對學生的脾胃不好,容易引起膽囊疾病,各種飲食惡習不僅直接影響著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同樣也會對體育活動造成影響,從而影響學生體質健康水平[5]。另外還有偏食問題。很多大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挑食行為。挑食也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身體健康。食物攝入的不平衡容易造成體內維生素的缺乏,影響體內營養的平衡,導致個體體質下降,抵抗力降低,更易患病,不利于大學生身體健康的發展。
針對大學生體質下降影響因素分析,本文從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檔案管理、進行體育活動干預、運動心理干預和營養膳食干預幾個方面提出建議。
首先依據健康管理的一般流程,結合大學生體質健康影響因素進行收集。其次根據體質健康影響因素分析結果建立大學生個人體質健康管理檔案,并制定學生健康影響因素綜合干預措施,在學生體質健康管理檔案建立過程中,高校應成立專門的管理小組和健康小組,負責具體資料的搜集和檔案的整理與管理工作。最后將制定好的措施和策略應用于實踐中。
在體育活動干預上,一方面學校加大宣傳,樹立學生正確的體育鍛煉價值觀,設立長遠的鍛煉目標,培養學生自覺鍛煉的習慣。大學生的體質健康與否只能由他們自己決定,只有培養出他們的體質健康意識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體質下降問題,學校通過對健康健身、減肥塑身等的宣傳,開展醫學講座,適當普及醫學知識,提高他們對疾病的認識,正確認識自己身體的健康狀況。學校也可以組建體育社團,積極開展課外體育鍛煉活動,讓學生自主選擇一種喜歡的運動,能夠在平時和一些小伙伴一起進行鍛煉,這就使得鍛煉不只在體育課程中進行,在平常也可以開展鍛煉活動。幫助學生找到自己參與體育鍛煉的目標和動力,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重視社會資金的利用。高校的經費是有限的,如何讓有限的經費發揮更大的效益是高校思考的重點。針對當前高校體育經費不足的情況,本文認為高校的體育經費支出應以體育器材購買和場地優化為主。在體育活動上的經費支出可以考慮通過聯合辦隊、資源共享、企業贊助等方式來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進入。
在運動心理干預上,首先高校要重視學生體育鍛煉目標的確立。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確立短期體育鍛煉目標,確保每次訓練都符合自己的有效期,可以增強意志力,增強信心和動力,提高安全性。增強學生克服恐懼心理,引導學生適當參加低難度、損傷指數低的體育運動,逐步找到運動樂趣的同時培養運動興趣[6]。其次重視學生體育活動興趣的培養。教師在體育課堂上應結合學生的興趣合理設計體育教學能力,重視學生體育技能的培養,提高學生體育運動的技術水平。最后合理進行體育鍛煉分組。男生和女生的身體特點不同,所適應的體育項目有所不同。因此在體育鍛煉分組時,教師應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當然這并不是說所有的學生一刀切,而是要在尊重學生意愿的基礎上進行合理分組。另外,不同學生的個人素質和基礎不同,在同一體育項目上的水平和能力也不同。教師在分組時應該考慮到這些差異性,重視組內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和提升。同時老師對學生多進行鼓勵,增強戰勝困難的強大毅力。從而提升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運動量。
在營養膳食干預上,一方面學生要有正確的飲食觀念,重視一日三餐,按時吃飯,保持身體功能最佳化。引導學生發現日常生活中的不健康飲食習慣和行為,加大對這些不健康行為危害的宣傳,提高學生對日常飲食的重視;。另一方面督促學生克服挑食的習慣。幫助學生進行飲食調整,把握維生素、蛋白質等的攝入量,不挑食,重視飲食營養均衡。根據鍛煉目標調整飲食和心態,把握睡眠時間,把握維生素、蛋白質等的攝入量,根據學生身體反饋以及每階段訓練感受及效果進行適當調整。
影響大學生身體健康的因素很多。只有對大學生的身體健康給予足夠的重視,大學生自身也要認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從而形成合力,才能逐步提高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學生的體質健康影響著一個民族的未來,我國應該加強對體質教育的重視程度,建立一套完善的增強大學生體制的管理方案,努力培養大學生鍛煉意識,讓大學生的體質得到良好改善,為我國日后發展提供優質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