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曉穎,董瓊芬,楊燕麗,高丹,祝志敏
(云南省中醫醫院,云南 昆明)
2019 年上半年國內接連發生兩起醫院感染暴發事件,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出現醫院感染不僅增加患者生理和心理的痛苦,還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時長、增加個人和社會的經濟負擔[1-2],造成衛生資源的浪費,因此有效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對提升醫療質量、合理使用衛生資源、保障醫療安全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醫療機構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始終貫穿在醫療保健工作的過程之中,隨著中醫醫療技術的發展,也帶來了中醫醫療技術所產生的一系列感染預防與控制的新課題。
2012 年浙江溫州某私人診所由于違規操作,造成10 余人因針灸治療發生非結核分支桿菌感染,引起社會輿論和大眾關注,影響惡劣。有研究報道某醫療機構針灸治療相關醫院感染發生率高達6.82%[3],小針刀治療引起皮膚軟組織的醫院感染暴發流行[4]。以上研究報道對感染發生原因分析涉及感染防控多個環節,因此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感染防控工作任重道遠。目前中醫醫療技術感染防控研究成為了感染管理人員關注的重點和熱點,研究內容涉及標準操作規程落實適應性研究[5]、感染預防與控制監管工作方法研究[6]、各類技術感染防控策略探討[7]、用后診療器具、器械處理現狀和方法研究[8]等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多個方面。但以上調查研究多集中在中醫醫療技術感染防控工作的某一類別操作、某一環節或僅限于某一醫療機構內,對于實現感染水平同質化、區域化對比,及時發現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盲點,制度、措施的制定修訂等仍缺少大樣本的研究數據。本研究將以《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性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為理論指導依據,利用問卷調查形式開展調查研究,現將調查研究結果匯報如下。
該地區中醫醫療機構。
通過電子問卷,該地區中醫醫療機構資自愿參與調查,調查問卷的填寫由該醫療機構感染管理專職人員完成。
為保證調查工作順利進行,對參加調查的醫療機構開展調查前培訓,說明調查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同時在問卷回收的環節,人員對回收問卷的進行填寫情況進行核查,確保問卷無缺項、漏項、邏輯合理,篩選合格合格問卷,確保調查研究順利進行。
調查問卷內容和形式采取自主設計,內容包括:(1)針刺類、微創類、刮痧類、拔罐類、敷熨熏浴類、灌腸類、灸類、推拿類8 類中醫醫療技術院內開展情況;(2)上述8 類中醫醫療技術導致的相關醫院感染發生情況,可能相關的高危因素;(3)上述8 類中醫醫療技術相關的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措施落實情況。
通過對8 類中醫醫療技術開展情況進行調查研究,了解該地區中醫醫療技術開展的主要項目,確定醫院感染運放與控制的重點方向。
通過對該地區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感染發生情況開展調查,了解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感染常見部位、相關診療操作和高危因素,建立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感染數據監測體系,反饋性指導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為醫療機構醫院感染監測數據比較分析及醫院感染流行、暴發的識別和認定提供數據支持。
對上述8 類中醫醫療技術有關的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措施落實區情況開展調查按研究了解該地區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感染的高風險環節和感染防控工作中存在問題的主要風險環節,分析原因,為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的規范化建設提供事實依據,進而有效降低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感染。
發生醫院感染在給患者個體增加痛苦的同時還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影響患者身心健康,甚至是致殘或者是死亡,同時發生醫院感染還是對醫療資源、社會經濟、醫療機構名譽,乃至是醫療技術的發展都將帶來嚴重影響。然而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工作始終貫穿在醫療、護理、保健等健康管理相關的每個環節之中,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管理工作帶來了嚴峻考驗。
在我國大力發展中醫中藥的當今形勢下,中醫醫療技術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與此同時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性感染的防控工作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醫療機構感染預防與控制貫穿在醫療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中,隨著中醫醫療技術的發展,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性感染的防控、管理工作也得到了高度重視。目前我國醫院感染管理正朝著“專業化”“精準化”“科學化”方向發展,因此對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性醫院感染的防控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科學開展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性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切實提高防控成效,成為了感染管理預防與控制工作又一值得思考的問題。
自2017 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印發《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性感染預防與控制指南(試行)》起,中醫醫療技術相關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從普遍防控進入到了有規可依、專項防控的階段。防控指南實施2 年余,由于缺乏中醫醫療技術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調查等指導性報告,致使目前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感染防控工作重點不明確,感染管理專職人員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用于感染監測,或者由于監管不到位而存在安全隱患,另外監測數據信息缺乏可比性,使監測數據結果對感染防控工作指導作用有限。此外缺乏試行版防控指南實施適應性調查,對指南要求有效推進落實帶來較大困難。因此本研究擬通過對目前該地區各級各類中醫醫療機構,中醫醫療技術相關醫院感染防控、管理工作現狀開展調查研究,了解目前中醫醫療技術開展情況、防控制度落實情況、感染病例監測等感染管理工作現狀,從而發現感染防控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法,同時為該地區不同級別、不同類別醫療機構的中醫診療感染防控監測、措施實施效果評價等提供依據,建立該地區中醫醫療技術相關醫院感染監測數據體系,為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性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指南的修訂提供基礎研究數據,達到提高和發展該地區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的目的。
開展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性感染發生率調查監測,可獲得該地區或接受調查醫療機構醫院感染的本底率,為發現和甄別醫院感染暴發提供基線感染率的對比,盡早發現醫院感染流行與暴發的趨勢,在初期階段采及時取相應的處置措施,避免感染的蔓延和擴散。同時開展感染監測還有利于發現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性感染的不同高危因素,為相關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中有效管理和消滅危險因素,降低感染發生水平,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撐。此外監測結果還可以為該地區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間感染率的比較,可促進醫院間感染率對比,進而達到相互促進降低醫院感染的目的。
開展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性感染預防與控制措施落實調查,可以及時發現預防控制相關制度、措施等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為相關工作的進一步提升改進,給予科學支持。同時反饋調查中發現的存在問題,還可以為開展相關工作的醫療機構管理者進行對照梳理檢查,為醫療機構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性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改進和提高提供科學依據,促進本院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性感染防控工作的提高。此外還可以為制度措施的優化提供事實依據,有利于提高醫務人員對制度措施的接受度和執行力,有效降低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性感染的發生。
經調查前研究發現關于該地區系統、完整的中醫醫療技術醫院感染預防與現狀研究仍是空白,現有的報道也多是以其中某一方面進行調查研究,故該地區對中醫醫療感染防控工作的指導意義有限。本研究以《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性感染預防與控制指南(試行)》為基礎,對指南實施后該地區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開展現狀進行一次全面調查研究,旨在了解該地區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感染發生情況,為該地區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首次建立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感染監測數據比較體系、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效果評價提供依據,進而指導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感染防控工作,最終促使該地區區中醫醫療技術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的提高和發展。
通過此項對該地區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性感染預防與控制現狀調查研究,發現該地區此項工作感染預防與控制中的存在問題和不足之處,進而為該地區中醫技術感染防控工作的改進提供事實評價依據和數據監測體系,為醫院感染監督、管理提供科學依據,促進中醫醫療技術相關性感染防控工作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