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民 劉懷金
信息技術融入體育課程為傳統體育教學改革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開發學校體育線上教學資源可利用網絡教學的優勢,借助智慧平臺,拓展教學時空,方便學校體育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并利用平臺記錄的狀態數據開展形成性評價;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體育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開發學校體育線上教學資源,在豐富體育課程教學形式與內容的同時,有助于增強學生體質,養成終身體育的好習慣,滿足疫情防控的需要。
2020年1月初突發的新冠肺炎給各行各業帶來巨大影響,教育部印發《關于疫情防控期間以信息化支持教育教學工作的通知》鼓勵開展線上教學,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利用在線教育保障“停課不停學”。線上教育拓展教學時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群密集和近距離授課等問題,這對于當前正處于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預防控制的特殊時期無疑是有利的。另外,學校體育對于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免疫力至關重要,如何利用線上教學資源打破傳統體育教學時間和空間限制,已經成為當下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1 線上教學資源的內涵與特點
線上教學資源是信息時代基于網絡技術、平臺和信息化設備而產生的新的教學資源形態。自教育部實施“質量工程”以來,線上教學資源經歷了精品課程、網絡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視頻公開課、慕課、微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線上一流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等多種類型。多年來,每一種線上教學資源的出現,都是對之前資源形態的補充和完善。當前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普及與發展,線上教學資源具有有效提高教學資源利用率、降低教學資源運營成本,同時也方便結合教學實踐進行線上教學資源的二次開發等特點。
2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學校體育線上教學資源面臨的問題
2.1 傳統學校體育教學的“時空矛盾”更加突出
(1)傳統學校體育教學的“時間矛盾”
與其他課程相比,學校體育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體育課程分為理論課和技術課。體育理論知識一般按照課表和教學日歷進行,體育技術課則有時會因為學生比賽、集訓等加強訓練密度,傳統教學形勢下學校體育理論課和技術課的“時間矛盾”難以避免。體育技術課訓練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加之參加比賽、訓練難免會影響到體育專業學生按時到課堂學習體育理論課,學生必須請假所耽誤的體育理論課程學習難以彌補。長此以往,無形中造成體育專業學生“重術科、輕理論”現象,耽誤的理論課程影響了體育專業學生的綜合發展,尤其對其考研和職后進修有很大影響。信息時代與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學校體育急需尋求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解決傳統學校體育教學的“時間矛盾”問題,保證信息體育教學時間。
(2)傳統學校體育教學的“空間矛盾”
相比理論課程,體育技術課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項目種類多、場地要求高。田徑、球類、體操、武術、跆拳道和體育舞蹈等,都需要在相應的場館開展教學和訓練活動。傳統體育技術課教學中,由于體育場館數量有限,給體育技術課老師和學生學習與訓練帶來諸多不便,有限的場館資源只能滿足有限數量的學生學習或者訓練體育動作,其他學生則只能側立旁觀或者做其他事情(比如玩手機、聊天等)。網絡平臺跨越時空,智能手機隨時隨地可以開展網絡教學,給體育教學改革帶來了希望,信息時代與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學校體育急需尋求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解決“空間矛盾”,增加學校體育教學與訓練密度。
(3)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學校體育的“時空矛盾”
眾所周知,學校體育教學主要是通過教師身體示范講解、學生模仿練習來學習體育理論知識和掌握體育運動技能。體育動作的動態連續、時空不可停留、不可重復的特性(如田徑跨欄、籃球投籃、舞蹈武術動作)增加了學校體育的教學難度,需要師生“面對面、手把手”反復練習。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師生教學提出了要求,學校體育的“時空矛盾”更加突出。當前,信息技術、云計算技術等日益普及,高速互聯網飛速發展,這些都為學校體育線上教學資源的建設與應用創造了條件。信息時代與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學校體育急需尋求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解決傳統學校體育教學的“時空矛盾”問題,提高本科體育人才培養質量。
2.2 學校體育線上教學資源“提質增效”亟須實施
(1)學校體育線上教學資源數量有待提升
信息化背景下,線上教學資源的建設與應用給學校體育教學帶來了機遇。目前,我國也已經建成了很多體育類線上課程,2019年9月25日,教育部等十一部門下發《關于促進在線教育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支持開發英語、數學及音、體、美等在線教育資源。但就2020年教育部公布的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來看,線上一流課程共1875門,體育類僅有7門,占0.37%。就各級各類學校開設的課程而言,體育課程教學時長是比較多的。因此,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學校體育線上教學資源建設數量亟待提升。
(2)學校體育線上教學資源質量有待提高
線上教學資源主要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通過錄制微視頻、制作多媒體課件等方式建設,利用網絡教學平臺,讓學生反復觀看、模仿練習體育動作。體育動作示范難的問題,可以通過多角度視頻拍攝來解決。例如,《田徑》課程中關于“跨欄”動作的教學,傳統授課方式是教師身體示范,學生模仿練習,下課后學生無法得到老師的指導。利用信息技術將課堂示范動作錄制成三個角度視頻發布到平臺,學生課后可以反復觀看多種細節。但是,目前這樣的線上體育教學資源還不多見,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更要提高學校體育線上教學資源質量,以滿足學生居家自主學習需要。
(3)學校體育線上教學資源考核有待加強
與面授教學相比,線上教學資源考核比較復雜。視頻觀看時長、點擊率、討論頻率及在線作業等都是目前線上教學常用的考核內容。學校體育線上教學要根據學科特點,利用線上教學產生的各類狀態數據開展形成性評價。網絡時代運動技能講授和練習時,利用智能手機隨時隨地錄制體育動作視頻上傳網絡教學平臺,教師引導學生在線觀看學習和討論,激發學習興趣、拓展學習渠道。同時將產生的多元化在線數據用于學生學業評價,改革和完善學校體育考核方式方法,滿足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學校體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實際需求。
3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學校體育線上教學資源建設對策
3.1 開發學校體育線上教學資源,將智慧教學平臺提供給學生自主學習
當前,智慧教學平臺為開展線上教學活動提供了基礎條件,傳統學校體育教學可以同步開發線上教學資源,利用智慧教學平臺提供給學生自主學習。疫情防控常態化下,云計算技術可隨時隨地根據需要調配運行環境所需資源。學校體育應該充分利用學校購買的智慧教學平臺(如學習通、中國大學MOOC、雨課堂等),拓展教學時空,克服傳統學校體育教學中的“時空矛盾”。方便師生利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信息設備隨時隨地自主學習,避免疫情防控期間近距離、高密度學習空間的體育教育活動。
3.2 利用多媒體手段開發學校體育線上教學資源,豐富學校體育課程內容
傳統的學校體育教學主要依靠體育教師口傳身授來進行,教學內容枯燥、形式陳舊,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信息時代利用多媒體手段,開發出圖、文、聲、色并茂的學校體育線上教學資源,用于輔助學校體育教學,如利用姚明的籃球進攻、防守和投籃動作圖片,劉翔跨欄的動作視頻豐富學校體育課程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克服疫情防控期間學生學習的惰性。同時,養成自主學習、終身學習體育的良好習慣,適應信息時代的學習需求。
3.3 通過在線學習數據進行形成性評價,確保學校體育課程考核客觀公正
傳統學校體育教學主要通過體育理論知識口試或筆試,體育技術課依靠比賽或測試等方式進行評價。評價客觀、準確有助于鼓勵和激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實踐。信息時代,智慧教學平臺記錄視頻觀看時長、訪問次數、互動討論及作業成績等,都給學校體育成績評價提供了客觀依據。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學生體育課程線上學習狀態數據多元化,可以為學業成績形成評價提供客觀依據,避免傳統學校體育教學中終結性評價的弊端。
4 結語
隨著5G技術的飛速發展,以網絡為載體和傳播媒介的線上教學資源分布廣泛、超媒體呈現、獲取快捷和傳遞迅速等特點愈加凸顯。相比其他課程,學校體育對教學時空有著特殊的要求,傳統的教室學理論、場館練技術等教學方式,在疫情防控期間受到影響。開發學校體育線上教學資源有助于學校體育積極踐行擔當,完善在線教學模式,提升體育學習質量,構建疫情防控期間學校體育長期教育機制。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線上教學已成為均衡教育資源,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從傳統學校體育面臨的時空限制問題,有望通過建設和使用線上教學資源來解決。將信息技術融入學校體育,通過在線教學資源建設、智慧平臺發布和學生的在線自主學習,已經成為現階段學校教學的必要補充。
基金項目:2021年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重點課題“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高校線上教學資源面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XSP21ZDI006);2021年度岳陽市社會科學課題“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學校線上教育面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2021Z31)課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