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營口市教師進修學院 張 琴
所謂微課,指的是通過現代信息化技術,根據教學內容,將知識點的學習內容及過程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現的結構性數字化教學資源。微課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是針對初中歷史傳統教學模式的有效發展,依托于信息技術,將教學內容以教學視頻為載體進行呈現,且視頻內容通常整合了學科的所有教學內容,集中在課堂教學或其他教學環節中。微課教學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初中歷史課堂,具有以下重要特征:其一,內容精簡。雖然大多數微課的教學內容較少,但通常每一節微課均剛好聚焦于一個知識點上,因此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較高的教學價值。其二,有深度。雖然大部分教師為了更好地體現微課的精簡性,在制作時限制了微課的時間,但微課教學內容通常就是某一知識要點進行深入解析而設計的,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深入理解知識要點,促進其學習效果的提升。其三,形象化。為了吸引學生主動學習,微課教學內容通常在設計中會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形象化表現,相較于傳統知識呈現方式,微課更加具有直觀性。由此可見,合理運用微課教學,能夠有效促進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展開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對于提升教學效率有著直接影響,如果想要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合理運用微課展開教學活動,那么我們首先就要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研究學生的學習情況、深挖教學內容、創新研究教學策略,并不斷更新自身學科教學內容的知識結構,從而有效提升教學水平,更好地在初中歷史課堂中運用微課開展教學活動。此外,教師在教學中也需要不斷學習制作微課視頻以及運用微課展開教學活動的方法,并加強與其他優秀教師的交流,學習他們的先進教學技術和思想。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靈活運用微課引導學生學習知識、運用知識,從而促進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微課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習慣有著較高要求,學生如果沒有學習興趣,那么微課教學便無法有效進行。因此,我們在初中歷史課堂中運用微課教學,便需要打破傳統的常規教學模式,以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情境挨著教學活動,以此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使學生對歷史知識錘死你學習興趣。此外,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要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和方式設計微課視頻,從而使學生在微課學習中產生學習欲望,逐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提高初中歷史微課教學的實效性。
新課改要求教學活動注重課堂教學導入,以此為課堂教學奠定基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微課具有精簡的優勢,并且微課教學視頻內容時間較短,能夠有效滿足初中歷史課堂導入要求。因此,在實踐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微課的優勢,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微課展開教學導入,提升教學導入環節的可視化與有效化,并給予學生更加直觀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在進行“三國鼎立”這一課的課堂導入教學時,教師首先可以在網上挑選幾個關于“三國”題材的影視片段或者小故事,編輯成微課教學視頻,然后在課堂導入階段呈現出來,這些生動形象的內容一播放出來,便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學生也能在觀看中初步認識三國時期的社會以及三國鼎立的起因。同時,在這樣微課視頻教學導入的作用下,學生對歷史課堂教學內容將充滿興趣,此時教師再適時進入教學環節,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奠定基礎。
在課堂教學環節合理運用微課,有助于學生快速掌握學習內容中的重難點知識。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初中歷史教學活動中,教師通常采用的強化記憶的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能讓學生牢記教材內容,卻無法促使學生真正深入認識與理解知識要點。因此,我們可以在教學環節靈活運用微課開展教學活動,通過音視頻以及圖片更形象與直觀的圖像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更快理解與感受歷史知識內容,提升學習效果。比如在進行“土地改革與三大戰役”這一章教學時,這一課的重點便是“遼沈戰役”,同時也是大多數學生在這一章學習中的難點內容,僅依靠教師的口頭以及教材的文字描述,學生難以直觀認識到“遼沈戰役”結果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可以先在網上找尋“遼沈戰役”的相關資料,通過微課播放圖片或者相關影視作品片段的方式向學生詳細呈現相關內容,在這樣的微課教學中,學生能更直觀地明確這一課的重點內容。此外,在課后,教師可以再借助微課,讓學生結合微課內容突破自己學習中的難點,并反復觀看微課視頻,加深自身對知識的印象,進而更深入地掌握學習目標。
創設教學情境是教學活動中常用的教學手段,而歷史學科主要以歷史事件為主要教學內容,同時每個歷史事件都具有其獨特的含義與特征。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僅依靠口頭描述向學生講述當時的情況,缺乏直觀性。而運用微課,則能夠借助多媒體以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方式更直觀地展示歷史事件內容,并借此創設更直觀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深入挖掘歷史事件背后存在的客觀規律,從而更高效地理解與學習歷史知識,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在人教版教材八年級上冊歷史“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這一課教學中,如果教師以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口頭描述,或者讓學生就教材展開想象,將難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欲,難以促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對此,在運用微課創設教學情境時,教師可以先在網絡上找尋相關紀錄片,引導學生根據紀錄片中人物對話進行情境演繹,切身感受當時社會背景下,每個人物的處境與心境,深刻感受該事件為我國帶來的深刻影響。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深刻掌握課堂知識,產生愛國主義情懷,也有效強化了學生的民族、國家與社會責任感,有效實現這一課的教學目的。
總而言之,隨著教育現代化發展,微課在內的諸多新型教學手段逐漸被人們廣泛應用,并在教學活動的實踐中對于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產生重要作用。而在初中歷史課堂中運用微課教學時,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要充分發揮出微課的優勢,借助微課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以微課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率,并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