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南區教研室 吳曉麗
當下,教育信息化發展潮流勢不可當。探索信息技術與傳統教育的有效融合方式是一線教師們共同的目標。數學是小學階段教學中的重點性科目,也是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的主陣地。要想充分發揮數學學科對小學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引領和促進作用,教師就要深入分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學條件和優勢,以與教學現狀相契合的教學理念為指引,構建趣味化、生本化、互動化、情境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并更新教學評價方法,做好教學追蹤指導工作,構建完整、系統、符合信息化教學需要的現代化教學模式。
教學情境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影響學生課堂學習體驗的基本外部情境。立體化、形象化、生動化數學課堂情境的打造不僅可以更好地吸引小學生的眼球,提高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自主探索興趣,也能更好地喚醒小學生的自主認知經驗,發展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思維,更好地提升小學生的內在思維素質。因此,在以現代信息技術優化小學數學課堂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信息化教學設備的支持下,構造立體、真實的教學情境。比如,在對“三位數乘以兩位數”乘法運算法則的學習過程中,某教師以多媒體展示大天鵝在保護基地快樂玩耍的視頻,以動態化、形象化的視頻吸引學生,引發了學生對大天鵝這一動物的喜愛之情。之后,該教師展示大天鵝保護現狀圖片,以大天鵝的生存困境激發學生參與大天鵝保護活動的熱情,進而讓學生在參與大天鵝保護宣傳活動、大天鵝保護基金募捐活動、大天鵝冬季飼料購買和運輸活動等多個活動中,從多個角度入手探究了“三位數乘以兩位數”乘法法則,靈活地掌握了口算、筆算、估算等多種運算方法,并以具體的情境為依托剖析算法算理,形成了對數學知識的深入化認知。
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形象化、直觀化的知識要比抽象化、符號化的知識更容易被小學生所吸收和掌握。而現代化教學設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引入,就為教師以形象化的方式展示小學數學知識提供了技術支持和現實條件,降低了小學數學知識理解難度,構建了更符合小學生的認知需求的小學數學課堂。比如,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引導學生認識圓柱時,常常會為學生空間想象能力不強,無法理解“長方形旋轉成圓柱體”這一過程而感到憂慮。但在現代化教學課堂中,這一憂慮確實完全不存在的。因為,在對這個知識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微視頻”展示“長方形沿一邊旋轉變成圓柱的動態過程”,并可以以慢速度播放的方式讓學生看清點與線、線與面、面與體之間的過程,切實理解“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這句話,積累更多的空間想象素材和經驗。這既提升了課堂的趣味性,也降低了知識理解難度,助力構建數學高效課堂。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方式以隨堂測試和直接性的對話、提問為主。這兩種方式,無論是哪一種都有弊端。隨堂測試結果展示較慢,不能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直接提問雖然能夠及時得到反饋、發現問題,但不能兼顧班級學生全體。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利用現代教育設備對傳統互動方式進行優化,以互聯網和大數據解決傳統課堂中的互動問題,提升數學課堂互動教學質量。比如,在“四則運算”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交互白板設備和答題軟件,展示教學檢測問題,并讓學生在學生端電子設備上作答。在學生作答完成后,答題軟件會自動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生成學生答題情況記錄表。這時,教師便可以根據表格中的單題正確率、學生得分率等多種信息推斷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并根據學生在做題中反映出的問題,利用云教學庫等搜集相關性的教學輔導和習題訓練內容,指引學生完成對知識薄弱點的二次學習或二次訓練,查漏補缺,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助力學生的個性化成長。
信息時代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再不是以課堂為唯一學習空間的教學活動。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推進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在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時用好現代技術,給予學生更獨特的知識學習體驗以外,還需要積極地融入對線上教學空間的開發中,通過對線上教學空間進行積極、有效的開發,豐富學生的自主學習選擇,讓學生們有機會、有能力在課下時間內完成對數學知識的深度化研究,延展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空間。比如,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反饋、教學評價情況,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薄弱點,將課堂錄播視頻、課堂趣味知識點欣賞鏈接、趣味數學活動開展指導建議書、導學案等多種形式數學知識教學素材上傳到小學數學線上教學空間。方便學生們根據個人學習需求進行個性化學習,做好數學教學追蹤指導和延伸訓練工作,滿足學生的多元學習需求,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
綜上所述,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是多方面。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融入改變了數學課堂的導入方式、教學方式、互動形式,延伸了數學課堂的時間和空間范圍,更好地體現了以生為本的現代化教學原則,更好地支持了小學生的個性化成長,發展了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