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新天學區 周素萍
英語和語文同屬于語言學科,其學習規律有相似性,即在初始階段都是以積累詞匯為要。因而,小學英語教學中,單詞是重中之重。但是,在我國學英語詞匯的難度要比掌握語文字詞困難得多,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教師不能把握這些原因和難點,找不到英語單詞教學的規律,很難保證教學質效。
語言是交際工具,學習認知的最佳途徑是實踐應用——比如學習漢語,孩子們自出生即在漢語環境中成長。天天聽、說,在上學前就自然掌握了大量詞匯。而英語在我國生活應用普及率很低,孩子們在生活中基本不接觸英語的聽和用。學單詞缺少充足的應用訓練環境。
小學生還沒有形成社會認知,因而不會像成年人那樣為了生存、發展去進行主動求知。他們的學習有三種驅動:一是被動,即被師長要求學;二是興趣,因為好玩而學;三是好奇,因好奇心而去求知。在第一種驅動下,學生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學,機械認知,應付了事。這樣的學習質效是可想而知的。但問題是,很多教師沒有意識到學習情感的重要,或抓不住小學生的興趣點、好奇點。
第一,對小學生認知特征缺少把握。小學生抽象思維弱于具象思維,他們的學習記憶主要是通過感性渠道。而通過純抽象方式學習則相對困難。如教師寫出“car”,告訴學生意思是小汽車,然后讓他們閉上眼去背。教師認為學生對小汽車很熟悉,能從經驗上產生關聯。但其實,學生把單詞和物象關聯起來很困難。不是他們不動腦,而是關聯思維能力弱。
第二,對英語單詞識記規律缺少研究。漢語是從象形發展來的,而英語是標音文字。學漢字,形和意可直接對接。比如“魚”字,學生能看出是魚的形狀,馬上完成認知記憶。而“fish”從外形上和“魚”沒有關聯性。所以,用漢字的教法對英語單詞學習起不到作用。在這個方面,不少教師缺少研究,比如怎樣將單詞和音、形、意進行關聯,怎樣帶學生從音節的角度去完成記憶。
第一,有趣。多采用小學生喜歡的游戲方式,可以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單詞的快樂。比如,在學數詞時,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數詞接龍游戲:每個學生手里有數字1~10共十張英語數詞卡片,然后學生按順序舉起對應卡片并讀出正確發音。如,第一位學生舉起“one”并誦讀,第二位學生舉起“two”……到“ten”后,下一位學生從“one”開始。哪位學生錯了,就罰他唱英語歌,然后再從他開始接龍。練習過程生動有趣,學生參與熱情高。而且,為了不出錯,他們會非常集中精力,暗自主動背記。
第二,比賽。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非常強烈。利用這個心理特征,多組織單詞學習、記憶比賽活動。比如,學習“Where is my car?”這一課單詞時,教師可以學生分成小組,進行組間“貼標簽比賽”,讓學生根據身邊的事物制作單詞小標簽,貼在對應事物上。如,制作一個“chair”紙條貼在椅子上,制作一個“ruler”紙條貼在尺子上……比一比,哪個小組標簽貼得快、多、正確。學生們就會非常積極地互相協作爭取小組取得優勝。這樣,單詞記得又快又牢,而且符合學生直觀思維特征,將單詞與事物一一對應。
第三,好奇。利用小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教師采用不直接教授,而是讓學生猜一猜的方式。教師說出帶有新單詞的語句,讓學生猜是什么意思。學生猜過后,再揭秘。因為有猜想過程,有個求知期待,當學生知道答案后,單詞能夠深刻印在腦子里。如,教師將水果圖片展示出來,然后用英語表述,“Do you like watermelons?”“No,I don’t.I like bananas.”“同學們,誰能說出爸爸問小明喜歡吃什么水果?小明喜歡吃爸爸推薦的水果嗎?他喜歡什么水果?”學生們在沒有認知的情況下,自然是胡亂猜。猜中以及沒猜中都沒有關系,關鍵是利用求解期待心理,使學生集中于學。當教師揭曉答案時,猜中的學生會因成就感而深化記憶,猜不中的學生也會因“遺憾”而自覺強化。他們都期待下回能猜中——這種好奇的期待就是積極心理。
因為小學生的習慣具象直觀,而且英語又不是象形文字,所以英語單詞的學習最好是采用直觀感性的形式。
第一,使用圖片、實物。在學一些實體類詞匯時,教師用多媒體、卡片向學生展示相應事物的圖片,或者有條件的話,直接把實物帶到教室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這樣,學生在認識單詞時就無須再用抽象思維去將詞意和物體進行關聯思考,直接把單詞和實物通過視覺進行整合。比如grape,banana,apple等,教師就可以將葡萄、香蕉、蘋果多帶一些,教學中分給學生嘗一嘗,讓學生不僅是看得到、摸得到,而且可以通過氣味、味道的共同刺激對單詞形成多感官認知。學生回憶單詞不是調動抽象記憶,而是回憶味、形與單詞拼讀的對應關系。而卡車等事物由于不方便帶入教室,則可采用圖片展示的方法。這也比純抽象講授要強很多。
第二,構建情境,構建情境的適用范圍要比展示圖片、實物的方法更廣。比如一些定語、狀語或形容詞、動詞等,無實物可表示,就需要以情節、情境方式來呈現直觀。而且,情境因大多與生活實踐相似,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學生英語學習語境不良的問題。如學“Where is my car”一課中“oninunder”這三個單詞,讓學生記住并不難,拼寫都很簡單。但學單詞要達到知其意、會用,簡單記憶不行。必須讓學生學會什么時候用“in”、什么情況用“on”。這幾個單詞教學就比較適合用情境法。如把尺子放在椅子下面、書包放在桌子上面、課本放在書包里面,拍成照片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看,根據這個情境圖片讓學生去認知“Under the chairOn the deskIn the bag”一目了然。當然,還有一種更有趣的情境,就是讓學生進行表演。如,教師說“Put your foot under your chair.Put your hand on your desk……”學生分別把腳伸到椅子下面、把手放在課桌上,這種情境又加了層體驗性,學習效果更優。
以往學習主要靠死記硬背,拼的是毅力和智商。教學形式就是“念、背、打”。而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已經可以從生理學、心理學角度研究人的認知、記憶,并取得了相當成果。利用這些現代科學研究成果可極大提升學生單詞記憶效率、質量,教師應重視學習并指導小學生運用科學記憶法,盡量減少生硬記憶。比如上面提到了通過事物的形象觀察、觸摸、品嘗的方法認知單詞,其實也是一種高效記憶法——多元感官記憶法。就是學生參與記憶的感官越多,記憶效率、牢固度越高。這是腦學科研究的成果,教師應善于利用。
此外,較有效的單詞記憶法還有比較法——將拼寫、讀音相似的單詞放到一起,讓學生通過對比強化記憶。如“for”與“four”“to”與“two”等。在教材中沒在一課中,但教師應把之放到一起讓學生比照學;形義聯想法——根據單詞拼寫的形態,引導學生進行有趣的聯想。如“eye”讓學生把e想象成兩眼。如“bird”讓學生把b、d視為兩個翅膀;情節記憶法——把單詞編成一個簡短的情節。如:peach,教師說“桃子要剝了‘皮吃’”;分類記憶法——將單詞按含義分類,讓學生整組學。如植物類、文具類、動物類,教材中的編排比較適合這種記憶法;順口溜記憶法——英語是注音文字,用順口溜的方法可以突出音韻,提升記憶水平。如,“我的dad,脾氣bad,讓我sad”“一只cat,非常fat,專吃rat”……把多個單詞放到一起構成有韻的情境,不僅不會增加記憶負擔,反而起到了加速、強化的作用。
綜上所述,單詞是學習英語的基礎,是小學階段的學習重心。雖然英語與漢語同屬語言學科,有一定相似性,但由于語種的差異,其詞匯的學習、記憶規律應有不同。小學英語單詞教學面臨的主要難點和問題是語言環境不佳、教師不重視學習情感以及教學方法不合理。對此,教學單詞應注意調動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采用直觀感性的教學形式并指導學生采用科學的記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