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華
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城市建設學院(473000)
智慧工地特指通過信息化手段,利用BIM技術對工程項目精準設計并進行施工模擬,圍繞施工過程管理,構筑科學管理,智能生產的施工項目信息化生態圈,將計算出來的數據在虛擬現實環境下,融合物聯網收集到的工程信息來深度挖掘并進行分析,提供趨勢預測和專家預案。在工程施工項目中進行可視化智能管理,不但可以提高工程管理水準,同時也會實現生態和綠色建造[1]。
文章以紫瑯湖二號地塊辦公樓項目為實際工程案例,此工程總建筑面積12萬m2,地下結構部分為4.6萬m2,施工難度較大,地理位置位于南通新區中央創新區,靠近紫瑯湖公園,所以對環境控制需求標準較嚴格。土建,通風,鋼結構,智能化安裝,消防都是工程設計包括的門類,再加上施工場地面積狹小,交叉作業較多,所以對現場施工管理要求較高。面對形勢比較復雜的工程建設問題,有必要對現場施工進行智慧化管理,融合BIM技術智能技術,提升工程管理效率,并在此基礎上構筑三級聯動信息共享管理模式,以工程項目部、政府主管部門和企業總公司為主要內容,在此平臺上實現高效化和精細化管理,達成建筑工地當代化,安全的管理目的[2]。
在施工初期,降低成本,減少安全隱患,合理布局施工現場,對提升工程效益有重要意義。此次工程進度快,施工較復雜,難度大。所以在施工前期有必要對各類機械資源做出合理布局,融合BIM技術,在智慧工地系統精準做出施工布置設計和規劃,關注材料堆場、臨邊防護、塔吊、施工現場布置的合理性,有關人員應結合施工實際現狀,確立措施項目清單。此次工程因體量較大,單體較多,所以想要在進度限制之內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有關人員要多角度系統的考慮現場布置方案,結合施工進度層層推進,盡可能減少二次搬運,提高工程效率。構筑帶有場地布置的BIM模型,進行施工模擬,找到產生矛盾的核心位置,結合施工進度,演示場地內材料堆場,施工機械以及臨時建筑發展中的矛盾,以此找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并對外出具場地平面布置圖。為了杜絕現場混亂,要合理組織施工交通,做好平面布置[3]。
在智能環境監測系統中可以同步檢測風速、風向、噪聲、溫度等多個指標,系統全天不間斷工作。一旦引發故障,系統自帶報警功能,并配備了led顯示屏,可讓有關人員一目了然的了解現場數據。同時,系統會總結收到的監測數據,第一時間傳輸到云平臺,系統接收到的數據超過標準值會自動報警,此系統和噴霧系統聯動,一旦系統報警,噴霧系統會實時啟動。
遠程視頻監控智慧應用屬于應用智能視頻安全監控的系統,針對現場進行遠程監控和控制。在此系統中,可以找尋到施工現場的歷史視頻和現實動態,一般情況下,會在塔吊配電室,材料堆場,辦公區以及各個通道設置此系統,以便了解不同區域的具體情況,第一時間發現存在的安全隱患并實時處理,盡可能的避免安全隱患事故,保障工人安全。除此之外,系統也會總結視頻數據并傳輸到云平臺,輔助政府官員實時訪問,了解現實情況。
1)塔吊監測系統會實時記錄塔吊司機的具體行為,也能監測記錄,存儲對塔機重量,幅度,回轉角度,風速等數據,會通過人臉識別方式對塔吊司機進行身份認證,認證成功之后方可啟動。系統也會遠程控制塔機的運作狀態,如利用GPRS來傳輸遠程數據,并和BIM模型數據進行對比,如果產生異常數據會第一時間發送到云平臺,系統一旦出現故障,也會自動發出報警信號。
2)施工電梯運作監測系統集成了超重報警,超人數報警,黑匣子數據記錄以及遠程監控等功能。同時此系統也添加了身份認證功能,識別認證成功之后方可啟動電梯。除此之外,系統也會遠程控制電梯的運作狀態,一旦發生故障和異常情況,數據會實時發送到云平臺[4]。
高層臨邊,電梯井都是施工現場一些比較危險的區域在區域,周邊會布置管制報警器,一旦人員靠近會發出報警聲音,提醒現場人員。對應的信息和數據也會實時傳輸到云平臺,方便管理人員收集數據,及時處理,以免產生安全事故。
利用構件預埋芯片,可以進行運輸信息,裝配信息和生產信息的共享,制訂安裝方案,明確構建的裝車和運輸規劃,并結合現場對構建吊裝的需求,確認裝車和運輸構件的數量和類型,滿足構件現場的安裝需求,做好協同配送裝車和運輸[5-6]。
隨著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技術的高速發展,在未來,智慧工地系統在項目建設管理中應用一定會越來越廣泛,技術也會更加集成。
1)結合建筑施工企業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發展需求,在之后會有更多的建設項目和企業應用智慧工地系統,促進智慧工地系統的普及率,應用的廣度也會隨之擴大。
2)隨著人工智能廣泛應用和信息化終端產品的改革,在未來,人工智能和智慧工地系統交融廣度會越來越高,會讓系統整體更加智能。①基于人員管理等角度,除了具有人臉識別,指紋識別功能之外,也可利用語音識別中的聲紋系統,為人員構筑聲紋身份證。語音識別系統也會在應急救援板塊加以應用,如救援人員身體負荷超重無法自救時,可以喚醒語音報警系統得到救援。當救援人員無法清晰表達自己身份,也可通過痛苦的“哎呦”聲構筑聲紋身份證,幫助外部人員辨別身份信息;②基于人不安全行為管理等角度,應用計算機視覺系統的跟蹤和運動技術,可以設定連貫性作業行為軌跡,預判作業人員的下一個行為,只要超出原來設定的軌跡范圍,則自動判定為不安全行為,提前預警;③基于防護設施安全管理等角度,應用計算機視覺系統的檢測和物體識別技術,一旦被檢測防護設施強度逐漸變弱,會自動發出預警信息,此項技術也可在隱患排查治理板塊上加以應用。如借助視頻和感應終端甄別分析,檢測或拍攝的內容,找尋人的不安全行為及周邊作業環境存在的缺陷等,以一種拍攝內容的文本向有關單位的人員進行發送,幫助人們找尋安全隱患,并提出治理方案;④基于危險作業環境管理等角度,機器人取代人工作業,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3)隨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在未來的智慧工地系統技術會更加集成,安全管理各個板塊不再孤立,通過建設智慧工地云平臺,可以將現場子系統進行系統集成,將各個子系統的信息化數據集中展現出來,幫助人員清晰的明確信息化內容,自動收集匯總信息化數據并進行數據篩選,綜合分析項目的安全生產管理情況,為管理人員決策提供參照[7]。
近些年,智慧工地系統在項目建設管理中應用的廣度和深度趨于廣泛,隨著智能系統和BIM技術的高速發展,在未來,智慧工地系統技術會更加集成,管理會更加現代化,功能也會更加實用,利用云平臺質量管理和進度管理有關信息數據,會全方位清晰的提高施工現場的管理效率,并通過大數據分析安全、質量及進度等指標,提高工程項目管理的科學和精準度。通過文章研究,得出了如下的結論:利用BIM技術智慧工地系統,在項目建設管理中,前期可以快速統計工程量,利用智能環境監測系統、遠程視頻監控智慧系統及智能設備監測系統,可以更好的做出身份驗證,也能了解現場施工的具體情況,為有關人員提供參照。除此之外,還會在一些比較危險的區域設置管制報警器,方便人員及時處理,杜絕產生安全事故。在未來,智慧工地系統在項目建設管理的應用一定會越來越多,同時信息化和人工智能交融程度也會越來越高。總的來說,在如今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智慧工地系統在項目建設管理上將會帶來一場深遠的改革,使其成為未來實現本質管理的主要途徑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