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堿灘鎮中心學校 成虎林
應用于生活,扎根于生活,而且也來源于生活,這是數學學科的特征,所以,數學教學不能脫離生活,而應當與其緊密聯系起來。在本文中,筆者結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內涵以及多年教學實踐,就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展開生活化教育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做法。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新課導入是第一個環節,十分重要。經過長時間的課間活動,學生的狀態松弛,注意力渙散,而他們又是一個注意力很難集中且自制力較差的群體,若不及時引導,學生很難進入狀態,學習效果也會受到影響。為了構建高效課堂,教師首先要設計一個好的課堂引入,喚醒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集中學生注意力,讓他們以最快的速度進入狀態。諸多教學實踐活動表明,小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普遍畏懼、排斥和抵觸,這勢必會影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若是引入生活元素,一方面可以拉近數學知識與學生的距離,消除他們的畏懼心理,另一方面也讓小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從而喚醒他們的聽課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化導入新課的方式調整學生狀態,為構建高效課堂做準備。例如,在講解“軸對稱圖形”時,筆者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呈現出一系列圖片,圖片中均是生活中小學生常見的物體,如京劇臉譜、過年家家戶戶貼在窗戶上的窗花剪紙、學生每天幾乎都在使用的鼠標、美麗的蝴蝶和蜻蜓等。看到大屏幕上展現的這些熟悉物體,學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課堂上,認真盯著屏幕,仔細觀察每一個物體。在這個基礎上,筆者對學生說道:“同學們,這些東西你們在生活中一定經常見到吧,我們現在來做一個小游戲,就叫‘找規律’,認真觀察這些物體,說一說它們之間有一個什么共同的規律?”從而喚醒學生的探究興趣,促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為他們的高質量聽課打好基礎。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自主、探究、合作是值得提倡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師改變過去“一言堂”的教學方式,注重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對知識框架的構建過程中。因此,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究問題,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效內化知識,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然而,若是直接提出問題讓學生探究,很容易讓他們產生抵觸、畏懼等負面心理,在筆者看來,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化場景引導學生探討生活中常見的問題,讓教學工作事半功倍。例如,在講解“小數加法”時,筆者沒有直接給學生講解小數加法的運算技巧,而是給他們列舉了這樣的生活場景:“老師昨天去超市買了一斤荔枝,花了12.5元,還買了一斤蘋果,花了5.8元,你們能幫老師算一下一共花了多少錢嗎?”對于這個問題,小學生有足夠的生活經驗,所以他們思考了一會兒就給出了答案,即18.3元。在這個基礎上,筆者將12.5、5.8這兩個數字寫在黑板上,然后對學生說道:“根據你們計算的結果18.3,思考一下小數加法計算技巧,以列豎式的方式表示出來,然后說一說這樣計算的原理。”學生在這個問題的驅動下,結合生活經驗進行思考,最終根據“角與角相加,元與元相加”的原理推導出小數加法列豎式應該將小數點對齊,后面的數與后面的數相加,超過10則進到前面一位,順利解決了問題,并且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效掌握了小數加法技巧。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探究能力在無形之中得到了培養。
數學知識抽象、難懂,學生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記住。生活化教學理念下,教師應當聯系實際生活,將學生無法理解的、抽象的數學知識與他們熟悉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堅持“生活”與“數學”相統一的原則,引導學生聯系已知的、熟悉的、直觀性的生活知識去理解未知的、陌生的、抽象性的數學知識,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例如,在指導學生認識“周長”這個概念時,很多學生不能理解和記住這個抽象的知識點,筆者利用課后時間帶領學生在操場上走一圈,通過這種現場體驗的方式讓學生產生對“周長”這一概念的感性認識,有效突破教學難點。
學以致用是最終的教學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在課堂提問環節應聯系生活場景,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遷移應用到生活場景中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綜合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例如,在講完“長方形周長”知識點后,教師讓學生通過測量課桌的長和寬然后計算出課桌面的周長。與此同時,還可以指導學生計算數學課本、文具盒、教室窗戶、地磚、黑板等所有長方形物體的周長。這樣的課堂提問和練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新學習的周長公式,還能培養他們的應用能力。又如,在講完“圓柱體表面積”知識點后,筆者給學生分發一個細而高的易拉罐和一個粗而矮的易拉罐,讓他們比較哪個易拉罐使用的鐵皮更多。一開始面對這個問題時學生面面相覷,經過思考、探究之后,學生遷移應用圓柱體表面積公式計算兩個易拉罐的表面積,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比較,找出使用鐵皮更多的易拉罐。這一過程不僅幫助學生鞏固了圓柱體表面積的公式,而且有效鍛煉了他們綜合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數學教師在新形勢下應積極響應教育部門提出的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號召,轉變課堂教學理念,關注生活化教學并結合實際生活制定科學的教學模式,在數學知識中有效滲透生活化教學因素,讓學生既能深入理解數學知識,又能夠在實際生活中巧妙地運用數學公式、概念等,促進學生數學素養與綜合素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