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宇/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 751100
中衛山羊是我國西北干旱半荒漠地區特有的世界著名山羊品種。主要分布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香山地區及附近的中寧、同心、海原等省區,以生產白色裘皮而著稱,是我國獨有的、世界上唯一生產白色裘皮的山羊品種。中衛香山地區特殊的自然和生產條件形成了中衛山羊以生產裘皮為主,裘皮、毛、絨、肉兼用的品種特點。其毛紋清晰,花穗優美,輕暖如玉,溫潤不粘;其毛發有白色真絲樣光澤,被稱為“中國馬海毛”,羊絨柔軟細膩;其肉質鮮美,無腥膻味,獨一無二,被廣泛認為優于其他羊肉品種,在國內和國際上都享有盛譽。作為世界上稀有珍貴的品種資源,中衛山羊于2000 年被國家農業部列入國家級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成為寧夏僅有的兩個受國家保護的家畜品種之一。
本試驗考察了進口中衛山羊母羊不同胎次對新生羔羊體重、體高、體長、胸圍四個特征的影響,研究引種來的母羊胎次對羔羊相關生長性狀的影響,對進一步改善羊群結構和飼養管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1 試驗動物的選擇與分組試驗母羊引自寧夏中衛,試驗地點位于吳忠市紅寺堡區某養殖場,試驗選擇310 只1-5 胎母羊所產羔羊的數據,按照母羊的胎次分為5 組。
1.2 測定項目按照不同胎次分別測定羔羊的初生體重、體高、體長、和胸圍。
2.1 不同胎次對羔羊初生體重體重的影響
由表1 可得,母羊從第1 胎至第5 胎之間所產羔羊的平均體重有一定的差異,但較為接近,且差異不顯著(p>0.05),其中以第5 胎的羔羊平均初生體重最大,第1 胎母羊所產羔羊的平均體重最小,第5 胎羔羊平均初生體重比第1 胎羔羊的初生體重大2.75%。即中衛山羊母羊胎次對羔羊初生體重沒有影響。

表1 不同胎次羔羊初生體重方差分析 (單位:只、kg)
2.2 不同胎次對羔羊的初生體高、體長、胸圍的影響
由表2 可得,母羊的第1~5 胎所產羔羊的平均體高、體長、胸圍均有一定的差異。

表2 不同胎次羔羊的初生體高、體長、胸圍方差分析(單位:只、cm)
體高方面:母羊第1 胎羔羊與第4 胎、第5 胎羔羊體高差異性顯著(p<0.05),第1 胎羔羊與第2 胎、3 胎羔羊體高差異不顯著(p>0.05),其中以第5 胎母羊羔羊的體高最大,第1 胎母羊羔羊的體高最小,第5 胎羔羊比第1 胎羔羊體高大7.29%。
體長方面:母羊第5 胎體長與第1 胎差異性顯著(p<0.05),母羊第2、3、4、5 胎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母羊第2、3、4、5 胎羔羊體長分別比第1 胎羔羊大3.16%、3.31%、3.34%、5.96%。由此可見,胎次對中衛山羊母羊羔羊體長有顯著影響。
胸圍方面:母羊第1、2、3、4、5 胎之間羔羊的平均胸圍差異均不顯著(p>0.05)。其中胸圍以第5 胎母羊羔羊的最大。
3.1 不同胎次對羔羊初生體重的影響研究分析引種來的中衛山羊母羊不同胎次羔羊初生體重均表現為接近,而且第5 胎母羊羔羊的初生體重最大。分析可能原因,一方面與紅寺堡區當地養殖場的管理水平科學,防疫措施嚴謹,營養飼喂水平一致有關,致使母羊體質普遍都很健康,所產羔羊初生體重也比較平均,胎次間差異較小;另一方面,可能與引種所在的養殖場淘汰產弱羔、產死羔的母羊,強化優質母羊的選育,致使所產羔羊初生體重都較為勻稱。根據上文表中顯示,引種來的中衛山羊母羊所產羔羊平均初生重為2.52±0.35kg。本次研究中,母羊第1、2、3、4、5 胎次的羔羊體重在2~3kg 之間,第1~5 胎的羔羊的初生重呈現上升趨勢,與王彩霞等在研究內蒙古白絨山羊時發現的山羊在1~6 胎次產羔數呈上升趨勢研究結果一致,與曹曉波等在研究昭烏達肉羊繁殖性能中發現的經產母羊羔羊初生重高于初產母羊,差異不顯著(p>0.05)結果也一致。
3.2 不同胎次對羔羊初生體高、體長、胸圍的影響研究分析通過表2 可以明顯的看到羔羊的初生體高、體長是隨著胎次的增加而增加,說明該養殖場的羔羊身軀發育基本是成比例同步進行的。張光景等在研究胎次對波爾山羊羔羊相關生長性狀的影響中提到,母羊第3 胎以后的子宮要比前2 胎發育完全,且第3 胎和3 胎以上母羊對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力較強,因此,體長與體高是隨著胎次的增加而增加,與本試驗研究結果一致。中衛山羊母羊第1、2、3、4、5 胎之間羔羊的平均胸圍差異均不顯著(p>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