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蘭蘭
(吉林師范大學圖書館,吉林 四平136000)
德為樹人之根本,我國數千年的歷史文化傳承表明,在社會發展的任何一個歷史階段,無論是帝王將相,或者是黎民百姓,但凡具備高尚道德情懷的人,都會被主流社會意識所接納、認可、推崇。我國古代社會的主導思想——孔孟儒家思想,綿延兩千余載,影響深遠,在歷經歲月蹉跎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完善,逐步形成了以其為核心的包括社會主流倫理意識、道德標準、為人處世準則等諸多方面的思想體系。時至今日,代表著優秀傳統文化的儒家思想,依然在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文明建設,構建和諧社會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關于儒家方面的經典著作,《尚書》是必然不可忽視的。《尚書》作為儒家“五經”經典,記述了上自堯舜下至周朝帝王與輔政大臣的政論言行,是了解和研究先秦時期歷史文化的重要歷史文獻。在今天,從政論意義來說,《尚書》中的德治對治理國家、管理地方等具有重大的意義。事實上,《尚書》的思想價值,不僅僅在于領導者治國理政方面,其在個人修身、道德思想塑造等方面的啟迪和意義更值得人們去探索和追尋。《堯典》作為《尚書》的開篇之作,蘊含著豐富的思想菁華,對當下的許多行業領域依然具有很高的指導價值。圖書文化事業的進步,直接關系著國民素質的提升,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精神文明的基礎,在這項事業上,圖書館員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圖書館員在完成自身使命的過程中,除了不斷利用專業知識來提升自己業務水平之外,提升自身道德人文修養同樣十分關鍵。《堯典》中的諸多德治理念,可視為一種優秀的德育思想,對圖書館員隊伍的道德建設具有很高的價值。
《堯典》記載的主要內容是堯帝為政時期的情況,如堯帝的品行和政績等,體現出顯著的德治思想,在指導當下人們活動的背景下,可將其作為一種德育思想的引領,另應明確的是,任何經典思想都不適宜原封不動地照搬照抄,而是應當在尊重思想要義的基礎上,結合新時代的特征進行思考和理解,并賦予其更有推動力和領導力的價值。在其對圖書館員隊伍的道德建設上,具體帶來哪些啟示,筆者將結合《堯典》精義,以及圖書館員所面臨的實際工作情況進行如下闡述。
圖書館員以服務讀者、促進圖書流通、引領大眾閱讀、推動國民知識文化素養提升為使命,工作雖然平凡,但意義重大。因此要求圖書館員要具備高尚的道德素質,來指導自己的實踐。《尚書·堯典》開篇對當政者堯帝的為政德行進行了贊美,在筆者看來,這對當代館員精神具有重大啟示作用。《堯典》載:“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勛,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于變時雍”。“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勛”的意思是,查考探究古代的歷史,相傳帝堯的名字叫放勛。“欽明文思安安”,在這里蘊含著多重涵義,即“欽、明、文、思、安安”,整句是指:堯帝治理國家“政務嚴謹節用,謀慮明達,儀態文雅溫和”,這里洋溢著對堯帝品行的贊美之詞。這種美德在塑造圖書館員的品質德行方面意義十分重大。
圖書館員的個人人文素質,是提高讀者服務質量、推廣高效閱讀的基礎。館員應將“欽明文思安安”的思想內涵積極運用到個人德行修養層面,服務于讀者大眾。隨著科技迅猛發展,高校圖書館和地方圖書館的軟硬件基礎設施日趨先進和完善,閱讀環境變得更加舒適優越。同時各種閱讀機、閱報機的問世,方便了讀者查詢檢索所需書目。此外,科技的進步大力地推動了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進步,但同時事物具備兩面性的道理,又體現在圖書館發展的另一方面。隨著讀者大眾閱讀選擇領域的拓寬,多數讀者可以足不出戶通過手機或電腦網絡便可進行閱讀,紙質書的數字化過程,又推動了這一趨勢的發展。這就造成了圖書館每日到訪讀者的減少。無論高校圖書館還是地方圖書館目前都面臨著這樣的問題。讀者流量減少,書籍流通頻率降低,使得大量的紙質圖書資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這些客觀因素,導致了館員的工作量變少,出現的“空閑期”較多,關鍵的問題是館員的存在感降低,很多館員豐富的圖書信息掌握能力和圖書信息的推廣能力,未能充分地應用在促進圖書事業發展的層面上,大有“英雄無用武之地”之感。
據上所述,可以說擺在圖書館員面前的現實問題十分嚴峻,館員應多方位多角度地提升自身的知識技術儲備,同時在人文精神素養上,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懷,將自己的職業發展建立在推進圖書事業發展的思維高度上,不斷充實和提高道德修養。
按照“欽明文思安安”所闡釋的德育精神,圖書館員在日常工作中,應有意識地嚴謹地對待讀者服務工作,而不僅僅是提供借還這一相對簡單的服務。畢竟仍有相當一部分讀者,更習慣于紙本閱讀方式。因此,應從多方面認真地觀察和詢問讀者的需求,并將讀者需要記錄在案,為讀者處理問題要迅速及時,不僅限于圖書借閱,讀者有其他正當合理的困難或問題,館員也要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讀者解決問題。倘若讀者的困難超出了該館所有館員的能力范圍,作為一名有著良好服務意識的館員,可將讀者的問題記錄下來,并請讀者留下聯系方式,若有好的解決方式,及時聯系并告知讀者。另外,館員應主動與館領導隨時溝通,將平時讀者所反映的問題,向館領導匯報,并結合工作實踐,提出自己的意見,協助館領導解決問題,最終將解決的結果告知讀者,盡一切努力讓讀者滿意。
在全力做好圖書館讀者服務的同時,作為館員應站在時代發展的高度,深謀遠慮,思考圖書館的長遠發展問題,切實做到“明”和“思”,深刻地認識到圖書館的發展是與個人的發展息息相關的,切勿“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應加強觀察、加強學習,看到圖書館發展過程中自身存在的隱性問題,并利用網絡資源探尋國內甚至國外圖書館在推進圖書館事業進程中的失敗教訓和成功經驗,獲取相關的科研論文,仔細研讀,并整理記錄,做好歸納總結,將其有建設意義的觀點,進行匯總、備案,不定期地在同僚之間進行討論,并向館領導匯報,以“圖書館人”的高度責任感,樹立起高尚的思想情懷,秉持“居安思危”的意識,全身心投入到圖書館的發展建設中。
《堯典》中的“文”和“安安”,即文雅溫和有禮之意。作為服務科研機構,圖書館承載著服務廣大讀者的義務和責任,作為館員,應格外注重自己的儀表儀態、服務舉止和言語表達。特別是地方圖書館館員,所面對的讀者群體較多,來館讀者的素質也是良莠不齊。館員與不同情況的讀者打交道的次數和頻率會很高。因此館員應牢記:始終要以溫和有禮的熱情態度接待讀者,輕聲輕語地詢問讀者的閱讀要求,彬彬有禮地與讀者進行溝通交流,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要明確有了讀者才有了圖書館的價值,才有了館員的價值。如對讀者不敬,則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所以說,將“文”與“安安”理念貫徹執行,直接有利于館員道德思想的升華,并通過有意義的實踐活動,建立起館員和讀者的良好關系,促使更多的讀者來到圖書館,感受傳統閱讀方式的樂趣。
“允恭克讓”意即誠實、恭敬且能謙讓。此語與前述有相通之處,其中以“讓”的更深層意義來看,含有舉薦賢良,讓位于有能之士的意思。對于“允恭克讓”的理解,我們可從讀者服務層面轉向館員隊伍團隊建設層面。館員共同工作在一個圖書館之內,工作內容分工不同,因此館員之間交流溝通比較有限,多數的情況下,都是各自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務,即宣告一天的工作結束。這種工作局面不利于打造一支團結向上的館員隊伍。我們根據并拓展“允恭克讓”的理念,館員應主動誠實、恭敬地與各部門同僚之間進行溝通學習。在業務的學習方面,每個館員都有自己的業務特長之處,謙虛地向同僚學習,對提高館員自身業務能力意義重大。按照圖書館的發展要求,業務部門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可帶動館員整體業務水平的提高,館員業務水平的提高,則可更好地提高圖書館對外服務質量,同時也可避免因某崗位館員不在而出現的“無人可用”的困窘。
此外,關于“讓”的理念的把握上,除了館員同僚之間謙讓有禮之外,更應著重于其“薦舉賢良”方面。圖書館員的專業出身方向涵蓋廣泛,這是一筆寶貴的人力財富。而如何運用發揮館員這項重要的人力資源,從圖書館建設來說,這不僅僅是館領導個人思考的問題,也是每位館員都應積極參與思考的問題。通常來說,館員之間交流次數較多,也更為了解彼此,所以在圖書館的發展道路上,館員應秉持著共謀圖書館發展的大計,在工作過程中,主動發現同僚的專業特長,并真誠地向館領導推薦優秀的業務骨干和道德模范人物,讓更多的館員能夠人盡其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圖書館事業發展貢獻力量,進而上下一致共同打造出一支團結有素的館員隊伍。所以從這方面來看,徹底貫徹“允恭克讓”理念,在提升管理者領導力以及團結事業隊伍方面意義深遠。
“克明俊德,以親九族”此句的意思為“明揚才智美德,使各氏族部落親善”。在堯帝執政的年代,生產力水平較低,雖然堯帝為明主,但那個時期,因資源的匱乏,以及人類應對自然災害能力較弱,部落之間為爭奪各類資源的戰爭時而發生,所以說治理好一個國家是很難的。而堯帝能夠通過“克明俊德”達到了“以親九族”的目的,極為難得可貴。因此在今天看來,《堯典》“克明俊德”的思想精髓,仍極為值得去領略并深入探索。
以高校圖書館為例,相較于高校內的教學和科研機構,高校圖書館的存在感和地位,實際上是略微遜色的。而高校圖書館若想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則需要獲得更多的校方與師生們的支持。進一步可以說明“克明俊德”的重要性。圖書館員應切實做好館員服務的全方位工作,除了技術業務,在人文服務方面,一刻都不宜懈怠,只有誠實、恭敬、認真、嚴謹地服務好各個院系的師生,才能使各個院系師生加深對圖書館的美好印象,通過各院系師生之間的交流,自然地會對圖書館及館員做正面宣傳。此外,圖書館也可以制定相應的鼓勵獎賞策略,對于階段性服務表現突出的館員,進行宣傳表彰,從業務能力到工作態度、服務態度等諸多方面,以此勉勵其他館員向其學習,通過榜樣的力量,促進所有館員服務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營造圖書館團結向上的新氣象。
歷史的經典不應僅僅局限于理論研究階段,經典的語句之所以經典,就在于其實踐價值。《尚書·堯典》雖篇幅不長,但帶給我們的實際指導意義重大,直至今日,更加值得人們發掘和闡釋。圖書館館員隊伍是平凡的群體,但是館員同樣可以在平凡的崗位做出不平凡的業績。在當今時代,對于“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克明俊德”的理解和參悟,應與時俱進,與圖書館具體事業和實際業務以及館員自身特點相結合,唯有如此才能讓《堯典》的德育思想更為深入、更為具體地發揮其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