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桂梅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中心醫院,吉林 長白山)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達和進步,醫院的感染管理工作也逐漸得到關注和重視,而基于目前各級醫院在感染管理的現狀分析,感染控制工作若想真正得到實質性的改變,必須在環境(消毒滅菌)、醫務人員及感染病例等方面入手,制定感染管理標準,落實管理制度和流程,總結感染控制經驗及改進工作的細節化步驟等,從最基礎的源頭(對感染控制的認識)著手改進。但面臨環境污染加劇,各類呼吸感染疾病層出的現象,使得感染管理在感染控制工作中的實施變得異常艱難[1-3]。新形勢下,依據衛生部發表的《消毒管理方法》《醫院感染管理規范》等條件及要求,按照最初的消毒隔離法和環境污染控制法等,制定可控制感染的消毒滅菌制度,在此基礎上加強對醫療廢物的處理和對消毒滅菌及醫院感染病例的監測,并不斷在實際操作中逐步改進傳統式感染管理體系,不斷探索控制手段,不斷總結管理經驗,不斷在新形勢下改進二級甲等醫院感染管理在感染控制的工作細節,提升感染管理在其中的作用和應用價值。
針對二級甲等醫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感染控制意識不強、感染管理層對感染控制關注度不夠、硬件條件不足、監督工作形同虛設、醫院投入資金和人力不足、感染管理醫務人員知識儲備量及實戰經驗不足、感染管理布局流程不合理,消毒滅菌工作不徹底、消毒滅菌化學藥物使用不規范等),醫院需立即加強對醫院重點部門的管理和監測,積極制定規范性管理標準,落實監測和管理制度,并建立獨立監測團隊,此團隊人員由感染管理醫務人員輪流執行,以便快速察覺管理漏洞,提出可行性強的改進管理措施。醫院重點部門監測還包括供應室、手術室、化驗室、細胞室、胃鏡室、血液凈化室等,實時做好監測記錄,以便查閱[4-5]。最終將季度性的檢測結果進行總結性分析整理,匯總后向全院公布。
醫院每采購新型消毒滅菌劑都必須對濃度、劑量、消毒滅菌效果等進行全面監測,若一項監測不達標需立即退回,不再采購。其他采購還包括紫外線燈(消毒滅菌),紫外線燈的照射強度不能低于100 W/cm2,否則不予采用,其中各科室中的含氯消毒劑需每日監測,不合格的限期整改。
醫院各科室消毒滅菌及的濃度和配制等都必須規范、合理,注射給藥一人一針一管,所有監測用具一用一消毒,操作間必須正確規范進行手消毒。
一次性醫療用品需統一采購,使用前必須進行完整監測,尤其是直接輸入人體的輸液管或注射管等。監測包括對包裝、有效期、細菌檢測達標情況等,無菌物品需兩人檢測,一人驗收,一人核對,對監測不合格的醫療用品需求及時退回,不得隨意丟棄[6-7]。
醫療廢物的分類管理是感染控制具體步驟之一,醫療廢物必須先進行合理分類處理,標記好分類管理的醫療廢物名稱及數量,分類后再統一回收至暫存點,不得隨意丟棄或重復使用,一旦發現對醫療廢物分類不合理便行經濟處罰。
為保證感染控制工作的正常進行,醫院感染管理科建立了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管理小組,專門負責抗菌藥物使用規范,以及監督和管理。期間管理小組成員還需定期參加抗菌藥物使用方案培訓和對感染疾病的會診等,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醫院感染病例發生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抗菌藥物的濫用和亂用(使用不合理),而定期開設抗菌藥物應用合理性的講座和培訓,是為了讓醫務人員更加了解抗菌藥物的特點和不合理應用的后果,便于讓醫務人員快速掌握使用劑量和療效,提高對其的認識和應用水平。
感染管理對感染控制的培訓需全院上下積極參加,通過觀看影像、知識講座、崗前培訓等,讓全院人員了解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醫務人員實行感染控制的規范性和自覺性,并將醫院感染病例及診斷標準、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等概念列入《醫院感染手冊》中,下發到各科室,減少感染率[8-10]。
在實際工作中,目標性、回顧性、前瞻后仰性的監測水準已然成為醫院感染管理的重中之重。強化性的監測中,醫院需積極整理感染病例、部分感染率、總感染率等,對其實行分類統計,并將感染病例收集到感染管理科,定期到細菌室查看,依據培養結果和抗菌藥物使用等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制定感染控制措施。
新形勢下,二級甲等醫院感染管理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而受環境污染加劇或感染病例數增多等影響,需立即改進醫院感染管理標準、制度,總結相關感染管理經驗及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并通過不斷增強對感染管理各方面的監測力度及人員培訓等,提升感染管理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