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亞/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陳濤鎮畜牧獸醫站 224562
仔豬黃白痢是仔豬黃痢與白痢的統稱,該病分布較為廣泛,并具有很高的發病率,一旦仔豬患病將會對其生長發育與健康帶來巨大危害。該病發病過程比較急,經常會因為無法給予仔豬及時救治而造成仔豬死亡,對養豬業的發展帶來了較大的阻礙。所以,針對仔豬黃白痢的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需要相關人員對此予以重視。
仔豬黃痢通常發生于才出生不久的仔豬,一般在幾小時到一周之內,其中最容易感染仔豬黃痢的是在出生后的1~3d 之間,當超過一周之后,發病率會明顯降低。而仔豬白痢通常發生于仔豬出生后的10~30d,而最易感染的是10~20d,其會出現較為明顯的癥狀,當超過30d 之后就不太容易發病。引起仔豬黃白痢的病因是比較復雜的,主要的發生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1 母豬帶菌母豬帶菌是仔豬患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大腸桿菌在豬腸道內廣泛存在,其中既有益生菌,也有致病菌,當致病菌隨著糞便被排出之后,會分布在豬舍環境之中,對母豬皮膚、乳頭等均會造成污染,此時仔豬如果吮吸母乳或舔母豬的皮膚時,致病菌就會進入到仔豬的體內,進而促使仔豬發病。
1.2 仔豬消化系統發育不全對于剛出生的仔豬,胃腺尚未發育完全,可分泌的胃酸有限,在這種情況下,腸道內的病原微生物繁殖就不會受到影響,進而造成胃腸道內的致病菌出現大量繁殖,使得仔豬發病。同時,剛出生的仔豬免疫力也相對較弱,通常需要20d以上才能逐漸形成較為成熟的免疫系統,在此之前仔豬比較容易被致病菌所感染。
1.3 母乳質量不好母乳是仔豬獲取營養和提升免疫力的重要來源,如果母豬在生產之后患病,母乳的質量必然會受到影響,此時仔豬如果食用患病母豬的乳液,將會很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進而引發黃白痢。另外,在對母豬進行飼養的過程中,假如飼料的脂肪含量過高或突然對飼料種類進行更換,會使母豬的體質變得比較虛弱,在這種情況下所分泌乳液質量也難以達到喂養仔豬的要求。
1.4 衛生環境較差一般剛出生的仔豬身體都比較脆弱,如果不加以科學呵護與管理,十分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傷害。同時,豬舍的衛生環境如果比較差,仔豬所飲用的水、母乳都可能被致病菌所污染,這樣就會引發仔豬黃白痢。如果豬舍內通風情況不佳、陰暗潮濕,會使致病菌大量繁殖,大大增加了仔豬的患病可能性。
1.5 繼發感染仔豬黃白痢與一些高發疾病會容易產生混合感染的情況,如球蟲病就是仔豬在生長中易于感染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就與黃白痢容易產生混合感染的情況,是仔豬的病情變得更為嚴重,進而威脅到仔豬的生命。母豬如果感染了偽狂犬病,就會將病原通過垂直感染傳染給仔豬,此時仔豬的身體素質就會變差,更容易引發黃白痢。
1.6 預防意識不足一些養殖人員由于缺少對黃白痢的全面了解,并未對仔豬進行免疫接種黃白痢菌苗,更沒有從其他方面采取科學、有效的防疫措施,使得仔豬在哺乳階段容易患病,進而影響到仔豬的健康生長。
2.1 仔豬黃痢仔豬患有黃痢,仔豬可能會在出生后1d 左右發病,并且同窩的仔豬也會出現發病,然后相繼開始死亡。仔豬黃痢的臨床癥狀是糞便呈現稀糊狀、黃色,同時有較為明顯的腥臭味,若是仔豬反應比較激烈,會出現較為頻繁的下痢現象,仔豬的肛門會越來越松弛,并伴有脫水現象出現,體型也會很快消瘦,在此狀況下仔豬難以吸食母乳,會在較短時間失去生命體征。
2.2 仔豬白痢仔豬若是患有白痢,會有明顯的下痢癥狀出現,才開始的時候所排出的糞便是呈現漿糊狀,隨之會變得稀糊狀,同時有較為明顯的腥臭味。與患有黃痢的仔豬不同,仔豬雖然也會出現精神萎靡、體形消瘦,但大多數仔豬是可以痊愈的,只有極少數的仔豬會因虛弱而死亡。
3.1 預防措施
3.1.1 重視母豬產房的環境管理在飼養動物的過程中,首先需要關注的是動物的居住環境。通常情況下,動物生長的環境如果比較干凈、舒適,就不太容易引發疾病,對預防疾病具有積極的意義。在母豬產仔的時候,更需要重視對母豬居住環境的管理,此時母豬因生產體質較為虛弱,比較容易被致病菌感染,同時對于剛出生的仔豬,由于抵抗力與免疫力較弱,也十分容易被致病菌感染,所以一定要注意對豬舍環境的管理。在母豬生產之前,管理人員務必要提前進行居住環境的清理,并要定期對母豬體表進行清潔,以免環境中的致病菌藏于母豬體表,在仔豬進食或接觸母豬皮膚時,讓致病菌趁機進入仔豬體內。
3.1.2 做好飼養管理首先,對妊娠母豬而言,在臨產之前除了要做好體表清潔工作和豬舍環境的清理工作之外,還要注重所使用的飼料要營養均衡,這樣不僅能增強母豬的抗病能力,提高母乳的品質,還可以促進仔豬健康發育。在母豬完成生產之后,需要及時清理污物與胎衣,以免出現感染情況。其次,對仔豬而言,剛出生的時候被毛較少,體質較弱,所以一定要注意仔豬的保暖,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黃痢的發生。對才出生的仔豬,一定要盡快吮吸母乳,以此提升自身機體免疫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吮吸母乳之前,工作人員一定要提前對母豬的腹部、胸部進行清洗,并且要將母乳的前幾滴棄去。同時,由于仔豬的自主能力不強,才開始吮吸母乳的時候需要人為輔助。仔豬在第2~3d 的時候,需要補充一些維生素與微量元素,其目的在于促進胃腸功能完善,避免發生貧血與下痢。仔豬在7~14 日齡的期間,就要開始逐漸飲食飼料,一方面可以鍛煉其腸胃能力,另一方面能避免因之后突然斷乳而出現不良問題。
3.1.3 嚴格消毒在預防仔豬黃白痢的過程中,定期對豬舍內外進行消毒是一種有效的預防措施。在實際的消毒過程中,應定期對消毒使用的藥物進行更換,以達到較好的消毒效果。尤其是在母豬臨產前,需要對產房進行全面消毒。具體而言,要先對產房的地面、墻壁和產床使用高壓水槍進行沖洗,然后經過一段時間晾干之后,使用5%的過氧乙酸予以噴霧消毒,接著經過24h 之后,再次使用高壓水槍對全舍進行沖洗,待晾干后母豬就可以進入。另外,在產房門口也要設置相應的消毒設施,如消毒盆。在母豬轉出之后,工作人員需要對全舍進行徹底清洗與消毒,包括圍欄、地面、墻壁和產床等。母豬在進入產房前,同樣需要消毒,一般是要先進行清洗,如果是冬季應使用溫水清洗,夏季的話則要使用冷水進行清洗,在清洗之后使用百毒殺或其他合適的消毒藥進行噴灑消毒,尤其是要對外陰及乳房進行消毒。
3.1.4 強化免疫防疫工作為更好地預防仔豬黃白痢,母豬在臨產前的20~40d 左右,需要進行免疫接種,一般在肌肉上注射相應的菌苗,對條件較好的豬場,可以通過制備自家大腸桿菌菌苗,為全部的豬進行接種,以實現最佳預防效果。
3.2 治療手段針對疫情的處理,首先需要對病豬進行隔離,并要由專門的飼養人員負責病豬的管理工作。假如病豬出現死亡,務必要進行無害化處理,對病死豬排出的糞便,需要予以堆積發酵處理。此外,要將受到污染的豬舍與飼養用具等進行全面沖洗和消毒,一般使用2%的熱氫氧化鈉進行場內消毒,對飼養用具這才是消特靈溶液進行消毒。其次,對患病的仔豬需要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手段。一般情況下,應喂服防痢飲,即14g 新霉素、90mL 葡萄糖生理鹽水與90mL 恩諾沙星混合后形成的藥物。在服用防痢飲的時候,要根據仔豬的體重確定服用量,一般低于體重5kg 的仔豬,只用服用0.4mL 防痢飲即可,而體重超過5~10kg 的仔豬,服用量一般為0.9mL。服用次數為1 天2 次,通常連續服用2d 之后就會有明顯的效果。除了服用防痢飲之外,還可以為患病的仔豬服用補液葡萄糖生理鹽水,同樣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如果仔豬病情嚴重的話,可以通過注射硫酸慶大霉素或板藍根注射液,具體需要根據病情進行選擇。
總而言之,引起仔豬黃白痢的病因較為復雜,為減少仔豬黃白痢帶來的巨大經濟損失,在實際管理上應以預防為主,包括衛生管理、加強飼喂、嚴格消毒、重視免疫等措施,同時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中醫或西醫治療的手段,如有必要也可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手段,以更好地對該疾病做好預防與治療,進而促進我國畜牧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