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玥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醫院,黑龍江 牡丹江)
慢性扁桃體炎多由急性扁桃體炎反復發作或因扁桃體隱窩引流不暢,窩內細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變。扁桃體作為一個免疫器官,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1]。特別是兒童扁桃體對機體具有重要的保護作用。因此切除扁桃體必須嚴格掌握適應證。扁桃體切除術是將扁桃體全部及其被膜一并切除,是較為徹底的方法。雙極電凝切除術創傷小、疼痛輕,越來越受到關注[2]。現對雙極電凝切除術在慢性扁桃體炎治療中的應用與傳統扁桃體剝離術的臨床效果分析如下。
選取我院2018 年6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慢性扁桃體炎患者86 例,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人數均等的兩組即觀察組43 例采用雙極電凝切除術治療,對照組43 例采用傳統扁桃體剝離術治療;對照組43 例患者中,男25 例,女18 例;年齡4~53 歲,平均(8.0±2.5)歲;其中雙側扁桃體腫大32例,單側扁桃體腫大11 例;扁桃體Ⅱ度腫大24 例,Ⅲ度腫大19 例。觀察組43 例患者中,男26 例,女17 例;年齡5~52 歲,平均(9.5±3.5)歲;其中雙側扁桃體腫大34 例,單側扁桃體腫大9 例;扁桃體Ⅱ度腫大23 例,Ⅲ度腫大20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差異相對均衡,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備可比性。
1.2.1 術前準備
全麻者術前4 h 禁食,局麻者術前4 h 進少許流質或半流質。手術前夜給予適量鎮靜安眠藥,使病人安睡。術前半小時給予適量的阿托品和安定。采用局部麻醉者,手術開始前,以1%地卡因噴霧咽部3~4 次。噴霧前告訴病人絕不可將藥液咽下,局麻取坐位。
1.2.2 對照組選擇常規剝離術
病人應盡量張開嘴,有規律地呼吸。術者一只手握住壓舌器,輕輕壓舌前部2/3;另一只手用扁桃體鉗從上下端或前后方向夾住扁桃體,引至中線。丟棄壓舌器,用扁桃體刀切開粘膜。切口從腭舌弓的上端開始,在其自由邊緣外約1 mm處,到達腭舌弓的最低點,然后從切口上端轉到半月襞,沿腭咽弓向下切開粘膜,直至到達扁桃體下端。切口不宜太深,只能切開黏膜,切口應靠近扁桃體。用扁桃體剝離子或扁桃體剪刀沿切口提起扁桃體周圍開放的黏膜,露出扁桃體囊。先剝離扁桃體上端被膜與扁桃體上窩結締組織分離,再剝離扁桃體附近的腭弓和三角襞,再剝離腭咽弓和扁桃體外側,直到扁桃體末端與扁桃體窩底部連接處有一點堅韌的組織。剝除后應用圈套器剝離扁桃體下端的“蒂”組織自上而下,并慢慢收緊圈套將其切斷。扁桃體及其包膜完全取出后,用紗布球壓迫扁桃體3~5 min。然后拉開腭舌弓,仔細觀察有無出血,并注意有無扁桃體淋巴組織殘留。如果還有少量的血液滲出,可以用紗布球再次壓縮,一般可以止血。如果出血嚴重,壓迫無效,可用結扎或縫合止血。必要時扁桃體窩可連續縫合止血。
1.2.3 觀察組選擇雙極電凝切除術
術前行氣管插管全麻,調節輸出功率為25 W,用開口器按壓舌根露出雙側扁桃體,夾持扁桃體中部向內拉,露出扁桃體囊與周圍組織的間隙;用雙極鑷切扁桃體上極粘膜約1 mm,足控電凝2~3 s;用止血鉗分離扁桃體深周間隙,暴露扁桃體上端被膜,用扁桃體鉗夾持,扁桃體沿包膜用雙極電凝器切除。自上而下緩慢地在切除的同時凝固進行止血。術后用紗布球壓迫扁桃體下極止血,檢查有無殘留或出血。口腔和咽部分泌物被吸出并取出開口器。全麻后拔除氣管插管,病人返回病房。手術在抗生素治療2~3 d 完成,注意維護口腔健康,定期復查相關指標。
對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疼痛情況進行對比。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疼痛程度進行評估,總分10 分,評分越高痛感越強[3]。術腔反應情況分度:輕、中、重度[4];其中輕度:白膜薄厚均勻,腭舌弓、腭咽弓輕度腫脹;中度:白膜薄厚均勻,腭舌弓、腭咽弓、懸雍垂明顯腫脹;重度:白膜薄厚不均,腭舌弓、腭咽弓、軟腭、懸雍垂明顯腫脹充血,咽腔明顯狹窄[5]。對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對比觀察。
所有數據資料SPSS 20.0 軟件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43 例,手術時間(9.62±2.42)min,術中出血量(10.96±3.83)mL,術后VAS 評分(2.73±0.64)分;對照組患者43 例,手術時間(20.18±6.53)min,術中出血量(25.46±8.76)mL,術后VAS 評分(3.74±0.89)分。
對兩組進行對比,觀察組手術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且術后VAS 評分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43 例患者中,術腔反應輕度29 例(67.44%),中度13 例(30.23%),重度1 例(2.33%);對照組43 例患者中,術腔反應輕度18 例(41.86%),中度17 例(39.53%),重度8例(18.60)。兩組患者術后術腔反應程度中,觀察組術后術腔反應程度明顯輕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43 例,術后未見任何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0%;對照組僅出現1 例術后出血,并發癥發生率為2.33%。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略低于對照組,但兩組間差別細微,無統計學意義(P>0.05)。
扁桃體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具有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功能,產生的抗體IgA 免疫能力強,可抑制細菌在呼吸道黏膜的黏附、生長和擴散,對病毒有中和與抑制擴散作用[6]。
慢性扁桃體炎病情嚴重時須經手術切除,但常規剝離術存在創傷大、出血多、耗時長、術后易再出血等不足[7]。雙極電凝切除術術中采取分剝離邊止血,借以減少患者失血量;運用負壓吸引直接電凝止血,而無需解剖各組織,借以縮短手術時間[8];無需施力牽拉扁桃體周圍組織,借以減小神經末梢刺激、減輕術后疼痛[9]。
本研究中,觀察組應用雙極電凝切除術治療,相較于傳統扁桃體剝離術的對照組,觀察組手術時間更短、術中出血量更少、術后VAS 評分與術腔反應程度更低(P<0.05)。并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
綜上所述,雙極電凝切除術治療慢性扁桃體炎療效確切,兼具創傷小、出血少、疼痛輕、安全性高等優勢,其有效性及可靠性值得臨床普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