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尚征
摘 要:搭建教育資源共享平臺是快速提升職工教學水平非常有效的措施。本文以濟寧市職業教育培訓云平臺為例,研究了在集團化辦學模式下,通過建立云課程聯盟,優化教學資源庫建設,以探尋提升成員單位高水平技能人才培養能力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集團化辦學? ? 資源共享? ? 云課程聯盟
伴隨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高水平教育資源的需求隨之增加,但由于地區發展不平衡、城鄉差異的客觀存在,資源的供給相對短缺。為促進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教育資源共享因契合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目標成為當前符合國情的理性選擇,而“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和推廣為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和轉接提供了契機。
本文主要以濟寧市技工教育集團搭建的濟寧市職業教育培訓云平臺為例,對“互聯網+”背景下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建設進行分析研究。
一、教學資源庫建設與使用存在的問題
新一代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校園網絡的普及,為教育教學資源的完善和共享奠定了物質基礎。當前教學資源庫已在各個大中專院校普及,極大地方便了廣大師生,成為開展網絡教育的關鍵,在提升教學水平、促進教育公平上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在提高使用率和高效服務實際教學上還存在諸多不足。
(一)教學資源形式單一,不同專業存在差異性
從目前職業院校教學資源庫建設現狀來看,教學資源形式較單一、吸引力不強,不同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存在差距,教學資源與實際課程結合不夠的現象普遍存在。
(二)建設規劃欠統籌,資源利用率較低
職業院校教學資源開發要根據專業方案,結合產業實際需求確定,初步建設需要較長時間和人力,后期完善也需要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在實踐中,各類職業院校往往以學校或者以系部為單位,自行開發或是購買教學資源,存在課程資源重復開發、與本地區產業結合不緊密、共享性不強等問題,缺少對各類教學資源的合理整合。
(三)資源使用效果評價及分析不完善
職業院校雖然普遍重視教學資源庫建設,但是由于缺乏對教學資源的有效管理,導致在實際教學中教學資源未得到有效利用。資源庫建設管理不夠完善,教學資源往往以離散的課程資源形式存在,沒有形成統一的數據標準和管理體系。在同一專業內,不同課程存在教學資源重復或者缺失情況,不同專業間由于專業方案名稱或者學制不同等原因,也難以實現資源的有效共享,并且很多職業院校缺乏資源訪問效果評價和改進分析,這就增加了學生主動查詢并使用教學資源的困難。
二、教學資源共享勢在必行
(一)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可促進職業院校均衡發展
總體來看,我國職業教育還存在局部發展不均衡的情況,東部沿海地區與中西部內陸地區差異尤為明顯,而同一區域城鄉之間職業教育發展水平差異也很大。優質的師資力量通常都集中在城市,經濟發達地區職業院校的教學條件普遍優于欠發達地區。由于受所在地區經濟發展狀況制約,各個職業院校的學生在接受培訓、入企鍛煉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城市學生與農村學生在享受教育資源方面也有較大不同。
(二)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可快速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實現教學資源的有效共享,可以快速提升教育教學水平,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研究專業知識和教學教法。通過教學資源共享,可以使不同院校獲得更多的教學資源,增加專業課程種類,最終實現不同地區的學生共享高水平教學資源的目標,助力培養復合型人才,提升院校辦學質量。
(三)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和穩定發展提供契機和條件
“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落地,推動職業院校開發智慧校園系統,這為教學資源的共享提供了基礎條件。要發揮校園網絡優勢,必須加大資源的開發和共享力度。教學資源庫是基于“互聯網+”衍生的信息網絡系統,在網絡虛擬環境下進行教學,設立虛擬實訓室、仿真實訓室,學生學在網絡,教師教在網絡,共享優質師資。
三、濟寧市技工教育集團職業教育培訓云平臺教學資源庫的開發策略和教學資源的共享策略
(一)教學資源庫的開發策略
教學資源庫的開發植根于濟寧市技工教育集團,集團集濟寧市院校、企業和培訓機構于一體,建立資源共享聯盟,實現了資源、師資最大程度的共享。職業教育培訓云平臺實施五大平臺開發策略,使業務協同更加緊密。
打造統一的招生就業平臺。打通了院校和企業的壁壘,形成了招生與招工同步、入校與入企共進的格局。
打造統一的教學管理平臺。在集團內部統一設置各個專業課程標準,最終由企業評定課程標準是否符合企業實際需求、學生畢業后是否能夠滿足企業用工需求。
打造統一的師資和專家共享平臺。學校優秀教師和企業資深專家資源在各個企業和院校間共享,統籌安排,讓每個學生都能親身領略名師風采,學習高水平技工的技術水平、工作態度和工作經驗,為以后進入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
打造統一的培訓鑒定平臺。統一培訓方案和職業技能等級鑒定標準,提供面向第三方的鑒定,提高技能等級證書的含金量。
打造統一的科研創新、產學研平臺。實現企業、學院、專家、課題的無縫銜接,提高科技立項的針對性及科研成果的轉化率,并能及時解決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
五大平臺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獨立,共同組成一個有機的系統,從而實現平穩高效的運行。
依托集團的體制優勢和政策優勢,濟寧市技工教育集團立足解決四大難題:第一,縣(市、區)和行業技工學校招生困難、生存發展問題;第二,院校和培訓機構培養的學生不能適應企業要求和工作實際問題;第三,技工院校實習設備短缺、落后的問題;第四,技工院校師資荒的問題。在統一五大平臺的基礎上,利用信息化手段,以建設濟寧市技工教育集團職業教育培訓云平臺為抓手,搭建技工教育集團云課程聯盟,緩解集團院校優質師資短缺的矛盾,較好地實現了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提升了集團院校辦學質量。
(二)教學資源的共享策略
1.統一設計
五大平臺開發策略的統一設定,為教學資源的統一設計提供了制度保障。集團在廣泛征求院校、企業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通盤考慮,仔細規劃,最終確定以下統一設計方案。
一是要進一步挖掘平臺共建共享的深度,突出培養人才是第一要務的宗旨,制定好、落實好滿足企業需要的人才培養方案。二是要突出平臺的共享性,充分調動各院校、企業的能動性,在所有參聯單位中選出牽頭企業,負責制定各項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方案,方案必須滿足院校、企業各方面、各層次的不同需求。三是要優化專業課程體系,課程體系需要經得起時間和實踐的檢驗,最終在企業實踐中獲得驗證。
2.共享師資和專家
學校優秀教師和企業資深專家,在各個企業和院校間共享,統一調配,最大限度發揮共享優勢。在統一調配教師和專家的基礎上,合理設定人才引進與培養方案,提高人才引進的針對性和青年教師培養的適應性,以期建立合理的師資隊伍。與此同時,加大培訓力度,及時審核教師制作的教學資源,將教學資源的閱讀量和滿意度評價與教師的工作量評價結合起來,讓教師積極參與到共享資源庫項目建設中,充分發揮資源建設的主體作用。
3.統一標準
在培訓云平臺開發之初,為了清晰呈現教學資源、便于檢索,集團院校統一創建標準及添加、查詢、插入和修改等流程,在兼顧共性的前提下,根據不同院校、企業的實際情況,建立了適合不同單位、有特色的統一教學資源庫系統。讓各個資源庫既能符合通用標準,又能適應自己單位的實際情況,發揮最大的作用和能量;同時根據在校生使用和社會化培訓的不同情況,制定最合理的實施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和培訓效果。
4.統一規劃
開發職業教育培訓云平臺,在統一標準后,應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針對集團院校、企業的實際情況和不同特點,收集一手資料,合理規劃資源,加強與集團內部各個院校、企業之間的深層合作,實現最大程度的資源共享和利益最大化。按照“一體化”教學改革要求,提取關鍵生產任務,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開發交互性、可操作性強的教學資源,提高培訓云平臺的適用性和使用效率。
濟寧市技工教育集團職業教育培訓云平臺,得益于技工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政策支持,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實現了濟寧技工院校優質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通過平臺的搭建,避免資源重復建設,節約了資源和勞動力;通過集團成員單位緊密對接,建立云課程聯盟,優化教學資源庫建設,滿足了多樣化學習模式的需要,探索出提升集團成員培養高水平技能人才能力的方法和途徑。2020年年底,集團院校全日制招生人數比上一年增長14.86%,達到8 500人;社會培訓與技能鑒定總量比上一年增長13.09%,達到9.5萬人次,實現歷史性突破;招收企業冠名班109個,冠名班學生占比達到全校學生的68%。
參考文獻:
[1]朱春俐.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意義價值及路徑[J].職教論壇,2020,36(10).
[2]馬娟.互聯網+背景下網絡教學平臺資源庫建設后教學模式的探究[J].數字化用戶,2019,25(20).
[3]李耀夏.基于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科技資訊,2018,16(27).
(作者單位:濟寧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