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月芳/重慶市綦江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401420
非洲豬瘟于2018 年首次傳入我國后,采取了非常有效的防控技術方法,目前已經基本有效的控制了疫情的發生,2019 年9 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文件指出要“以保障豬肉基本自給為主要目標,立足當前恢復生產保供給,著眼長遠轉變方式促轉型”。同年農業農村部發布了《感染非洲豬瘟養殖場恢復生產技術指南》、中國農科院發布了《規模化豬場復養技術要點》,各個養殖場應當學習相關文件精神,進行豬場生豬復養風險評估,逐步有序的恢復生產,促進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各個生豬飼養場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的途徑多種多樣,在復養前應當先根據實際情況,總結和反思發生疫情的主要原因,查缺補漏,消除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復養成功。而非洲豬瘟的傳播途徑較多,常見的導致疫情發生的原因有環境消毒不徹底,工具、物品、獸藥以及疫苗使用過程中不規范,老鼠和蚊蟲的短距離傳播,臨近豬場發病后進行的傳播,豬場用水中含有非洲豬瘟病毒,出欄或引進種豬導致病毒擴散等。針對這些原因,各個養殖場應當先結合自身情況進行篩查,避免所有有可能導致非洲豬瘟疫情再次發生的因素。
當確定當前豬場沒有傳染源且不存在再次發病的隱患后還應當滿足以下條件才能夠進行復養:
條件1:發生疫情的飼養場的所有生豬均以撲殺,生豬尸體、用具、飼料、墊草等均已經經過無害化處理,環境徹底消毒后42d 內沒有再次發生新疫情。
條件2:生豬飼養場所處的周邊環境良好,5km 內生豬飼養量少,且60d 內沒有非洲豬瘟疫情的發生,飼養場能夠實現封閉式管理時可以考慮進行復養。
條件3:按照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并消毒后15d,可以先飼養少量的“哨兵豬”,其目的是檢測該生豬飼養場還有沒有非洲豬瘟病毒的存在,飼養一段時間后,“哨兵豬”沒有出現任何臨床癥狀,且病原學檢測為陰性時可以上報上級的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對該疫點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解除封鎖令。
條件4:解除封鎖后,要在“哨兵豬”飼養滿45d 后對其進行血清學檢查和病原學檢測,當所有檢測結果均為陰性且生豬沒有臨床癥狀時可以進行補欄、復養。
條件5:對于布局建設不合理,容易從場外傳入疾病或容易發生交叉感染的養殖場不建議復養;飼料來源不正規,沒有合理的運輸方式或飲水污染無法解決的養殖場不建議復養;距離存在潛在感染威脅的其他養殖場(戶)不足3km 的養殖場不建議復養。
2.1 場區改造首先要在進入生豬飼養場的入口處設立消毒點,設置車輛沖洗、高壓噴霧消毒的消毒通道,消毒通道內有具有遮蔽設施的消毒池。對進出的工作人員有專用的霧化消毒設備、消毒池以及更衣區域,以便工作人員穿戴防護用品。而后,對所有圈舍進行徹底的清掃,用高壓水槍依照棚頂、墻面、欄架、地面的從上至下的順序徹底清掃,待其干燥后,使用含有效氯2%的次氯酸溶液進行消毒,過幾小時后使用戊二醛溶液、火堿溶液或過氧乙酸溶液對環境進行沖洗,靜止12h 以上后再用清水徹底將消毒藥品完全沖洗干凈,再重復消毒1 次,方可做購豬準備。需要注意的是,應當先清掃后消毒,避免環境中的有機物質消耗消毒藥品中的有效成分。
2.2 購入生豬對于養殖規模較小的生豬飼養場(母豬飼養規模小于200 頭只),可以一次性進行引種,如果養殖規模較大可以分次引種。在購入生豬前,應當仔細核查供種場內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疫情,不僅僅是非洲豬瘟疫情,也包括其他生豬常發疾病。引進生豬時,應當至少抽檢20%的生豬進行非洲豬瘟抗體檢測,有條件的生豬飼養場還應當檢測豬瘟、豬藍耳病、豬偽狂犬病等常發疾病的抗體,并檢查引進豬群的檢疫合格證明,確定豬群健康后方可購入。
2.3 生豬運輸購入生豬后,在運輸過程中應當盡量減少豬群感染疾病的風險,所以在選擇運輸車輛時首先要檢查車輛備案手續,選擇符合國家規范定的溫控式全封閉運輸車,且車輛具有省內或跨省運輸種畜的各種手續,在生豬上車前應徹底對車輛進行消毒,到達養殖場后也要再次對車輛和豬群進行消毒。生豬進入養殖場后應每月抽取5%的生豬進行非洲豬瘟抗體的檢測,檢測方法可以使用PCR 技術。
2.4 控制豬群流動在飼養的過程中需要根據生豬所處的不同生理階段進行轉群或銷售,在發生過非洲豬瘟的生豬飼養場內進行復養時,應當嚴格執行全進全出、自繁自養的養殖模式,避免因中途購入生豬檢疫不嚴而造成整個豬群的發病,當豬群中出現生病的生豬時,應當及時的將其轉移至下風口處的隔離圈舍進行隔離治療,且對該患病豬使用過的圈舍、用具進行徹底消毒。在正常進行轉群的過程中,應當盡量減少豬群的應激反應,可以在轉群前3d 使用電解多維等抗應激藥物進行豬群的抗應激處理。
在生豬銷售的過程中,已經轉至賣豬臺的生豬嚴禁返回生產區,沒有被客戶挑選的生豬應當進行消毒后進入隔離圈舍進行飼養管理。當生豬全部出售后,要及時清理賣豬臺內和通道中殘留的污物,清掃后用2%的火堿溶液進行消毒,所有參與生豬銷售的人員都應當進行嚴格消毒后方可進入生產區。
2.5 控制人員和車輛進出在生產區的入口處應當設有醒目的警示牌,非飼養管理人員和生產車輛嚴禁進入生產區,從事飼養管理的人員不得頻繁出入生產區,且每次出入都應當進行更衣和消毒,消毒常用的方法為噴霧消毒,噴霧時間至少要維持120s 以上才能起到消毒的作用。外來車輛不得進入生產區域,運輸物資的車輛應在生產區入口處進行消毒,一輛車至少消毒2 次,2 次消毒間隔15min 左右。消毒藥品應當盡量選擇廣譜高效的藥物,為避免病原微生物產生耐藥性,應當選擇兩種以上的消毒藥品輪替使用。
發生過非洲豬瘟疫情的生豬飼養場在復養后,應當嚴格執行相關規程,減少人員、車輛以及生豬的流動,降低賣豬的頻率。且在飼養過程中應當對豬群進行密切觀察,從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等多個維度細心觀察豬群狀態,當出現異常時,應第一時間進行隔離,做到早發現、早確診、早處理。雖然養殖戶進行復養存在一定的風險,但只要有計劃的做好復養方案,在復養的過程中做好科學引種、定期進行消毒、加強飼養管理、重視疫情防控,就能夠穩步的開展復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