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高臺縣第二中學 王 海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在義務教育的初中階段,教師應將之前固化傳統的應試教育思念進行轉變,在學習過程中也應提升對藝術課程的重視度。美術這門課程不僅可以對學生藝術欣賞、審美、素養等相關能力進行提升,還能為課堂教學方式轉型提供有力的事實依據。
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已經過了懵懂的階段,但對新鮮事物仍有著較強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因此,初中生對美術課程中的水墨畫比較感興趣。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呈現的水墨畫作品,學生對其關注都較高,而且還會與自身鑒賞體驗進行有機結合,與同學及老師分享體會與感悟。而在這之后,教師還會以實操示范的方式為學生展示繪制過程,此時的學生還會照著教師的示范進行實際繪制。通過學生這樣的表現,不難看出教師經過仔細篩選后的水墨畫教學內容學生是非常感興趣的。因此,無論在任何學科教學開始前,教師都應當根據現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去精選學習內容。比如,教師可通過書本中名著傳奇故事的方式,對這幅水墨畫作品進行延伸,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水墨知識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以形寫神》這節的知識時,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本節知識主要要點。學生可深刻了解中國傳統人物畫,感受祖國文化獨特的精神面貌,且學會運用水墨畫的技法。而之前教師講解這節知識時,一直都是按照教材提供的思路與提綱進行教學的,因此教師可對水墨畫教學內容進行篩選調整。比如以分析《戲劇人物》為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鑒賞討論:從人物內在的本質到外形的描寫。并通過分析作品使其深切體會到作品展示出的當時不同人物的性格及內心的個性世界,同時這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屬性并給予審美提供了新穎的判斷方式。教師通過精心篩選教學內容,不僅可注重凸顯藝術氛圍,還可使學生深刻理解感悟到學習藝術的魅力與意義。
根據教育學專家對各初中階段美術學科中水墨畫授課方式調查分析顯示,大部分學校美術課堂中教師還在沿用傳統講述的方式進行教育教學,且主要以板書演示各種線條、圖形的繪制方法等為主,并未以實操演練的方式為學生提供直觀的視覺效果,使得無法學生深刻感悟與體會到學習水墨畫的意義。由于教師長時間應用此方式,導致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收知識的狀態,學生感覺不到任何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需要對本節新知教學內容進行完全理解,經過深入分析后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與調整,使得美術課程可與現代教育發展潮流保持一致。在調整授課方式層面教師應制定一個教學計劃,并時刻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水平、身心發展特點、認知習慣、個性心理等為依據,篩選與現階段學生實際學習需求符合的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然后通過不間斷鼓勵、引導學生,讓學生一直保持學習美術知識的濃厚興趣與熱情。
例如,在學習《以形寫神》這節知識時,其主要目的是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理解以形寫神的含義,使學生并學會運用水墨人物畫的基本技法,然后通過一幅水墨畫將其人物形態、內心情緒等表現出來,通過學習深刻了解中國傳統人物畫“以形寫神”的藝術特點,感受祖國文化獨特的精神面貌。在新課講解前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引導學生欣賞韓熙載夜宴圖的局部,在學生欣賞過程中教師可從圖中人物神情、姿態、線條、色彩、人物之間的呼應關系等形象,以小組的方式來交流欣賞感受。在這之后,教師可以以小組為代表的方式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理解感悟分享給他人。此時,教師還可向學生講解傳統水墨人物畫的特點,在人物造型方面既要體現自身的體貌特點、還要注重刻畫人物當時的神情。因為,只要這樣才可將形式與神似二者合二為一,并將“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含義完全體現。美術教師通過調整之前傳統老舊的教學方式講解新知后,不僅可以有效改變原本美術課堂枯燥煩悶的學習氛圍,還能將學生的學習熱情完全激發。
要想有效且高質量地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培養,美術教師還應注重對課堂實際教學環節的高效處理。如以改變之前傳統固化的導入方式,以鑒賞作品的方式和鼓勵性語言引起學生對學習了解美術作品的關注與學習激情。此時,美術教師的一言一行、精神面貌都要顯示出教師的氣質,以此來證明學習美術知識不僅可對個人生活狀態、精神面貌、內心感悟等方面起積極促進作用。如在日常實際生活中要與人為善、寬容豁達,工作方面要時刻保持積極樂觀的工作熱情,在日常言談及行為方面要時刻保持大方得體、高雅和諧等。這樣,學生才能夠有學習的榜樣,對此學生可根據教師身上的不同風采、人格魅力感悟學習藝術的力量與意義。美術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有效地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還可提高學生對藝術欣賞的品位。
在實際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先對本節水墨畫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的內涵進行深刻分析,將作者創作時的思緒及情懷等進行理解,這樣做的意義是注重凸顯分析作品的重要性。對此,美術教師還可對水墨畫作品的貢獻及流傳后世的影響,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向學生進行知識講解。
美術教師可從作品的構圖、線條運用方式、墨色運用技法等多方面進行對比分析。但由于美術教師分析講解詞匯專業性偏高,很難引發學生的共鳴,這使得學生并不能將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課堂。因此,美術教師應根據現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及實際學習需求,在作者創作環節將一些專業化詞匯加以修飾,且在適當的時候通過實際示范的方式來激發學生探索學習知識的興趣。比如,美術教師可以先以故事引導的方式向學生分享中國傳統繪畫的種類、水墨畫的起源故事、創作水墨畫獨特的作畫方式等。然后,教師還可以分析水墨畫作品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作品,將自己實對藝術作品的情感真實地表達出來。
比如,在學習《以形寫神》第二課時,學習本節知識的主要任務與目標是引導學生可通過書法用線,能夠通過運用筆墨技巧呈現一副人物畫。在創作過程中教師可將自己真實地認識、觀點、情感等進行展現。學生已經通過上節課程學習了解水墨畫的特點是“以形寫神”,因此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展示《聽雨圖》這幅作品的方式向學生講解作品中筆墨線條的運動,并依據范畫的用筆用墨,在宣紙上進行實操示范。在示范過程中要從刻畫人物神態、人物身份特征、場景等為主,在運筆時還要時刻注意是線條是運用中鋒筆,側鋒筆,順鋒和逆鋒,點染,擦,破墨,潑墨的技法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使得學生深刻了解水墨畫創作,以及水墨畫要從選題、人物造型表現、水墨技法和構圖等方面為主。也只有通過這樣細致分析且實際體現創作,才可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美術知識帶給我們不同的藝術樂趣。
總而言之,學生在探索學習發展的過程中,只有興趣這位教師一直常伴左右才能激發學生對美術知識的興趣。如果學生對學習探索新知沒有較高的興趣,那這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高效課堂的構建也會受到相對應的影響。然而,不單是美術學科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任何學科課程的學習也都不例外。基于此,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作為核心依托,使學生在學習水墨畫相關知識時,可以一直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并感受美的熏陶,并對自身審美能力進行有效提升。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一般規劃課題“初中水墨畫學習興趣持久培養的對策研究”(課題編號:GS2019[2019]GHB076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