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龔 慶,林耿
(江西財經大學統計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大數據、物聯網、共享等數字經濟技術概念不斷衍生和應用,社會掀起了改革熱潮。早在2017年“數字經濟”就已列入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指出,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對于企業來說,數字經濟背景下傳統模式的經營管理已不再適應企業的發展,傳統的數據管理模式無法滿足現代企業對數據的需求。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改變了社會環境,在每日龐大數量的數據影響下,企業數據化信息管理體系正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然而新時代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僅要求企業技術的變化,更要求企業在生產、管理和營銷等方面進行轉型升級。因此,數字經濟時代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刻不容緩。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上,明確提出智能制造應是提高制造業企業數字化水平的主要方向。而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所有制企業相比,國有企業在穩定市場經濟、增加稅收、促進國民經濟體制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國有企業的數字化改革具有風向標的作用。此外,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雙循環格局的背景下,市場經濟的逐步復蘇使制造業企業得以快速發展。在供需錯位的就業市場中,國有企業往往占據主動優勢,其合理的管理方式、健康的工作環境和穩定的薪酬水平可以吸引更多的專業人才。但是,我國國有企業仍然存在轉型動力不足、數字化建設水平低等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文以某大型國企成立的國有控股X科技公司(以下簡稱X公司)為例,從企業、政府、勞動培訓三個方面提出加強國有企業數字化建設和管理機制建設的建成和對策,為實現“數字強企”這一目標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何帆、劉紅霞(2019)通過對企業數字化變革所帶來的業績提升進行評估,認為企業進行數字化變革較沒有進行變革顯著提升了經濟效益[1]。苗力(2019)認為企業應當將公司數字化轉型升級作為公司戰略的一部分,提升企業的“數字思維”,這樣有利于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2]。戚聿東、肖旭(2020)認為數字化技術有利于將在企業之間數據隔閡穿透,推進了企業間信息的互聯互通,使得企業在制定公司戰略方針時能夠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3]。王子陽等(2020)認為戰略、組織和商業模式存在相互協同促進的關系,并分析了企業的業務活動設計和相關利益者經濟活動在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重要性[4]。
康偉和姜寶(2019)指出數字經濟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企業不僅應當利用數字化工具在產品設計上取得創新突破,更應當在管理模式上積極變革,開展定制的服務模式和創新性的商業模式[5]。王春英和陳宏民(2021)認為在數字經濟大背景下,企業應開設專業研發部門注重數字化產品的基礎性研究,構建數字化平臺了解和跟蹤用戶需求,提高自身的品牌競爭力[6]。吳畫斌(2021)認為數字經濟背景下制造業企業可以利用工業大數據開展智能化生產,構建網絡化的生態系統,奠定企業產品的良好基礎;提高產品服務性和個性化設計,打造行業的“雙創”平臺,發揮企業的優勢,實現優勢互補、企業共贏[7]。
通過文獻的梳理發現,我國關于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研究中,針對國企改革的研究較少。陳(2021)指出國有企業在經濟、社會、政治三方面肩負巨大責任,并針對實現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提出應當科學制定計劃、深度開發數字基礎建設、布局數字平臺和產業的相關建議[8]。而張繼棟(2021)從國企領導層數字思維建設、國資委考核、企業目標制定和人才激勵等多個方面為地方國企的數字化轉型提出建設性意見[9]。周文祥等(2021)通過分析“中油e學”數字平臺的成功建設,從微觀層面分析了國企干部培養數字化學習平臺成功融合的可行性[10]。但是國內對于國企數字化建設的研究大多數集中于理論層面的分析與建議,對于實證考察類研究仍然有所欠缺,因此,筆者實地走訪X公司,并基于其數字化建設現狀,為國有企業的數字化建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X公司為某大型國有企業成立的國有控股公司,公司主要經營業務為生產智能化產品,為該大型國有企業提供智能化產品服務,提供智能化系統的維護和保養,提供技術性咨詢服務等。在同行業競爭上,X公司作為國有控股企業,擁有數十項資質,十余項專利,三項高新技術產品和二十余項軟件著作權,綜合市場競爭力較強。截至2019年,本地區內與X公司的經營范圍相似的公司總注冊資本超過10.9億萬元,而其中主要資本集中在5000萬元以上規模的企業共計13家,X公司屬于中上游水平。在全省范圍內,其企業的注冊資本狀況良好。
通過走訪調查發現,X公司作為科技公司,其數字化生產建設水平較高,較大部分車間實現數字化技術操作,利用工業大數據和工業物聯網有效地分析了某大型國有企業對于產品的需求,對于已經生產的產品能夠有效地跟蹤和監督其使用狀況。但是在企業的管理和經營方面并沒有完全實現數字化的轉型升級。在市場經濟時代,加強管理、降低成本、加快創新、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已經成為企業經營者的共識,但是不同于普通民營企業,對于國有企業而言,不合理的考核指標、國有企業間交易的盈利減少和市場的局限性對企業增加創新投入形成了一定的制約。
X公司處于中心城區內一個科技產業園中,產業園中有較多經營范圍相似的科技公司,其所在地區的集群集聚效應迫使X公司亟需開展全方位的數字化轉型升級。首先在經營與管理方面,X公司用人管理制度過于老化,X公司內提拔人才需要一定工作年限資歷,這對于科技公司而言容易流失年輕科技人才,而提拔平庸的管理人員,而且企業數字化管理人才的比例仍然不夠高,在數字化生產管理、數字化人力資源管理和數字化物流管理等多個方面的建設仍然不夠;其次在產品銷售方面,X公司的渠道過于單一,X公司為大型國有企業全資成立的子公司,其主要經營活動是為其提供優質的產品服務,但是X公司不應局限于單一的產品銷售渠道,因為單一的銷售渠道可能導致企業在同質市場上失去話語權;最后是企業文化建設,現階段企業員工對于數字化的理解程度仍然不夠,數字意識依然不夠強,這將造成部分員工在推進數字化時懈怠、消極,將不利于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推進。
通過對X公司的走訪,發現國有企業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數字化人才的缺乏成為國有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最大的阻礙。數字經濟背景下,數字化人才包括數字化技術人才和數字化管理人才。以X科技公司為例,公司并不缺乏數字化技術人才,但是較為缺乏數字化管理人才,其生產的產品在市場上有較大競爭力,但是在整體的企業管理層面仍然較為低效,綜合的核心競爭力不強。部分國企管理人員缺乏數字化運營思維,沒有及時建立數字化企業管理系統,導致無法敏銳感受到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不能及時從上到下推動企業進行數字化變革,往往錯失市場機會。對于地方性國企而言,要增強其產品競爭力,需要完善數字化銷售系統建設,單一的銷售渠道容易因為綜合實力不強導致下游企業選擇其他物美價廉的同質產品。
首先,國企數字化轉型具有天然優勢,國企管理層要充分利用這些優勢。由于國企擁有健康的工作環境和客觀的工資等優勢,國企相比于民營企業更容易吸收和招納數字化人才,有龐大的人才供給,因此,國企在招募人才的時候更應當注重考察其數字思維;其次,國企有著自身的政治優勢,政治屬性是國企的根本屬性,堅持國有企業黨組織的領導,才能在政治和經濟決策上把握發展方向,國企的黨組織可以深刻地理解和明白黨和國家的整體方針,順應時代的潮流;最后,國企擁有龐大的黨員基礎,黨員是國企最優質的人才隊伍,他們具有強烈的生產和工作主動性、創造性,是國企在市場上站穩腳步最根本的保證,只有充分發揮黨員隊伍的積極性,培養黨員隊伍的數字思維,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國企數字化轉型的成功。
國企管理層應當通過加強管理數字建設來降低企業的管理成本。首先在采購環節上可以參考《企業數字化采購實施指南》,結合企業自身條件因地制宜地建設數字化采購,并通過采購管理過程的優化完善采購管理步驟,減少企業總成本。企業采購步驟的不足主要表現為采購率較低,這是導致采購成本增多的直接原因。企業在制定采購程序時,必須根據自身情況,找到合適的采購流程,不斷優化采購流程,為企業采購活動的正常開展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在審批環節進行數字化建設。在審批環節上,國企可以通過兩個方面進行改革,一方面結合合同金額的差異,建立信息化管理平臺,在每一級均設立領導審批權限,省去了太多復雜的流程,有效地縮短了時間;另一方面設立專門化的電子合同管理系統,這樣無論何時何地簽訂電子合同都可以開展審批工作,可以大大提高審批效率。最后還可以通過財務預算管理來降低企業的成本費用。國企的財務部門可以通過構建統一的預算費控系統,實現全過程、全方位的預算管理,提升企業成本控制能力,并通過建立獨立的預算費控系統等方法實現對預算費用的嚴格把控。
國企的相關部門也需要增加數字化創新投入。企業技術創新投資是指資本、人力、物力的投入,以提高生產效率,主要包括技術研發投資、技術使用投資、設備購置維護成本、技術創新管理成本等相關企業生產技術創新投入費用和人力物力。由于技術創新投資的滯后效應,因此在短時間內技術創新投資效益要小于其他短期投資的效益,但是技術創新投資的長期效益將遠大于短期效益,因此,國企管理決策者不應浮躁,只關注眼前利益。應當立足于長遠利益,清楚地認識到投資與利益之間的積極關系。
國企的人力資源部門應當堅持考核、選拔和管理數字化人才的方針。國有企業要切實完善現有數字化人才聘用機制,以科學、嚴謹、理性的態度對待相關問題,制定客觀公正的評價標準,最大限度地消除數字化人才在招聘上所產生的主觀性偏差。此外,國企各部門必須根據總體發展趨勢和單位的實際要求,制定科學可行的評價機制和選聘體系。當然除了評價數字化高端人才的相關成果之外,還需要對其的思想道德行為、創新創造能力和科研基本素養進行綜合性評價和考察。此外,人力部門還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和獎懲機制,對科研貢獻突出、工作成績突出的國企員工給予一定的精神上和物質上的獎勵,對違反有關規定、合同的員工,一定要根據情況具體地進行協商和處理,并保留追究責任的權利。國有企業不僅要尊重高端人才的利益,而且要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法律手段保護單位的利益。
國企要加強企業文化和員工數字思維的建設。據調查,目前仍有一部分一線員工和管理人員的數字思維不夠強,在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時積極性較弱。針對于此,國有企業可以通過以下相關措施來解決。首先國有企業相關部門應當適時開展相關技術培訓,樹立一線員工的數字化思維;其次行業內或大型國企公司有關的管理干部學院應當增加相關數字化管理課程的開設,加強國有企業管理人員的思想建設,以積極的態度開展數字化管理項目;最后國企應當利用其最大優勢即龐大的黨員隊伍,國企黨組織和國企管理層需要適時開展數字化相關課程,調動黨員干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將有利于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進程。
國有企業相關的市場部門應當積極地開拓市場。2021年“十四五”草案中提出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的戰略部署,說明我國具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龐大的內需潛力,而國有企業更應當順應時代的潮流,積極建設銷售數字化工程,通過大數據、區塊鏈等數字經濟手段充分了解用戶需求,為用戶提供個性化需求,加強產品的設計,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有效地激發內需潛力。
政府應當進一步深化改革,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創造良好的環境。面對目前企業轉型面臨的挑戰和代價,企業管理者期待政府進一步深化改革,鼓勵和推動企業升級。政府可以鼓勵和推動企業實現產業升級、改革和完善財稅體制、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快部分行業的供給側改革及鼓勵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并且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營造鼓勵創新的外部環境,推動企業的轉型升級和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國資委應當利用好國企績效考核機制,適當加入企業數字化轉型效果相關指標的考量。通過對X公司的走訪調查,我們發現現階段我國國資委對于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仍然缺少相應的指標考核,這將很容易出現部分國有企業管理人員投機性謊報和虛報企業的數字化進程及過度夸大國有企業轉型成效,造成企業報告上經營能力和實際經營能力的不匹配,嚴重阻礙了國有企業的發展。地方國資委應當充分考量當地的整體數字化建設水平,切不可“一刀切”地制定數字化建設指標,“一刀切”指標容易造成國企突擊完成指標的現象,將嚴重影響國有資產的相關利益。國資委在考核國有企業的數字化建設時應當充分全面地進行調查,不應當只簡單地考察企業的數字化工程建設,更應當對國企員工的數字思維進行充分的檢驗,只有“硬件”和“軟件”都達標的國企才能算是數字化建設合格的單位。
國企員工應積極地改變自身觀念,主動學習數字化專業技能,提高自身價值。國企員工應當端正自身態度,轉變“國企工作就是鐵飯碗”思維,要有危機意識,應當緊緊把握企業和國家的整體改革方針,積極學習數字化新知識,培養自身數字化思維能力,切實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努力融入時代變革的洪流中,只有這樣才能在企業和人才市場上有一定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