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文勇
(鹽城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江蘇 鹽城 224000)
城市是人類智慧文明的象征,亞里士多德說:“人們為了活著,聚集于城市;為了活得更好,而居留于城市”[1]。隨著中國城市化步伐的不斷加快,城市污染問題日益凸顯,水質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種環境污染正在蔓延,嚴重制約著城市的良性發展,已經引起政府和人們的高度重視,特別是近年來中國大半個范圍內的霧霾天氣使得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深受其害。另外,普通大眾往往對普遍存在的視覺污染視而不見,其同樣也正在侵蝕著人們的身心健康。
眾所周知,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美建筑與城市規劃領域開展的“城市美化運動”(CityBeautiful Movement)試圖通過城市形象的美化來恢復城市文化形象和社會秩序。而這一運動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來說是在城市視覺污染的背景下產生和發展的[2]。美國杰出的城市規劃專家凱文·林奇在其代表著作《城市意象》一書中指出城市視覺形象對于整個城市形象的重要性,人們對于任何一個城市的認識都是通過觀察城市的標志所形成的城市符號,從而對城市有一個特定的印象,這種城市符號越清晰,城市的特色就越明顯[3]。
然而,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非但沒有出現凱文·林奇所說的越來越清晰的城市符號,反而城市的同質化變得越發嚴重,甚至在其基礎上出現了大量的視覺污染。“城市視覺污染,一般是指所在城市整體規劃布局不合理、城市廣告雜亂無章、城市色彩不協調、城市公共藝術缺乏美感等現象,它們通過視覺給人們心理造成不適,對人的身心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和危害。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城市視覺污染主要來源包括雜亂無章的廣告、店面招牌,劣質平庸的景觀雕塑,色彩色調的混亂以及建筑物風格和體量的失調等”[4]。
視覺相比于其他感覺來說,是人們認知一個物體初始階段的直覺感知。通過視覺,人們可以直接感知外界物體的色彩、大小、動靜、明暗等,獲取各類信息。據科學測試,日常生活中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通過視覺獲取,視覺被認為是人類最重要的感覺。人們對于一個城市的印象和認識往往也是從視覺開始的,一個視覺形象好的城市能給人以流連忘返的感覺,而雜亂無章的城市卻很難給人留下好的印象。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迅速發展,城市的面貌日新月異,然而在“大躍進”城市化的過程中面臨各種亟待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的城市被抹殺了自己的獨立品格。城市被大量雜亂無章的戶外廣告和混亂的色彩所籠罩,影響了城市的視覺美感和外界形象。雜亂無序的城市視覺形象在影響著人們身心健康的同時更影響著城市形象的塑造和特色的彰顯,與我們所倡導的發展城市人文精神、建立人文城市的內涵相違背。
隨著城市商業化的不斷發展,大量的戶外廣告和店鋪招牌出現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無論你去哪一個城市,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大量的戶外廣告和形形色色的店面招牌。毋庸置疑,戶外廣告是現代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城市的發達程度。城市形象需要通過戶外廣告來塑造和提升,戶外廣告成為傳遞城市文化的載體。戶外廣告與城市發展理念的不和諧可導致城市地域文化缺失、個性泯滅等諸多問題[5]。通過對南京、常州、揚州和鹽城等地的城市環境進行考察和調研發現,戶外廣告和店面招牌雜亂無章的現象比較普遍,嚴重制約著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文化的傳遞。
以南京為例,相關職能部門分別于1993年和2000年相繼出臺了《南京市戶外廣告和標志容貌管理暫行條例》和《戶外廣告設施和招牌標志設施準則(試行)》等相關政策法規;《江蘇省城市容貌標準》也于2005年3月18日正式實施。盡管政府的政令已經頒發了20余年,但是江蘇城市戶外廣告所存在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改觀,戶外廣告視覺污染甚至變得更為嚴重。
盡管江蘇省和南京市目前對戶外廣告出臺了相應的規定和要求,但雜亂無序的總體局面并沒有得到有效抑制。戶外廣告的經營者更多是從自身的商業宣傳和利益出發,盲目占用有利位置,往往以大面積和花哨廣告來進行宣傳;有的商家甚至未經相關職能部門許可就私自設置各類違規戶外廣告,致使戶外廣告設置在城市的關鍵地段密度過大。如南京新街口廣場附近不僅是商業中心,更是戶外廣告集中區域,大量建筑本身被各類廣告所覆蓋,很難呈現建筑本身的特色,街道兩旁也遍布了高低不齊的各類廣告,從指示牌廣告、立桿式廣告、護欄廣告牌到燈桿燈箱廣告等,城市的形象和特征被破壞。泛濫無序的戶外廣告使得人們的視線很難逃離廣告的畫面,加之廣告的視覺效果既刺激又混亂,對人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傷害。可以說,現代城市充斥著無孔不入的廣告,甚至連電線桿、垃圾桶和斑馬線都不放過。
對于現代城市的商業店面來說,店面招牌作為店面的臉面,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高度的概括力,因此店面招牌的設計對于人們的視覺刺激和心理具有一定的影響。然而當我們考察商業店面招牌時不難發現,很多商業街區的店面招牌都各自為陣,只考慮自家店面的招牌設計,整體比較零亂。從形式和內容上來看,店面招牌多位于門面上方,大小參差不齊,而且一店多招的現象比較普遍;從色彩的角度來看,店面招牌色彩不協調,缺乏主色調,顯得雜亂無章。
城市景觀雕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最直觀、最鮮明的載體,理應成為一個城市的象征和符號,以及成為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隨著現代城市的不斷發展,城市景觀雕塑也得到了迅速發展,據統計,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擁有城市景觀雕塑最多的國家之一。優秀的城市景觀雕塑不僅能增加城市的記憶、講述城市的故事,給人以心靈的撞擊,傳達一個城市的文化,更能代表一個城市的形象。然而縱觀中國當前城市中的景觀雕塑,有資料顯示,目前中國的城市雕塑有70%以上的作品是“偽劣產品”,更多的是工廠批量生產出來的粗制濫造的雕塑產品,是不能體現城市特色和文化的藝術品,很少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不能給人以賞心悅目的心理感受,有礙觀瞻,丑化城市。
通過對江蘇各個城市的實地考察,部分劣質和平庸的城市景觀雕塑作品泛濫,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視覺感受。在由搜狐網發起的“2012年首屆全國十大丑陋雕塑評選”中,鎮江的《運河母親》高票入選,我們姑且不論700萬元的造價,這座雕塑從材質、色彩以及造型方面都值得商榷,并且和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可以說,這座雕塑缺乏美學方面的考究。
城市色彩,主要是指在城市公共空間中所有對象的可感知的顏色總和,包括植被、土地等自然景觀環境色彩,生活中的各類常用色彩等人文性格色彩,以及城市中的建筑物、戶外廣告、交通工具等人工性質的色彩。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城市色彩污染已經成為中國城市當前建設中最嚴重的問題之一,能否處理好城市色彩問題是決定中國城市形象未來發展趨勢的關鍵問題。其實色彩本身并沒有美丑好壞之分,城市色彩出現的問題主要原因在于城市規劃沒有突出城市的文化和性格。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城市在快速發展和盲目擴張的過程中,由于色彩規劃滯后、色彩應用混亂,給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品格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城市整體色彩是由大量個體色彩的組合而集中呈現的。通過調查發現,部分建筑物和戶外廣告色彩各自為政,更多只考慮自身色彩,而自身色彩往往完全脫離所在城市的色彩規劃,長期置身于這樣雜亂無章的視覺環境中,會使人感到煩躁不安,情緒不穩。南京城市戶外色彩同樣缺乏系統理論的統一指導,更缺乏對南京城市文化和性格的研究,如新街口區域的戶外廣告和店面招牌總體來說花里胡哨,缺乏整體的色彩規劃。
每一個城市應該具有自己特有的顏色,體現著城市的個性和品位,彰顯著城市的風格和形象,傳承著城市的歷史與文化。合理的城市色彩系統既能增強城市的整體感,又能把建筑、自然景觀、公共設施等城市元素融合為一體[6]。但由于缺乏統一的城市色彩規范和監督管理機制,江蘇各大城市中戶外色彩的應用同樣有很大的隨意性,除個別城市部分主干道兩側建筑基本統一色彩外,很多城市色彩依然我行我素,造成城市的色彩污染問題,給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城市文化的傳遞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
在全國范圍內掀起的轟轟烈烈的造城運動,使得建筑風格和建筑體量不斷顛覆大眾的審美。越來越多造型怪誕、設計夸張的建筑脫穎而出,蘇州“東方之門”摩天大樓以一種挑戰的姿態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建筑風格脫離周邊環境和城市文化[7]。建筑物體量一般是指建筑物在空間中所占的體積,包括建筑物的長度、建筑物的寬度以及建筑物的高度。建筑物體量尺度一般從建筑物的橫向尺度、豎向尺度以及形體尺度三方面提出控制,一般有上限規定。隨著中國城市的迅速發展,建筑物的體量和高度也在被不斷刷新,而這種體量和高度上的失調,造成了建筑物本身的不連續性和周邊環境的不協調性,導致和整個城市的文化格格不入。
近年來,江蘇各個城市的建設規模都在不斷擴大,城市的建設項目開發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一方面,每個城市的新區在無限擴張,城市的生活空間在不斷擴大;另一方面,由于舊城改造,很多城市景觀面臨拆除和重建,使得城市景觀不斷變化,甚至導致原有景觀的大量消失。如果不能對城市進行有效地整體規劃和調控,將很可能導致自然景觀被破壞、原有城市的景觀特色不斷喪失、建筑景觀變得單調呆板。中國城市在建設的過程中,城市之間的差異性在不斷被模糊,“千城一面”現象變得越來越嚴重。2011年在南開大學舉辦的一場有關城市形象和城市建設的論壇上,就有學者指出全國許多城市在盲目追求“國際化大都市”的過程中,“呆板的、毫無生氣的、火柴盒般的水泥森林”不斷涌現,200個城市如同一母同胞[8]。當我們置身于“水泥森林”時,建筑風格和體量失調所帶來的視覺污染可能會使我們產生炫目感和疲勞感,引起頭暈目眩。因此,如何更好地融合建筑本身風格和城市特色,是需要我們深入研究的課題。
城市的建設不僅僅依賴經濟的發展,更應立足于文化的根基,我國要在幾十年內完成發達國家幾個世紀的城市化進程,必然會面臨各種亟待解決的問題。空前高速發展的城市建設抹殺了許多城市的獨立品格,而這種獨立品格恰恰與其特有的文化緊密相連。江蘇作為當下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排頭兵,經濟充滿活力并不意味著城市的健康發展。不難發現,地域文化的多樣性和特色逐漸衰微,城市視覺污染日趨嚴重,已經嚴重制約了城市的進一步發展。城市視覺污染的泛濫某種意義上正是由于對地域文化的漠視,各個城市應充分挖掘自己的文化特色,將其融入到城市建設中去,各自多元的文化才能塑造各具特色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