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斌 廣西師范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
健康行為有助于學提高體育鍛煉的科學性,提升體育鍛煉效率,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體育課程標準對健康行為素養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因此,高中體育教學中應依課程標準為綱領,做好健康行為素養的學習,充分吃透其內涵,正確處理體育知識講解與健康行為素養滲透之間的關系,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合理安排、教學過程的引導,使學生掌握相關健康行為知識,自覺的養成健康行為鍛煉習慣,通過參加各種體育活動中,實現健康行為素養的提升。
良好的體育鍛煉意識與習慣是健康行為之一。高中體育教學中通過講解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以及系統講解良好鍛煉習慣相關知識,提高學生思想認識,深化對體育鍛煉重要性的認識,提升其學習以及鍛煉的自覺性。為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與習慣,注重以下內容的落實:
其一,從國家以及學生的個人角度為學生剖析體育鍛煉的重要意義。體育鍛煉有助于增強公民的整體素質,是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途徑。同時,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時間緊、任務重,注重體育鍛煉不僅能增強體質,而且有助于頭腦的放松與休息,促進其學習精力更好的恢復。另外,很多的體育鍛煉項目,如籃球、排球,鍛煉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夯實所學,扎實掌握相關技能,而且有助于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提升。通過相關理論的講解,使學生認識到提高體育鍛煉意識,對自身的學習以及身體各項技能的提升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為其主動的參與體育鍛煉做好鋪墊。其二,結合具體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多種授課方法,不斷豐富與擴展課堂教學內容,增加高中體育教學的趣味性,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體育知識,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另外,注重以往教學經驗總結,運用感興趣的教學方式,尤其要注重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工具,對教學方式進行積極的創新,給學生帶來學習的新鮮感。如此能夠使學生真正的喜歡上體育,體育鍛煉意識也會由此得到很好的提高。其三,為學生講解正確的體育鍛煉習慣,使其能夠認真對照自身以往的體育鍛煉習慣,及時糾正錯誤的做法。如體育鍛煉應注重計劃性,循序漸進,長久的堅持,不能一蹴而就。如對體育鍛煉的認識不全面不到位,采用錯誤的鍛煉方法,不僅影響鍛煉效果,而且會提高鍛煉過程中扭傷的機率。當然體育鍛煉中還應引導學生養成不怕苦、不怕累的良好習慣,在體育鍛煉中不斷突破自己,使自己的毅力得到很好的磨練。另外,鼓勵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詳細合理的體育鍛煉計劃,按部就班的開展體育鍛煉活動。如在下午放學后的幾分鐘可到操場上進行跑步,與其他學生一起打打比賽等,并長久的堅持。
高中體育教學中不能滿足于學生掌握相關的體育運動理論與技能,應注重健康知識的講解,使學生能夠識別健康行為,并在體育鍛煉中加以針對性的應用,從體育鍛煉中獲得更多的益處。教學活動中為使學生掌握以及靈活運用健康知識,應認真落實如下內容:
首先,將健康知識的講解穿插到體育鍛煉項目知識教學中,使學生不僅知道如何進行體育鍛煉,而且明白在實際生活中怎樣做才是健康的,才是對體育鍛煉有益的。如體育鍛煉對學生的體力消耗非常大,在日常的生活中應做到合理膳食,注重均衡營養。同時,嚴格按照學校規章制度就寢,使自己能夠得到充分休息,保持充沛的精力。另外,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僅能給他人留下良好印象,而且能夠減少患病機率,因此,日常生活中應做到穿戴整潔、勤洗澡。課堂上可設計相關問題提問學生,了解學生是否掌握相關的健康知識以及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鼓勵學生在課下注重自主的學習健康知識,為其在體育鍛煉中靈活應用奠定堅實基礎。其次,注重提升學生的健康知識學以致用能力。課堂上注重與學生一起回顧以往講解的健康知識,如在參加體育鍛煉時首先應進行哪些準備、在具體的體育鍛煉過程中該如何防止身體的損傷、體育鍛煉過程中遇到損傷事件該如何進行處理等。同時,為更好的加深學生印象,使學生正確的應用健康知識,與學生一起回顧的過程中,要求其他學生進行配合進行具體的示范,使學生能夠正確的理解,牢固的掌握,避免走進去理解的誤區。再次,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積極創設相關的健康知識應用情境,給學生提供運用所學健康知識的機會,使學生在應用的過程中健康知識得以鞏固、應用能力得以提升。最后,考慮到高中體育教學涉及較多的健康知識,除在課堂上為學生進行深入的講解外,還應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自主學習活動,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應用網絡搜索相關的健康知識,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在體育鍛煉活動中加以靈活應用。同時,鼓勵學生做好應用的交流,探討健康知識應用心得,認真學習他人的應用經驗,不斷提升自身的應用技能。
對自身情緒的有效調控是健康行為的一種表現。高中體育鍛煉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產生不同的情緒,尤其負面情緒對學生的影響較大,不利于其健康成長,因此教學活動中應注重向學生傳授情緒的有效調控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負面情緒影響。教學活動中應注重做好以下工作:
其一,教學活動中注重為學生講解各種不良情緒,如緊張、焦慮、易怒等以及對應的表現,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認真審視自身是否出現過這些不良情緒。同時,講解不良情緒的相關調控方法,如轉移注意力法、自我暗示法等。當學生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出現一些不良情緒時可將注意力放到其他的一些事情上,及時擺脫負面情緒,或者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如針對未掌握的體育技能,暗示自己只要加強訓練,一定能夠掌握。通過心理暗示,可樹立訓練的自信心,使其以健康樂觀的心態對待體育訓練。其二,注重給予學生激勵。課堂上認真觀察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的表現,及時把握學生的心理動向以及負面情緒,通過給予學生針對性的激勵,使其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懷與關心,進一步激發起體育鍛煉潛力,及時走出負面情緒。如部分學生受個人體質的影響,體育訓練的過程中身體不夠協調,很容易出現焦慮的情緒。針對這一情況不僅要給予針對性的指引,更要看到其在每一節課的進步,在課堂上及時提出表揚,使其嘗到體育鍛煉的成就感,提高體體育鍛煉的心理預期,如此能夠減少學生負面情緒的出現,降低負面情緒給學生造成的不良影響。其三,鼓勵學生體育鍛煉中相互幫助、相互鼓勵,共同克服訓練中的各種不良情緒。教學活動中多開展小組形式的體育訓練項目,要求各小組學生之間共同合作,認真完成訓練活動,注重引導其注重關注隊友,幫助其克服訓練中的各種困難,尤其通過多給予其鼓勵、幫助,使其以積極的心態對待體育鍛煉。如此進行教學不僅能夠順利完成體育鍛煉活動,而且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大局意識、團隊意識,有效的避免不良情緒的出現。
高中體育課程標準中健康行為素養還包括適應自然與社會環境的能力,因此高中體育教學中,應通過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形式的積極創新,鍛煉學生的環境適應能力,使學生扎實掌握體育知識的同時適應能力得到同步的提升。教學中應注重以下內容的實施:
首先,為鍛煉學生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體育教學中應注重運用新的教學場所,如在進行田徑教學時可組織學生到公園、廣場上進行教學,如此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新鮮感,積極性,而且在不影響正常教學活動進行的情況下,有助于學生自然適應能力的提高。另外,如果條件允許,可在保證學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組織學生到距離學校不遠的野外進行體育訓練,給其提供接觸自然的機會,給其帶來體育訓練的新鮮感,增強其體育學習體驗。其次,高中體育教學中注重為學生講解適應環境能力的重要性,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針對性的鍛煉這一能力。如鼓勵其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即便去到一個新的環境,也能不受新環境的干擾按照計劃進行鍛煉,尤其為提高學生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可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其他學校參加聯誼賽活動,如此既能與其他學校的學生切磋體育技能,鞏固學生所學的體育知識,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又能鍛煉其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最后,體育教學活動中應做好學生各項能力尤其環境適應能力的評估,結合學生實際注重給予針對性的引導,如為使學生更好的適應環境,應引導學生將精力放在體育鍛煉上,注重在訓練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專注度,如一些學生在校外訓練時總是害怕別人觀看,內心較為緊張,究其原因在于其適應環境的能力較差。針對這一現象應要求學生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將精力放在如何完成體育訓練目標上。同時,鼓勵學生相互分享訓練心得,交流適應環境的相關經驗,掌握更多的適應環境的方法與技巧。
新一輪課程改革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納為重點。高中體育教師應認識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意義,認真學習與研究與核心素養相關的文件內容,吃透其內涵。其中健康行為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因此教學中應積極尋找健康行為素養培養與體育教學的契合點,將健康行為涵蓋的內容滲透至教學內容,教學環節中,使學生習得體育知識的同時,掌握更多的健康行為內容,并靈活應用于體育鍛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