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美仙
語文科教學中如果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課堂教學中就能師生配合默契,教師教學得心應手,學生學習效率事半功倍。由此可見,興趣是順利進行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經過多年來的教學實踐,我覺得: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認為教育工作者應當重點關注以下幾點: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參與意識
傳統的教學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學生一方面是面對成堆的概念、原理及枯燥無味、脫離實際、缺乏吸引力的課堂,另一方面是高高在上的教師,學生真的是頭痛,老師講得雖然汗流浹背,學生卻聽得昏昏欲睡,教學效果差是可想而知的。我們知道,教學不僅僅只是傳授知識,更是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我總覺得如果一旦學生對某一教師失去了情感,那么這個教師就難以把他的學生帶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在教學實踐中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同樣的教育內容和要求,出自不同的老師之口,學生會以不同的態度對待,所獲得的教學效果也大不相同。師生的情感得到交流,這樣就能創設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使學生處在一種輕松和諧狀態下學習。課上的和諧、活潑有趣,這是帶動學生參與課堂的先決條件,沒有融洽的師生關系,是不可能讓學生受感染,并主動參與到課堂之中共同配合老師,從而獲取知識的。
二、培養學生參與的自信,激發學生參與的欲望
有些學生獨立處世的能力比較差。他們缺乏自信,害怕參與,怕自己做不好會讓人笑話,于是逃避需要大家參與的活動,因而在班集體中往往沉默寡言,膽怯退縮,導至能力越來越差。久而久之,造成性格內向,不善言辭,從不愿參與集體活動,更別說課堂上的自主參與了。筆者班上的小寧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學生。筆者多方面了解小寧:從她那任校長的父親口中得知,小寧自小就這樣,父母經過多次努力,收效甚微。筆者又從學生口中得知:她其實說話、表達能力都很好,只是她缺乏自信,常怕自己做不好別人會笑話。了解情況后,筆者從正面引導她,幫助她挖掘閃光點。例如,在練習使用新教法的教研課中,筆者多次選拔她扮演課本劇中的角色,讓她朗誦課本內容,她開始對自己有了信心。終于在上公開課《晏子使楚》一文中,當課堂進行扮演劇中故事情節時,小寧在眾多聽課教師面前大膽舉手,信心十足地參與了課本劇的扮演,結果贏來了全班學生乃至聽課老師熱烈的掌聲。從此,她對自己充滿了自信,對學習的興趣也就更濃了。
三、強化參與意識,培養主動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些學生,如果教師有工作讓他們做,他們都會樂意去做,但他們習慣依賴老師,要由老師布置內容,分配任務,他們缺乏主動精神。課堂上的學習也是這樣。針對這情況,課堂上我常常讓學生出主意怎樣才能很好地學習一篇課文。以筆者教學實踐為例,筆者在上教研課《晏子使楚》之前,向學生提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如何才能把課文中的故事情節扮演得活靈活現,從而使教研課收到如期的效果呢?筆者讓學生發揮自己的創意,讓他們想辦法、出主意,以此激發學生的責任心和榮譽感,更激發了他們對這篇課文的學習興趣。結果,筆者收到了許多不同的建議,對于這些建議,筆者在盡可能加以采納其建議的基礎上使其完善,不圖省事而自己另做主張。期望通過這樣的行動讓學生覺得“這是我想出來的”。從而滿足他們的成就感,激發他們的參與欲。這樣,到正式上公開課《晏子使楚》時,一節由學生自導自演的課本劇給公開課增添了無限的生機。公開課在課堂氣氛極其和諧、融洽、活躍、激昂中結束,由于學生的積極參與,這節公開課收到了非常滿意的效果。
總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定要講究方法。而筆者在教學體驗中體會到: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幫助,它讓筆者在教學中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因此,筆者得出淺見: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
責任編輯? ?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