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故鄉文化對李大釗道德人格形成的重要影響

2021-01-08 17:10:10趙書昭
唐山學院學報 2021年1期
關鍵詞:文化

趙書昭

(天津科技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天津 300457)

李大釗在《史學要論》中說:“一個哲學家的思想,與其人的體質、人格、教育、環境及一般的經驗均有關系。茍欲澈知其人思想的由來,必須就其人的氣質、品性、家系、血統乃至親緣、師友,一一加以考察。”[1]435可見,一個人的思想成長和道德人格的塑造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作為偉大的共產主義先驅,同時也是偉大人格的光輝典范,李大釗的道德人格的形成離不開中國近代歷史的巨大變遷,也離不開自身的主觀性選擇。西學東漸之風、科舉考試的廢止、新式學堂的建立、中國近代工業的發蒙以及中國傳統社會結構的逐漸解體,都極大地開拓了李大釗的視野,賦予了他接觸新知識、新思想的歷史契機,為他日后最終轉變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起到了更為直接的作用。當然,故鄉文化對李大釗的影響則更為基礎。李大釗少年時代是在故鄉度過的,這恰是一個人道德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是上底色和筑根基的時期。滔滔灤河、幽幽燕山、高聳之碣石、芳香之沃土、勤儉之鄉親、濃厚之鄉情、濃郁之鄉音、夷齊精神、燕趙風骨無不浸潤著李大釗年輕的心靈,滋養著他豐富的情感,鑄就了他求真、向善、尚美的高尚人格和道德情操。

一、樂觀雄健——故鄉壯美山河的陶冶

在李大釗所留下的文字當中,描寫故鄉山水的有《游碣石山雜記》《五峰游記》《旅行日記》《自然與人生》等篇章。故鄉山河的俊美與磅礴賦予了他樂觀雄健的性格,大自然美好景色賦予了他對祖國和生活的無限熱愛,這些因素筑牢了他的精神之堤,使他立志為國家民族守衛自然家園和精神家園,為后世子孫創造無限美好的生活。

(一)感恩灤河,對新生活的樂觀期待

灤河,古稱濡水,是冀東平原的母親河。它源自河北省巴彥古爾圖山麓,流經內蒙古高原、燕山山脈至樂亭縣的兜網鋪入海,全長877公里,是一條多沙性河流。灤河在潘家口以北從燕山流出后就猛然失去了落差,久而久之淤積成了水土肥美的冀東平原,但也將灤河變成了曲流擺動的游蕩河,歷史上多次改道[2]709。樂亭縣全境無山,地勢平坦,境內土地肥沃,水資源比較充沛,適宜農作物的生長,是冀東大地有名的“魚米之鄉”。李大釗在永平府中學讀書時就開始泛舟于灤河之上。當時,灤河泛濫給人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鄉民們對灤河也是愛恨交加,無可奈何。但是,李大釗卻以更加積極和感恩的心態看待灤河,對未來的生活寄予了更多的期待。1919年八九月份,他在《五峰游記》中寫道:“灤水每年泛濫,河身移徙無定,居民都以為苦。其實灤河經過的地方,雖有時受害,而大體看來,卻很富厚,因為他的破壞中,卻帶來了很多的新生活種子、原料。房屋老了,經他一番破壞,新的便可產生。土質乏了,經他一回灘淤,肥的就會出現。這條灤河,簡直是這一方的舊生活破壞者,新生活創造者。可惜人都是茍安,但看見他的破壞,看不見他的建設,卻很冤枉了他。”[3]8-9雖然灤河時常暴發水患,但李大釗善于從積極的、歷史的角度來認識灤河的作用,把灤河的水患看成是對舊生活的滌蕩,對新生活的貢獻。同時,他也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并沒有被完全激發出來,對人民“茍安”的現狀表示憤慨和痛心,因此他立志實現民族解放,振奮國群,徹底改變中國的社會面貌和民眾的精神面貌。

(二)取力灤河,汲取雄健的革命精神

1919年夏天李大釗在五峰山消暑,他對泛舟灤河之上的心情與感受進行了記述,“山路崎嶇,水路兩岸萬山重疊,暗崖很多,行舟最要留神,而景致絕美”[3]8。昔日的灤河河面寬闊,不乏急流漩渦、淺灘暗礁,加之當時的擺渡都是較小的木船,載客量有限,稍有不慎,就有翻覆的危險。但灤河留給李大釗的不是這種兇險莫測,而是給予了他勇于挑戰艱難險阻的意志品質。因為李大釗深知革命的道路必定充滿艱難險阻,甚至有身家性命之憂。但他沒有畏縮,他知道這種艱難險阻必須依靠雄健的精神才能抵抗過去。對于李大釗而言,灤河行舟,九曲八彎,險灘急流,漩渦暗礁,險象環生,恰如他的革命生涯。而船上之人,猶如時代之弄潮兒,“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覺得在此奇絕壯絕的境界,愈能感得一種冒險的美趣”[1]375。可見,李大釗將灤河行舟比喻為仁人志士救亡圖存和實現民族振興的偉大事業。雖然國運艱難,但必須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著進行曲,在悲壯的歌聲中,走過崎嶇險阻的道路。李大釗寄情山水之間,絕非僅僅抒發個人豪情,更非顧影自憐、孤芳自賞,而是始終與國家民族命運緊密相連。

(三)寄情于碣石五峰,積蓄革命力量和豪情

樂亭縣處于灤河入海之前所形成的沖積平原,全境無山。李大釗卻生來對山獨有情愫,“予性樂山,遇崇丘峻嶺,每流連弗忍去”[4]81。碣石山,位于昌黎縣城北,由近百座連綿的山峰組成,方圓數十里,主峰娘娘頂(亦稱“漢武臺”)海拔695米。李大釗與碣石山有過數次交集,在這里留下了光輝的足跡。一是寄情于碣石,積蓄精神力量。1913年9月,李大釗攜幾位好友游歷碣石山。此時李大釗剛剛大學畢業,昔日同窗各有歸處,自己卻常感報國無門,心情暗淡憂郁。與友人游歷碣石山,寄情山水之間,抒發情感,調整心緒,重新積蓄精神力量。同年冬,李大釗得到資助東渡日本留學,開啟了新的征程。二是盟誓于碣石,激發愛國反帝精神。1913年9月11日,在昌黎駐軍的兩名日本士兵無禮毆打中國小販,遭到昌黎火車站路警楊桐秋的制止,日本士兵遂與中國路警發生沖突。后日本駐軍傾巢出動圍攻鐵路警察局,槍殺五名無辜路警。不僅如此,日方還脅迫昌黎縣知事王芝田在歪曲事實的文稿上簽字。此事對李大釗刺激極大,發誓“與倭奴不共戴天者,有如碣石”[4]86。三是避暑于碣石,書寫閃爍著馬克思主義光輝的歷史篇章。1918年夏,李大釗來到五峰山避暑,潛心研究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后來發表的《庶民的勝利》和《Bolshevism的勝利》,標志著他開始轉向馬克思主義。四是避難于碣石,繼續革命偉業。1919年夏,李大釗攜子葆華來到五峰山韓文公祠避難,其間撰寫了《再論問題與主義》,與胡適進行了著名的“問題與主義”之爭。1924年,李大釗為躲避北洋政府通緝,再度來到五峰山避難,強忍愛女鐘華早夭之痛,寄家書一封,奉勸妻子打消求救于白堅武的想法,與白氏徹底絕交。后來他輾轉赴蘇聯參加共產國際五大,繼續從事偉大的革命事業。可以說,碣石山的確是李大釗一生中思想發展脈動的見證者,也是他一生中重要事件的見證地。

需要說明的是,故鄉文化和具體環境畢竟屬于外在因素,一個人道德人格的形成是外在環境作用和個人主觀選擇雙向作用的結果。同鄉、同學之間人生選擇大相徑庭者比比皆是。李大釗之所以能成為革命先驅,其根源在于其個人所樹立的救國救民的堅定信仰和遠大志向,并一生矢志不渝。否則,碣石再美也不過是士子文人抒發風花雪月和個人情感的對象,灤河再洶涌也不過是給人以驚險刺激或心有余悸而已,緣何李大釗就能夠舍棄這些狹隘情愫,從山川壯美中汲取革命力量和革命豪情,去奮力創造新生活呢?這就要從他的主觀世界去尋找答案了。

二、勤儉重文——樂亭家鄉文化的熏陶

樂亭縣位于唐山市東南部,北仰燕山,南望齊魯,東連秦榆,西眺津京。境北有灤河橫貫,與昌黎縣為鄰,東南瀕臨渤海,西與灤南縣、唐海縣(今曹妃甸區)接壤,總面積1 307.7平方公里。樂亭縣商周時期屬孤竹國,秦時為遼西郡。漢代時名“樂安亭”,北魏時期改稱樂安鎮。金天會元年(公元1123年)始置樂亭縣,已有近900年的歷史[2]1。樂亭大地哺育了李大釗,樂亭人也以李大釗為驕傲。一口地道的“老呔兒話”,一曲難忘的“老呔兒影”,是樂亭人民的精神標識和心靈家園。樂亭人民勤勞節儉,吃苦耐勞,重視文教,樂亭縣域文化為李大釗鑄就了不可磨滅的精神底色。

(一)“呔商”有勤勞簡樸、吃苦耐勞的文化基因

歷史上灤河經常泛濫,水患經年,百姓束手無策,苦不堪言。清朝時官府為增添稅賦,允許關內人赴關外謀生,因此,許多樂亭人開始“闖關東”,初期多為販夫走卒,走街串巷,沿街叫賣,后來逐步發展到開設店鋪、作坊、糧棧、貨棧甚至從事錢莊、銀行等金融行業。到清末民初時期,樂亭人在東北形成了“老呔幫”,買賣人被稱為“呔商”。在民國初期,“呔商”的成就達到歷史頂峰,僅樂亭縣汀流河劉家在關外就有商號100多家。據1932年的調查,全縣商戶達5 983戶,從商人員占全縣總人口的13.7%。據地方資料記載,到“九一八事變”時,樂亭縣在外經商者共擁有資金近4億銀元,年創利潤5 000余萬銀元,樂亭商人向家鄉匯款最多時年達2 000多萬銀元[2]714,僅30余萬人口的樂亭縣,赴關外謀生者達10萬余人。在此過程中,“呔商”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文化,那就是勤勞簡樸、吃苦耐勞和誠實守信。從樂亭到東三省各地,距離幾百到幾千公里不等,交通不便,全靠步行。他們推車挑擔,頂風冒雪,曉行夜宿,吃盡人間苦,灑盡離別淚。樂亭人做生意很精明,但講誠信,人們深知若想生意做得長遠,良好的口碑和信譽是第一位的。李大釗的祖父李如珍、岳父趙文隆、岳祖父趙良佐都是“呔商”。李大釗雖未踏上“呔商”之路,但“呔商”的優秀品質卻深深地印刻在李大釗的精神底座上,并在他的一生中有所體現。

1.一生勤勉,生活簡樸

勤儉持家是樂亭人的優良傳統,因為“呔商”大多是青壯年男性,創業之初很少拉家帶口,盈利之后卻寄錢養家,親人深知其賺錢不易,因此精打細算,勤儉持家。李大釗深知“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道理,加之大祖父的言傳身教,耳提面命,以及鄉親們勤儉樸實作風的耳濡目染,他自幼便形成了勤勉、節儉和誠實的優良品質。李大釗一生勤勉,筆耕不輟,著書立說,宣傳真理。建黨之后,他為革命事業奔波不止,少有閑暇,直至犧牲。他推崇“簞食瓢飲”式的簡易生活方式,從不追求奢華。他剛擔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時,月薪120元,在當時的北京來說屬于較高的,1920年被北京大學聘為教授后,再加上他的稿費,每月的收入約300多元。但他拿出大部分收入用于革命事業和資助他人,以致夫人趙紉蘭難為無米之炊。李大釗真誠待人,樂于助人,他尤其關愛困難學生和進步青年,經常慷慨解囊,贈衣贈食,毫不吝惜,但他個人卻長期過著簡樸清淡的生活。

2.吃苦耐勞,樂觀堅韌,白手起家,“零起點”革命

樂亭人“闖關東”基本上都是白手起家,創業之艱辛,難以言表。起初是人拉肩扛,一輛推車,一條扁擔,走街串巷,沿途叫賣,天寒地凍,衣食無著,有多少樂亭人倒斃于求生的路上;又有多少樂亭人經營不善,傾家蕩產,竹籃打水。但是,樂亭人憑借吃苦耐勞、樂觀堅韌和無懼無畏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難,頑強地生活下去,并形成了規模浩大的東北“老呔商幫”,支撐起了東北民族工商業的半邊天。這種白手起家的精神在李大釗身上同樣有所體現。李大釗少年立志,矢志于救國救民,但他從不依附任何政治勢力,他出走《晨鐘報》就是最好的例證。建黨之初,缺乏黨建經驗,缺乏斗爭經驗,全部依靠摸索。李大釗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尋求一切可能的機會和力量,曾經與吳佩孚、胡景翼、馮玉祥進行了大量的接觸性工作,為黨在北方的工作打開了局面。他在第一次國共合作問題上同樣起到了積極作用。黨的革命事業就猶如白手起家,可謂是“零起點”革命。在大革命失敗前后,許多黨內人士脫黨、退黨甚至叛黨。李大釗的昔日好友、戰友和同志中的張申府、高一涵等人退黨、脫黨,而李大釗卻依然堅持革命。1926年“三一八慘案”之后,李大釗被反動政府通緝,但他沒有考慮個人安危,一直隱匿在北京開展秘密斗爭,直到被捕犧牲。當然,李大釗的革命精神首先來源于他的崇高理想,但是這種從零做起、白手起家、堅韌不屈的精神品質與樂亭文化有著明顯的內在聯系。

(二)崇尚文教,有著良好的人文環境

樂亭縣自古文風鼎盛,教育發達,文藝繁榮,民間鄉塾星羅棋布。自“金代置縣至清末,全縣出進士57人,舉人282人”。據1903年的統計,按照當時清廷學部規定,將樂亭尊道書院改為樂亭縣官立高等小學堂,各鄉村興辦了初等小學堂42所,此前的私塾共計有252處[5]。當時樂亭縣的人口大概在30萬左右,這樣的教育資源和密度在當時來講可謂難能可貴。

1.富集的文化資源和人才資源

李大釗是樂亭縣豐富的教育文化資源的受益者。他所就讀的大黑坨村的谷家學館、小黑坨村的張家學館和井家坨村的宋家學館都是當時樂亭縣民間私塾昌盛的代表。正是得益于樂亭縣文化人才資源的富集,李大釗才能師從飽學之士,打下了扎實的國學根基。當然,李大釗也發展了家鄉教育,1919年,在他的主張和籌措下,建立了“國立大黑坨村初等學校”,這在當地傳為佳話。另外,樂亭縣也出現了史夢蘭這樣的著名學者,他一生著述頗豐,其藏書和遺著是后世寶貴的精神財富。李大釗曾特別提到:“樂亭史香崖(史夢蘭)先生,學識淵博,藏書最富,聞有《圖書集成》一部。”他特別提醒公家團體應該妥善保存史夢蘭先生的藏書和遺著,以免“宏篇巨制,淪為斷簡殘篇”[6]。

2.文藝之鄉澆灌下的文藝才情

樂亭縣是冀東的文化大縣,也是藝術之鄉,是樂亭皮影和樂亭大鼓的發祥地(樂亭皮影、樂亭大鼓和評劇被稱為“冀東三支花”),當地還有樂亭大秧歌和民歌。李大釗自幼非常喜歡樂亭大鼓和樂亭皮影戲,這在李葆華和李星華的回憶錄中都可以得到印證。在舊社會的樂亭,民間曲藝幾乎是老百姓最喜聞樂見的娛樂形式,是人民群眾的寶貴精神文化食糧。李大釗對家鄉曲藝非常鐘愛。不僅如此,他還親自改編劇目,賦予了舊曲藝以革命和進步的內容。李大釗曾創作了樂亭皮影新劇目《安重根刺伊藤博文》,以此宣傳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和愛國主義精神。劇本寫成之后,由樂亭著名皮影戲藝人孫兆祥將其搬上了影窗,此戲一出,倍受廣大群眾歡迎,在樂亭縣一炮而紅。李大釗的文藝才情不僅僅局限于家鄉曲藝,而且也展示在話劇上。話劇作為西方的“舶來品”,比較受城市青年的歡迎。1920年,李大釗受到北師大女學生李超死亡事件的影響,在義憤之中改編了新話劇《孔雀東南飛》,為古老的故事注入了馬克思主義的女權思想。此劇本不僅刊登在陳大悲先生主編的《戲劇》雜志上,而且由李大釗親自導演、北京女高師的幾名女學生表演,將其搬上了舞臺,演出非常成功,轟動京城[7]。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新內容相結合,是李大釗在系統傳播馬克思主義過程中的一種新的嘗試。

誠然,故鄉文化在李大釗道德人格形成過程中起到了鋪灑底色的重要作用。但是,他并沒有受到家族和鄉里經商致富傳統的影響,而是決心“深研政理,振奮國群”。與日夜為生計奔波、閉目塞聽的鄉民們不同,李大釗始終懷有救國救民的強烈憂患意識和實現人類解放的遠大理想,用新思想、新文化反哺故鄉文化,創作或者改編新劇本,把愛國主義、民主、平等、自由和婦女解放等思想植入到藝術形式當中,影響廣大城鄉民眾。這也是李大釗為故鄉文化的發展和進步作出的重大貢獻。

三、忠義節烈——夷齊精神的文化浸潤

1905年秋至1907年夏,李大釗在盧龍縣城的永平府中學堂求學。商朝時期,這里就是孤竹國的統治區域,著名的“夷齊讓國”傳說就起源于此。盧龍縣城有許多關于伯夷、叔齊的名勝古跡,比如“夷齊里”“夷齊井”“清節廟”“首陽山”及“夷齊讀書處”等地[8]。李大釗在耳濡目染下必然會受到夷齊精神的熏陶,這在他的文字當中亦可尋得印記。他痛斥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時曾言:“昔者改姓易代,興亡倏忽,而一二遺老孤臣,不忍見宗社之傾,君父之辱,猶或黃冠草履,歌哭空山,亂礁窮島,相望飲泣,亦欲抱殘經于學絕之交,存正朔于危難之際,雖至勢窮力盡,卒無變志灰心,殺身成仁,刎頸殉國,流離轉徙,客死天涯。”[4]118可見,李大釗在憂國憂民之時眼前總能浮現出伯夷、叔齊的影子。

(一)贊賞忠義盡節之士

伯夷、叔齊最為人稱道的操守還不是謙恭讓國,而是對殷商一以貫之的忠誠以及“不食周粟”的氣節。李大釗深受傳統文化影響,難免也有忠臣烈女的思想痕跡。他早年間曾言:“自古忠臣殉國,烈女殉夫,臨危盡節,芳烈千秋,此其忠肝義膽,固可歌可泣,有足稱者。”[4]47清初名臣魏裔介認為夷齊是堅守道統的首圣,所以“忠君”“盡節”就是夷齊精神的要旨。當然,“忠臣殉國”“烈女殉夫”等思想具有很強的時代性、階級性和迷惑性,但也包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因子,要辯證地看待。雖然,在李大釗的文章當中幾乎找不到有關夷齊的評論,但他對具有忠貞氣節的夷齊式的人物卻崇敬有加。比如,李大釗早年推崇明朝遺民朱舜水,敬仰其“賢士”之風。當然,李大釗推崇朱舜水還有一層原因,就是排滿興漢的民族情結。同時,李大釗也非常贊賞舍生取義的士君子精神。他曾感慨于鉏麑觸槐而死的故事。他說:“夫麑,靈公之鷹犬耳,乃為民愛賢,為君守信,不惜殺身以殉。”[4]23鉏麑只是晉靈公豢養的一個打手,卻心懷是非觀念,見趙盾賢德而不忍加害,但又因違背君命,矛盾之下只能觸槐而死,頗有夷齊風骨和國士之風。

(二)暗諷棄義失節之人

對于背信棄義、丟失節操之人,李大釗是持唾棄態度的。他曾言:“宋之初興,范質、王溥,猶有余憾。”[4]90。范質和王溥同為周世宗柴榮的大臣,柴榮臨終前,封范質為顧命大臣,輔佐幼主。趙匡胤陳橋兵變自立為帝后,范、王兩人投靠新主,輔佐趙宋。范質一生為官清廉,生活簡樸,家無余財。但是,唯有背叛周世宗一事,成為他一生洗刷不掉的污點。故而宋太宗趙光義說:“宰輔中能循規矩、慎名器、持廉節、無出質右者,但欠世宗一死,為可惜爾。”[4]381李大釗指出范質、王溥“猶有余憾”,對他們丟失氣節持有批評和惋惜的態度。

(三)堅持禮義廉恥的基本道德觀

孔子、司馬遷和韓愈等均對夷齊精神大加稱贊,夷齊精神為儒家所弘揚,形成了儒家禮義廉恥的基本道德觀。李大釗在《風俗》一文中就批判了當時中國社會道德風氣的頹靡不振、濁流橫行、清流難覓、禮義廉恥四維不張等現象。他引用了顧炎武《日知錄·廉恥》中的一段話,即“靈均去國,猶冀改俗,之推仕人,尚知明恥寧……無獨醒之人”[4]92。顧炎武在《日知錄·廉恥》中引用《五代史·馮道傳·論》中對禮義廉恥的觀點,所謂“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9]。馮道,五代時人,歷仕后唐、后晉、契丹、后漢及后周,共五朝十君,人稱官場“不倒翁”。“馮道現象”恰好印證了顧炎武所說的“五季之陋”,風俗大壞。當然,在危難和亂世之中,亦有可圈可點之士。屈原已經被楚王放逐,卻仍然心懷改革和強大楚國的宏愿。顏之推身處北朝亂世,政局動蕩,與馮道處境極為相似,卻能保持應有的廉恥感和道德底線(1)《顏氏家訓》中有一則小故事,齊朝有一位士大夫對顏之推講,他有個兒子年已十七,頗懂詩書,學習鮮卑語和彈琵琶,一學即通,以此來侍奉公卿,肯定獲得寵愛。顏之推聽后慨嘆說,這樣的教子之法太少見了,即便能依靠歌舞笙瑟、嘩眾取寵來獲取卿相之位,也是不足取的。這說明,顏之推身處亂世,雖身不由己,但畢竟知道禮義廉恥,鄙視那種阿諛媚俗之舉。所以,顧炎武認為禮義廉恥當中“恥尤為要”,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四)對夷齊精神的超越與升華

不可否認,夷齊精神中有許多可以繼承和弘揚的東西。但是,我們必須辯證地看待夷齊文化。因為夷齊的做法本身就存在問題,比如為殷商守節,漠視天下大勢和民心所向,愚忠愚孝,這是不可取的。李大釗自幼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綱常名教之類的訓條不能說對他早年思想沒有影響。他在早期文章中也曾表露過“忠臣烈女”式的傳統觀念,但他并沒有走愚忠愚孝的老路。他既沒有像梁濟(2)1918年11月,前清官員梁濟先生自殺。針對此事,陳獨秀撰文《對于梁巨川先生自殺之感想》進行評論。梁濟先生自白,其自殺為殉清,但根本上是殉“自幼所學”,也就是中國往圣先賢所創立的忠孝節義的傳統道德和價值觀念。梁先生目睹民國初期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現狀,極度憂慮,想以死來救濟社會之道德,這一點陳獨秀是比較肯定的。正如陳獨秀所說,梁濟先生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試想,能夠以身殉道之人必是有氣節之人,有氣節之人就應該得到尊重。這遠比那些無信仰、無節操的蠅營狗茍之徒和那些無原則、無立場的投機分子強上萬倍。(梁漱溟之父)和王國維那樣殉清或殉道,也沒有為哪家軍閥政府效忠,而是為了國家、民族和億萬同胞,為了共產主義而英勇獻身。其氣節高尚,志存高遠,是對夷齊精神的巨大超越。

四、筑聲劍影——燕趙文化的精神風骨

自西周初年,召公姬奭受封于薊,就萌生了燕趙文化。燕趙文化是我國一種比較成熟的地域文化,有其獨特的核心價值、文化結構和傳承。燕趙地處北方,自然環境相對惡劣,造就了民風彪悍、仗義豪邁的性格。樂亭縣地處冀東,“縣民悲歌慷慨,猶存燕趙遺風”,“樂邑人情,急公好義,士守廉隅,民勤操作”[10]。李大釗自幼深受燕趙文化的浸潤,但在傳承的過程中也實現了對燕趙文化的某種超越與弘揚。

(一)“筑聲劍影”的燕趙文化情結

李大釗自幼熟讀《史記》,對荊軻刺秦王和高漸離擊筑之事爛熟于心,且一度將此二人視為自己的精神偶像。他將自己的書齋取名為“筑聲劍影樓”。“筑”就是高漸離襲擊秦始皇所用之物,是戰國時期比較流行的一種擊弦樂器,形似古箏。“劍”就是荊軻刺秦王之短劍。荊軻和高漸離均是燕國義士,亦為好友,慷慨歌于燕市,悲歌別于易水,最后他們均死于刺秦失敗,盡顯燕趙慷慨悲歌之風骨和豪俠任義之精神。當時,二十歲左右的李大釗正當青春韶華,血氣方剛,以救國救民為己任,視列強為強秦,因此在精神上與荊軻和高漸離等豪俠義士同氣相連,以為人生榜樣。李大釗在題為《登樓雜感》詩二首中就有“久居燕市傷屠狗,數覓鄭商學販牛”的詩句。“久居燕市”符合李大釗當時“久居津門”而想一展抱負的心態,同時他也想學習鄭國商人弦高那樣智退敵軍,為國出力。在李大釗津門求學這一時期,他的詩稿分別以“筑聲劍影樓剩稿”“筑聲劍影樓詩”命名,有兩篇文章則以“筑聲劍影樓紀叢”命名,說明當時燕趙文化精神在李大釗思想中曾占據過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對燕趙文化精神的超越和弘揚

一直以來,燕趙文化就以“慷慨悲歌”著稱。荊軻也好,高漸離也罷,慷慨悲歌并不是指江湖游俠的那種快意恩仇和個體情懷,而是指在國家危亡之際,為挽狂瀾于既倒而不惜生命、拼死一搏的決絕勇氣和犧牲精神。因此,荊軻、高漸離雖為江湖游俠和市井優伶,但心存大義,堪為國士。李大釗非常準確地繼承了這一點,并且在許多方面對“慷慨悲歌”的燕趙精神還有所超越和弘揚。首先,李大釗好俠而不任俠,豪邁而不放縱。荊軻、高漸離等人畢竟生活在戰國末期,那時天下離亂,任俠成風。加之北燕之地,民風彪悍粗狂,與儒家的溫良恭儉讓之精神頗有不合之處。李大釗生活于清末民初,自幼受到綱常名教、禮義廉恥等傳統教育。身上雖然流淌著“慷慨悲歌”的文化血液,但舉止行為彬彬有禮、溫文爾雅,是謙謙君子,既無任俠之風,亦無放縱之態,更與街頭巷尾、市井坊間的江湖人物不同。在儒家精神的熏陶下,在革命精神的洗禮下,李大釗將燕趙文化中的俠義精神升華成為國為民、殺身成仁的大義精神。應該說,李大釗在大義面前不輸慷慨悲歌之士,在小節方面又遠勝之。其次,李大釗用實際行動超越了燕趙文化精神。荊軻、高漸離等雖為義士,其實際作用和能量卻比較有限,所謂“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而已。但李大釗不僅為革命英勇獻身,還影響和培養了大批進步青年,使他們加入到中國共產黨和革命隊伍中來,這其中有毛澤東、周恩來、鄧中夏、羅章龍、劉仁靜、張國燾、高尚德、何孟雄、張太雷、朱務善,相當一部分人后來成為了我黨的中流砥柱和杰出領導人。李大釗并非是荊軻那樣仗劍天涯的孤膽英雄,而是一位專門培育偉大革命者的“助產士”。可見,挽救國家危亡絕不能夠依靠少數精英,而是要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燕趙文化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不乏對英雄人物的謳歌,但真正的英雄是人民群眾,李大釗是國內最早闡述并公開信仰民彝史觀的思想家,這也是他對燕趙文化的超越與弘揚。

深入挖掘故鄉文化對李大釗偉大人格的塑造作用,有利于我們繼承和弘揚大釗精神,發展和繁榮大釗故鄉文化,堅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澆灌中國大地,不斷培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代文化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2
構建文化自信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0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午夜三级| 97视频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kt|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亚洲激情99|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 亚洲无限乱码|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免费在线a视频| 91在线视频福利| 91精品亚洲| a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97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va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a| 四虎成人免费毛片| 伊人五月丁香综合AⅤ| 伊人福利视频| 国产正在播放| 久久精品一卡日本电影|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毛片免费在线| 欧美a在线| 亚洲人在线| 精品五夜婷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亚洲天天更新|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日韩a级毛片| 亚洲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美女毛片在线| 美女视频黄又黄又免费高清|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色欲| 免费观看欧美性一级| 久久香蕉欧美精品| 国产成人狂喷潮在线观看2345| 无码人妻免费|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1024国产在线| 亚洲综合第一区| 在线观看精品自拍视频|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亚洲高清无码久久久| 国模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三视频| 国产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国色天香|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最新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久久黄色视频影|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swag精品自拍一区|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 国产主播喷水|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亚洲成a人片|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成年午夜精品久久精品|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久久人体视频|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 欧美区一区|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AⅤ在线观看播放| 日本在线亚洲|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亚洲乱伦视频| 国产丝袜精品| 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 欧美色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