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平
(青海省人民醫院貴德分院,青海 海南)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種極其嚴重的胰腺組織炎癥反應,其誘因可包括過多飲酒、暴飲暴食、膽道蛔蟲、膽道結石等,在這些因素的誘發下,胰腺內的胰酶被激活,導致胰腺組織產生自我消化、水腫、出血,最后發展至壞死,嚴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急性上腹痛、惡心、嘔吐、發熱和血胰酶異常性增高等[1]。不同患者的病變程度有所不同,多數患者以胰腺水腫為主,癥狀具有自限性,病情較輕且預后良好,少部分患者會出現胰腺出血壞死,繼發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癥狀,病情極為嚴重,病死率高[2],因此,早期明確診斷并積極采取適當措施進行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為探討超聲對于膽囊結石并發AP 的臨床診治價值,現將來我院診治的38 例膽囊結石并發AP 患者的相關資料分析報告如下。
抽取的來我院診治的38 例膽囊結石并發AP 患者均可除外患有嚴重傳染病者、精神障礙者、血液系統疾病者、免疫系統疾病者及心肝腎臟器功能障礙者。患者性別為:男24 例,女14例;年齡29~68歲,平均為43歲;膽囊結石病程時長90 d至5年,平均約達3.5 年;本次發病時間2.5~10.5 h,平均6.5 h;均以突然發作的程度各異的腹痛癥狀為主要表現,疼痛部位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左,疼痛為持續性進行性加重,似刀割樣,且同時向背部和脅部漫延擴展,伴有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癥狀。
所有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診斷儀,探頭頻率設置為3.5 MHz。患者禁食12 h 后方可檢查,協助患者采取平臥體位進行檢查,必要時也可取其他體位進行對比。在腹部右上方對患者肝臟區域進行常規縱、橫切面彩超掃查,重點觀察膽囊的大小、形態、膽囊壁厚度、膽汁黏稠蓄積情況及膽囊內有無結石,若有結石,明確結石的位置、大小、數目等;然后觀察胰腺大小、形態,實質回聲、主胰管及胰腺周邊情況。
所有患者的膽囊壁均增厚、不光整、粗糙;于膽囊內探及大量多發性小結石者24 例,結石最大徑均<0.9 cm,結石均呈強回聲光點,后方伴有聲影,呈現堆積狀;于膽囊內探及多發性大結石者6 例,結石最大徑>0.9 cm,表現為強回聲光團,后方伴有聲影,未嵌頓于膽囊頸部和炎性粘連于膽囊壁結石,其強回聲光團會隨著患者體位的變換而移位;于膽囊內探及單發性膽囊結石者5 例,結石最大徑<0.9 cm 者4 例,>0.9 cm者1 例,呈強回聲光點團,后方伴有聲影,光點團隨體位變換而移動;于膽囊內探及膽泥沉積樣結石者3 例,結石回聲呈弱信號的細點狀或者泥沙樣,后方伴聲影;胰腺在多普勒下的表現彌漫性腫大為主,且不同患者的胰腺腫大程度各異,實質回聲減弱、不均勻,于胰腺鄰近區域內可探及不規則、邊緣不清的液性暗區,邊界相對模糊,透聲差。
近年來,隨著人們面臨的社會壓力不斷加大及不健康生活習慣的產生,AP 的發病率呈現出上升趨勢,AP 已經成為了外科常見病、多發病之一[3]。
胰腺是人體內第二大消化腺,形狀狹長,位于胃和腹膜后面約平第一腰椎椎體處,橫臥于腹后壁,質地柔軟,由外分泌腺以及內分泌腺二者共同組成,前者由具有胰液分泌功能的腺泡和用以排出胰液的腺管組成。胰管位于胰腺實質內,接近胰的后面,是胰的主要排泄管,從左向右縱貫實質全長,沿途不斷有胰小葉的多數小導管匯入,因此其管徑自左向右逐漸增加,最后與膽總管合并,共同開口于十二指腸乳頭。當膽道內的蛔蟲、結石致使膽管下端出現梗阻時,膽道內壓力升高,致使膽汁逆流入胰管,破壞腺泡使得其內的胰酶流出,溢入胰腺間質引起胰腺的急性損傷或進展性炎癥而發生胰腺炎[4]。
據有關臨床資料統計顯示,在導致AP 發病的諸多因素中以膽源型因素為主,而膽源型致病因素中又以膽囊結石最為常見。據統計,每10 例膽囊結石患者中就有6 或7 例患者并發急性膽源性胰腺炎,由此可見,AP 的發病與膽囊結石有著密切的關系[5]。目前,超聲檢查中把膽囊結石分為單發結石與多發結石兩大類,又將單發結石最大直徑<0.9 cm 者稱為小結石,最大直徑>0.9 cm 者稱為大結石,在多發結石中,將最大直徑<0.9 cm 的者也稱為小結石,最大直徑>0.9 cm 者則稱為大結石[6]。經臨床研究顯示,在大小不一的膽囊結石中,小結石尤其是多發小結石和沙粒樣結石極易經膽囊管排出,而壺腹部的特殊解剖關系會使膽囊排出的結石極易嵌頓在此,所以說,多發性小結石并發AP 的發病率是最高的,也就是說多發小結石是并發AP 的最危險因素[7]。
目前,臨床對于膽囊結石并發AP 的診斷,主要方法有:超聲、CT 及核磁共振。其中,CT 檢查具有檢查速度快、無創傷性、可多層面多角度觀察、掃描范圍廣等優勢,能夠明確胰腺腫脹及胰腺周圍情況,但是對于膽囊內的泥沙樣結石或體積較小的結石極易漏診或誤診,且檢查具有輻射性,不能作為膽囊結石并發AP 診斷的首選檢查方法;核磁共振檢查具有空間分辨率高,能夠明確胰腺及胰腺周圍組織情況,且能夠多方位觀察膽道系統有無狹窄、閉塞等情況,但是檢查禁忌證較多、價格較貴、檢查時間長、對于小的陰性結石的診斷準確率較低,也不能作為膽囊結石并發AP 的首選檢查方法。與CT 及核磁共振相比,超聲在膽囊結石并發AP 的診斷中具有操作簡便、價格低廉、無輻射性、可重復性強等優勢,除此之外,超聲還能夠明確膽囊壁的厚度、光滑度、肝內外膽管及膽總管的走形、直徑、胰腺的大小、形態、胰管有無擴張、胰腺周圍組織情況等[8];對于膽囊結石的診斷,超聲有著典型的聲像圖特征,即膽囊結石為膽囊腔內的強回聲光斑,其后伴聲影,可隨體位的改變而移動,因此超聲檢查能夠發現體積較小,甚至是泥沙樣的結石,還能明確結石的位置、形狀、大小、性質等,能夠為臨床明確診斷及制定治療方案提供可靠依據。
綜上所述,超聲檢查在膽囊結石并發AP 的診斷中,不僅能夠明確結石的位置、大小、數量及性質,有利于明確AP 的病因,能為制定膽囊結石并發AP 的治療方案提供充分、有價值的臨床依據,還具有操作簡便、價格低廉、無輻射性、可重復性強等優勢,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