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白下高新小學 沈 科
隨著課改的進一步實施,小學數學教學也開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多元化的教學手段開始融入教學中。在眾多教學方法中,體驗式教學法脫穎而出,成為促進學生學習體驗,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通過融入體驗式教學法,可以轉變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吸收知識、機械學習的傳統模式,讓學生可以在主動探索中能提升自己,在體驗式學習的過程中促進知識的內化。為此,在教學中,教師有必要結合體驗式教學法分析,在了解其基本含義和特點的同時探索應用體驗式教學模式開展教學的策略,從而優化教學開展途徑,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體驗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學中,教師為了達到教學的目的,從教學實際出發,通過結合教學的內容,主動創造、分析、融入具體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的內容,繼而促進學生心理機能健康、和諧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比較注重學生的知識獲取和技能的傳授,關注學生個體的實際情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優化灌輸式教學的局限性,深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有必要結合體驗式教學法分析,關注學生的成長情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索基礎知識點,繼而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
體驗式教學模式具有非常強的情境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這一特點,在教學中融入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在情境中感知數學知識,并在情境的吸引下產生參與課堂學習的主動性。例如,學習“平移、旋轉和軸對稱”,教師可以在教學的初始階段為學生創設一個繪畫競賽情境:“同學們,請結合本節課的主題,結合自己的想象,完成自己喜歡的作品。”通過組織學生借助本堂課所學知識完成作品,可以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的同時,加深學生對本堂課知識點的理解。組織學生借助自己手中的圖形,通過平移、旋轉、對稱等途徑,設計出自己喜歡的圖形。之后,教師再結合學生繪制的圖形和事先選好的圖形要求學生分析其中是否包含軸對稱圖形。最后,對學生進行測評選出優秀的作品。通過這樣的方式,更利于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并幫助學生在學習和探索中獲得提升。
體驗式教學模式具備非常強的實踐性,在教學中,教師也要學著體驗式教學這一特性引導學生,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操作的機會,從而讓學生可以結合所學的數學知識點完成實踐操作,并結合課堂教學的目標,主動探索學習的要點。基于此,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學的內容,組織學生走進實際中,在實際的數據問題中加深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例如,學習“扇形統計圖”,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操作內容,組織班級學生調查同學們的興趣愛好,然后再借助扇形統計圖的方法得到結果,從而確定本次班級拓展訓練的具體項目。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并在結合實際情況分析和探索中獲得顯著提升。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走進商場購物的情境中,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鞏固加減法的法則,了解人民幣的內容,并在觀察產品的信息的時候加深對百分數的等數學知識點的理解。在結合實際需求做好實踐操作的過程中,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學生的綜合素養也在這一階段得到了顯著提升。
數學的抽象性和邏輯性的特點常常會讓學生產生畏懼情緒。數學的這一特征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攔路虎,也是學生在學習中需要主動突破的困難點。基于此,在教學中可以借助體驗式教學方式,結合“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基本模式開展教學引導,從而讓學生可以在小組合作探究中推理出數學基礎知識。與傳統的教師講解的模式相比,通過組織學生合作交流的方法更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例如,學習“圓柱和圓錐”,為幫助學生更好地圓柱體和圓錐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筆者要求學生先準備好制作圓柱和圓錐的材料,然后要求學生借助工具剪開圖形,并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一同探討并思考剪開的圓形、扇形和長方形等于圓柱和圓錐關系。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實踐探究中更好地理解體驗式教學的基本要求,并在親自體驗中提升自身的主體意識,幫助學生將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具體化,繼而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待學生小組合作交流之后,組織學生結合小組探索的結果分析,要求學生派代表發言,總結得出圓柱和圓錐的表面積公式。通過結合學生發言的結果和學生反饋的實踐中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可以幫助學生清除學習中出現的阻礙,增強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自主性,繼而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學生在自主分析研究的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會變得更加深刻。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并被應用于生活當中。在體驗式教學中,如果教師可以聯系生活指導學生,就可以優化教學的內容,并幫助學生在結合生活化探索中,逐漸掌握將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化問題的基本技能。為達到這教學目標,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學目標和生活需求積極探討,讓學生可以在生活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存在,并學會借助數學知識完成生活化的問題,繼而激發學生學習的成就感,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例如,講解“百分數”部分知識,為幫助學生懂得百分數的基本含義和具體應用,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我們要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主動分析生活中可能會與百分數相關的內容,從而在講解中融入百分數,在結合實踐體驗中,幫助學生感知生活中的百分數。為此,在教學中,可以舉一些生活中百分數的例子,如學生的出勤率、稻谷的出米率、植樹的成活率等,讓學生在生活中理解百分數的應用。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日常體會,提出一些自己周邊用到百分數的例子。待學生分享之后,教師再要求學生走進生活,搜集生活中與百分數有關的信息,然后再與同學們一同分享。通過這樣的途徑,讓學生在生活中了解百分數的具體應用,繼而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體驗式教學活動,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途徑,也是保證教學效果的關鍵措施。因此,教師需要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分析,主動融入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優化教學的內容,并結合教學的效果分析反思,不斷優化教學的內容,從而保證教學活動開展的有效性。通過不斷嘗試和優化,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繼而為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