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晞/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354200
2019 年,建陽區生豬存欄2.56萬頭;奶牛存欄4780 頭,肉牛存欄1377 頭,山羊存欄13014 只,肉兔存欄9899 只,家禽存欄249.7 萬羽。生豬規模養殖場27 戶、規模奶牛場3 戶、山羊養殖戶67 戶、規模蛋雞養殖場5戶。建陽區生豬養殖總體規模較小,均為中小型規模生豬養殖場,標準化、規模化、現代化養殖比例低,養豬場的污染治理意識差,積極性不高,舍內以傳統的實體地板和半漏縫地板為主,缺少自動清糞設施,欄內未進行干濕分離,除此之外,豬飲水裝置和雨污分流裝置的落后也是造成養豬場環境惡劣的重要原因。
近幾年,建陽區畜禽養殖企業根據自身條件,按照“一場一策”的要求,加大畜禽養殖糞污治理設施的建設與投入,規模養殖企業的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利用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建陽區目前糞污資源化利用采用的技術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2.1 糞污水肥料化利用模式主要都是通過畜禽—沼液—果(草、林、菜、茶、竹)生態資源利用型養殖模式。養殖場糞污經過干清糞和固液分離后,糞渣固體經過堆肥發酵,集中運輸到種植基地用于基肥、追肥;污水則進入沼氣池厭氧發酵,沼液通過專門管道或沼液運輸車運輸至種植基地用于基肥、追肥。
2.2 立頁增氧模式立頁增氧污水處理是針對養豬場液態污染的處理工藝,該工藝的主要優勢在于極大的提高了發酵體的發酵面積,促進了好氧生物的繁殖,顯著提高了蒸發效率。與傳統發酵床相比,避免了蒸發量小,容易缺氧,須翻耙等諸多缺陷。立頁增氧污水治理系統由生物吸附體(發酵床)、蒸發體、布水系統、固定支架等部分組成,采用“生物吸附、層濾擴散、有氧發酵、增效蒸發”的技術原理進行設計,結合“源頭減排+糞尿分離+立頁發酵液態污染治理系統”技術。由于污水處理能力與當地氣候條件和設備安裝地點的風速等因素密切相關。7~9月份氣溫較高,蒸發量較大,處理能力最大;1~3 月份陰雨天氣、氣溫較低,微生物活性較低,處理能力最小,因此利用該技術的養殖場均配建儲液池,同時在周邊配備一定面積的消納地,對固液分離的糞污經堆肥發酵后賣給農戶使用。
2.3 異位發酵床建陽區在指導養殖場進行升級改造工作中,重點推廣這項技術。該技術是一項集糞污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為一體的綜合技術。主要通過在舍外打造發酵床,按照相關技術標準加墊料、菌種、將養殖過程產生的糞污運輸過來,配套專用設施設備,包括集污池、噴淋池、陽光棚、污水(泥漿)切割泵、攪拌機、自動噴淋機、槽式翻拋機和變軌移位機等。促進糞污通過微生物的分解發酵,使糞污中的有機物質得到充分的分解轉化,最終達到降解、消化糞尿,除去異味和無害化的目的。
2.4 高溫好氧發酵模式(發酵塔)利用發酵塔進行高溫好氧處理糞污的目前僅在建陽區恒亮生態禽業有限公司的蛋雞場使用,該場存欄蛋雞160 萬羽,建有18 個116m3的發酵罐,雞舍采用輸送帶自動清糞,傳送到好氧高溫發酵罐,發酵罐根據感應器感知罐內溫度、氧氣濃度并將信息傳給電腦,通過電腦指令控制渦旋泵向雞糞中送風、液壓翻拌,通過信息化、自動化管理實現精準控制雞糞發酵罐內的溫度和氧濃度,廢氣則通過負壓排風收集,超強光分解、噴淋吸附回收利用,處理后的雞糞直接用于生產有機肥,實現糞污全部資源化利用。根據調查該場2020 年僅有機肥銷售收入達1200 萬元。
2.5 “生物+分子膜”靜態堆肥高溫好氧發酵
通過“生物”和“分子膜”材料有機結合處理有機固體廢棄物的發酵技術,發酵過程使用特殊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的分子膜覆蓋,為堆肥物料創造了一個優良的“氣候箱”,不受外界天氣影響。通過保持優化區域內的溫度、濕度和氧氣供應,有效縮短有機廢棄物腐植化過程,提高發酵效率。目前該技術在一家奶牛場使用,主要通過牛糞發酵生產牛床墊料和牛糞有機肥。
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養殖場選址、養殖設施、糞污處理方式、畜禽種類、周邊環境、本地區種植品種、種植模式以及養殖戶的文化水平。建陽區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3.1 規模較小、致資金不足在選擇養殖設施和治污設施時,常常以價廉為主要參考依據,項目建設完成后,后期維護保養及技術支持存在問題,導致設施設備不能正常運轉。
3.2 有機肥廠用地存在困難建陽區目前沒有一家以豬糞為原料生產有機肥的企業,因此豬糞只能通過堆肥或建設異位發酵床處理后還田利用。
3.3 種養結合度不夠緊密雖然每家養殖場都根據要求與當地種植(戶)基地簽訂消納地還田合同,但是在不同季節和不同的作物品種有機肥使用上存在一定的技術盲區,導致使用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受資金、技術等因素制約,末端利用基礎設施如沼液輸送管網、儲液池、沼液運輸車等配套不完善。
3.4 管理不到位或使用方法不當管理不到位或使用方法不當等因素,導致沼液流入周邊水體,引發環境污染,造成多家養殖企業被環保處罰。
3.5 勞動力缺乏、用工成本高農村勞動力缺乏、用工成本高、使用不方便等因素阻礙了有機肥的推廣使用。
南平市建陽區吉翔牧業有限公司配套周邊3500 多畝飼草果蔬基地,以規模化奶牛養殖為核心,依托本地的兄弟食品廠,通過種、養、加三位一體,形成沼液、牛糞等牛場廢棄物多級循環利用技術集成,通過田間修路、建渠、鋪設輸液管、建儲液池(罐)、建泵站、買運輸車等多種方式配套建設沼液肥施用設施。通過山地種植牧草消納沼液、沼肥返田、水旱三季輪作、牛糞生產食用菌、牛床墊料、煙葉基肥、有機肥等循環產業鏈建設。尤其是農田通過水稻、玉米、芥菜一年三次輪作,每公頃凈利潤達73500 元,同時每年減用化肥節約成本0.17 萬元/公頃以上,促進“畜-沼-肥-菜(草)”綜合開發,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依托兄弟食品廠收購芥菜進行深加工,奶牛場收購全株玉米青貯,促進了種、養、加結合的循環農業、綠色農業、高效農業的發展;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農牧結合生態循環模式的吉翔農牧生態園。
在沼液使用管理方面企業負責田間管網及儲液池(罐)的建設,沼液在田間的使用由村委組織人員分配管理,這種管理模式極大減輕沼液使用分配上企業與農戶之間的矛盾。通過“企業建設、村委管理、農民受益”,形成以農民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體的低碳循環,村、企、農戶(合作社)三贏的農牧生態圈,進一步完善村、企、農戶(合作社)共建種養循環發展機制。其次,實現“主體小循環、種養大循環”的資源化綜合利用機制。建成牛糞生成牛床墊料系統,實現內部小循環綜合利用;完善沼液儲存運輸配套設施,解決沼液還田“最后一公里”問題,實現種養大循環高效資源化利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