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尚賢融創小學 張琳琳
調查研究我國小學生口算能力整體情況不難發現,大部分小學生口算意識薄弱,口算能力較差,容易在口算過程中發生各種各樣的錯誤問題,加大了小學數學口算教學的開展難度。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采取單一傳統的小學數學口算教學方法,不利于有效提升學生數學口算能力,難以充分激發學生口算積極性,學生不能將口算應用到日常生活中,也未能形成良好口算習慣。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如何采取多樣教學方法,切實提升小學數學口算能力呢?筆者建議從以下幾條途徑為入手點,加以深入研究以及實踐探索。
小學生在口算過程中,由于自身年齡較小,學習能力有限,難免遇到各種各樣困難障礙或者發生口算錯誤問題,特別是班級數學學困生,在學習口算知識與應用口算解決實際問題時,往往速度相較于普通學生更慢一些,錯誤率也相較于普通學生更高,如果教師直接指出學生口算錯誤,很容易打擊學生的口算自信心,令學生面對口算時心生畏懼,產生自卑心理,甚至出現抵觸和消極應對口算教學的不良情況,嚴重影響小學生數學口算能力的科學培養。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運用激勵賞識教育,幫助學生不斷獲取口算自信心,使學生在教師的激勵表揚中,提升口算能力,和教師一起制定適合自身的口算能力提升目標,向著每一階段的小目標,有信心、有計劃、有方向地邁進,全身心投入口算學習中,切實提升班級所有學生的口算整體能力。例如,在一年級數學“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這節課口算教學過程中,教師關注學生口算訓練情況,發現班級有名學困生表現得十分不積極,經過耐心交流,教師了解到該學生由于數學基礎較差,怕在口算中出現錯誤而被同學譏笑,受到教師批評,因此不愿意參與到口算訓練中。這時教師并沒有責怪學生的課堂消極表現,而是先對學生課堂上認真聽講的態度予以表揚和肯定,依據學情為學生創設了簡單易懂的口算情境:“老師有10根手指,你也有10根手指,我們握握手一共有多少手指?”“咱們班級一共有48名學生,每一排有12名,如果讓一排學生起立的話,還剩多少名學生是坐著的”,這些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思考興趣,教師這是對學生說:“認真口算一下,老師相信你可以做到的。”在教師充滿信任和期待目光中,學生拾起自信,全身心投入口算計算中,借助實物最終說出了“我們握握手是20根手指”“還剩36名同學坐著”的正確答案,教師馬上表揚了學生口算積極性和口算能力的進步,給學生胸前貼上“我是進步生”的“大拇哥”標簽,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口算的勇氣與自信心,使學生可以不滿足目前的進步現狀,主動參與到更高層次的口算訓練任務里,成為學習的主人。
小學數學教師在培養學生數學口算能力過程中,要重視對口算算理的科學滲透,將其作為引導學生掌握口算應用法則的有效途徑,不斷豐富學生的口算技巧。避免學生在口算中浪費大量時間,不能保證口算結果的精準性,教師可采取有效策略幫助學生構建懂法則、明算理的口算學習模式。例如,在一年級數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口算訓練中,教師滲透“湊十法”口算規律和方法,讓學生在口算“8+5=?”一類的數學題時,先想象8如何湊成10,在心中先算出“10+5=15”,接著再運算減掉湊來的“2”并得出“13”這個正確答案,這種口算教學方法,促進了學生對20以內的進位加法法則的理解和掌握,也幫助學生厘清了口算算理,鍛煉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向學生滲透了“湊個10,再相加,看大數,拆小數”的“湊十法”口算技巧,提高了學生對口算技巧的實際應用水平。
小學生在反復單一的口算練習中,容易分散注意力,逐漸消耗口算熱情,心生厭煩情緒,受乏味枯燥口算訓練氛圍影響,令口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小學生數學口算能力在實踐訓練中的提升。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避免長期使用單一的聽算、視算、寫答案等常見口算訓練模式,把握教材重點,遵循學生學習規律,挖掘學生內在學習需求,設計豐富多樣的口算實踐活動,增加口算訓練過程的趣味性,徹底激活并有效保持學生的口算熱情,使學生能夠在游戲意識、競爭意識的驅動下,自行提升口才訓練效率和質量,并且通過口算與游戲深度結合,促進學生口算能力的提高,實現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落實。例如,在三年級數學“兩位數乘以兩位數”這節課口算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把握本節課教學重點為促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在具體的情境中,教師合理選擇了不同的估算方法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先組織學生一起參與了“坐車車”游戲,教師出示13×10等口算題卡,作為“車票”,學生只有在規定時間內口算出正確答案,才能夠“持票上車”,開啟奇妙的口算之旅。限時口算營造的緊張氣氛與乘車游戲的趣味氣氛,促使學生身心投入口算訓練中,大大提升了口算效率和準確性。接著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我說我有理”比賽,讓學生結合剛才的游戲口算體驗,自考并說出自己歸納總結的兩位數乘以兩位數實用口算方法,有學生提出先口算“10×10=100”,然后口算“3×10=30”,最后相加得“130”,有學生提出把口算算式當作13個10相加,合起來就是130,學生各抒己見,分享自己的口算方法和經驗,在交流中提升了合作學習能力,對比分析后找到了最簡單的口算方法,通過教師指導掌握了“一個數乘十,只要在這個數后面添一個0”就可以得到積的便捷口算技巧,在今后的購物等生活情境中,積極使用兩位數乘以兩位數口算技巧,快速解決更多數字問題。
小學數學教師對學生數學口算能力的培養,并不是朝夕之間便可實現的教學目標,而是要貫穿于小學階段整個數學教學全程,做到持之以恒。不斷創新口算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促進口算教學模式多樣化發展,使學在生系統、全面、多樣的口算教學策略引導下,逐漸形成口算習慣,并獲益終身。例如,教師為了提高課堂口算訓練效果,可以促使學生在課后養成口算習慣,引入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為學生布置了線上數學口算作業,引導學生通過登錄作業網參與作業網平臺中豐富多樣的口算訓練游戲。教師通過作業網對學生口算訓練結果的測評,及時了解學生存在的口算問題,在第二節課加以針對性指導,使學生能夠習慣課上與課相結合的口算訓練新模式,拓展學生口算能力培養空間,為學生提供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完美相連的多樣化口算教學服務。
總而言之,口算教學是小學階段數學課程的主要內容,也是學生數學學習需具備的基本計算能力,對學生數學整體學習情況有極大影響,小學數學教師要采取多樣化的科學教學方法,不斷提升小學生數學口算能力,促進小學數學口算教學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