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德州市實驗小學 張麗智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仍然只根據教學大綱授課,不注重建立各個數學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導致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逐漸減弱,數學學科的邏輯性與創造性也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當前素質教育對小學數學教師教學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小學數學教師不應只以引導學生理解和記憶知識為目標,而要在傳授給學生必備的基礎數學知識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數學教學就是一個思維交融、碰撞和共生的過程,而思維導圖從概念出發,啟發學生逐漸展開深入思考,并對這一過程做出明確的記錄,它在培養和提高學生創造能力與學習能力方面顯示出了它的強大優勢。首先,思維導圖能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與邏輯性思維,引導學生在“確立主題——拆解層級——提煉關鍵詞”的過程中不斷發揮自主性,發散思考,走向深入,學會有序思考,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正確和合理思考的意識和能力也能不斷增強。其次,思維導圖具有強大的記憶功能,它能通過圖形將各部分知識內容直觀、具體呈現出來,揭示橫向與縱向之間的聯系,既能幫助學生提高記憶的效率,又讓學生在體驗中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課堂教學要有深度和廣度,因此教學內容也應及時進行調整。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利用思維導圖模式,讓小學生在圖文或情境創設的教學形式中進行思考和研究,激發對數學課堂的熱情,利用其伸縮性幫助學生把腦海中的意圖聯系起來,進而自然地在圖上表達出來,以此促進師生之間進行信息交流,保持積極的思考、探索狀態。例如,教學“團體操表演——因數與倍數”,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然后啟發他們自己動手畫出思維導圖,并嘗試用不同的顏色將不同知識點的相關分類進行區分。“因數與倍數”這一知識點的掌握對于學習整數和分數十分重要,利用這種十分有趣的方法,一方面能夠讓學生接觸分類的方法,有層次地掌握知識點,理解因數和倍數的意義及兩者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檢驗其本節課的學習效果,為之后相關知識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另一方面,以畫圖的形式使每一位學生都受到了感染,為他們提供了激發靈感的空間,豐富了學生的課堂體驗,培養了他們的基礎思維能力。另外,在此過程中,教師幫助學生在考查自己活動經歷中重構自己的理解,從而能夠獲得更深層次的學習體會。
每當教師帶領學生進入新一課的學習之前,都會有預習環節。但如果組織同學們通過思維導圖的方法來夯實基礎,就能有效提高預習的效果,而對于一些較為抽象性和概念性較強的數學知識點,預習也可將其細化,把分離出來的每個小知識點重新構建出完整的知識框架,從而使學生克服數學重點和難點部分的學習障礙。例如,教學“冰激凌盒有多大——圓柱和圓錐”,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回顧之前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圓、長方體等圖形,并簡單繪制出思維導圖。接著,利用思維導圖引出圓柱和圓錐的教學,可以把生活中的圓與教材中的圓柱和圓錐有機聯系起來,并在旁邊畫上自己喜歡的相關圖片,可以是簡易圖,也可以是實物圖,圖形結合,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感受圓柱、圓錐與正方體、長方體等圖形的差異,激活學生大腦的靈感,形成良好的空間觀念,使之呈現思維導圖。通過這種方法,讓數學教學與生活的距離更近,也讓學生直觀地了解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夯實他們的數學基礎,明確課堂知識的重點與難點,并形成應用數學知識共同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的意識。這樣既能讓學生合理把控知識點,又能實現有效記憶。
小學生正處于智力發展與思維意識形成的基礎時期,而數學知識點概念性與抽象性的特點又要求學生不能只會死記硬背。所以,教師利用這種擴散性的思維導圖教學方式,能夠厘清學生的數學學習思路與方法,通過形象直觀的符號、線條等形式,將難以理解的知識點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出來,分析解題路徑,優化學生思維意識。應用題是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其更多的是要鍛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找到解題的最佳方案。以“明明去商店買面包,2個裝的面包3.4元,按這樣的價格計算,3個裝面包需要多少錢?如果明明有34元錢,可以買幾個面包?”這道題為例,學生可以用畫線段圖、畫示意圖和列式子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最后由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進行整體,繪制成對應關系圖。或把這幾種選購的面包個數與價錢用一張圖來表示。讓學生仔細觀看,并說出還能把哪些數據在圖上表示出來,最終得出正確的解決思路和方法。在這一過程中,思維導圖將隱藏于思維深處的函數關系,用淺顯、形象的圖表,直觀地表現出來,促進了學生創新思維發展,使他們跟隨教師的引導主動思考和探索,利用圖示表達出復雜的函數思想。
近年來,小學復習課正逐漸被演化成練習課,一些教師要求學生為了練習而練習,但這極可能打消小學生數學復習的積極性。可數學是一門需要不斷整理和復習的學科,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羅列的數學知識網絡進行梳理,制作每日、每周以及單元復習的思維導圖,鍛煉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提高數學學習的整體效率。例如,學習“完美的圖形——圓”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圓的周長、半徑、面積等知識進行自我構建,再利用其聯系性繪制出思維導圖,根據自己的掌握情況添加標注,以便讓輕松掌握相關知識點,形成適合自己的最優學習方法。再如,學完“圖案美——對稱、平移與旋轉”這一課,教師主動構建思維導圖,把重點的部分標注出來,并把關于對稱、平移與旋轉的一些代表性的題寫在思維導圖的最后部位,讓學生按照導圖開展有序的復習。與此同時,錯題與思維導圖也能碰撞出別樣的火花,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融入思考、展現個性,借助思維導圖整理錯題,一本好的思維導圖“錯題集”能彌補知識的漏洞,更能帶領學生打開數學大門。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工具,能夠應用在各個學習領域當中。構建思維導圖式的“教”與“學”,對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更深層次的自主學習,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與空間聯想能力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調用多種感官進行學習,通過多種方法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