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新靜 夏振展
摘 要:本文主要探討職業院校醫學生“職業核心素養”課程思政的內容選取,并著力構建“職業核心素養”課程思政體系,以期能夠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實現較好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愛國主義精神和實踐創新能力,也為提升學生未來競爭力和職業幸福感打下基礎。
關鍵詞:核心素養? ? 課程思政? ? 培養體系
課? 題:本文系山東省教育教學研究課題“職業院校醫學生核心素養培育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編號2018JXY3037)和泰安市社會科學課題“疫情背景下高職學生‘ 線上學習’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研究——以‘有機化學’為例”(編號20-YB-115)的研究成果。
一、“職業核心素養”課程思政現狀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于2016年9月正式發布,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為學生終身發展提供了方向和目標。在職業發展過程中,職業人必須具有比較完善的職業核心素養,以滿足自身的發展需要,比如自我管理能力、職業溝通能力、責任擔當能力(職業道德、團隊合作等)、實踐創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以及互聯網應用能力)等。
在此基礎上,全國很多高校也積極進行了課程思政的研究和總結,形成了較為廣泛的影響。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教育目標是同向同行的,只是培養方式和培養載體有些不同。思政課程是“立德樹人”教育的主戰場、主渠道,但相對而言其他課程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和功能沒能得到有效發揮,沒能形成思政育人合力,沒能充分發揮其他課程的思政教育功能,沒有充分實現“立德樹人”效果。因此,課程思政迫在眉睫。
課程思政是將思政元素潛移默化地融入專業課、通識課的教學過程,是切實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實現“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徑,有利于形成“全課程育人”格局。將專業知識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傳統文化、職業素養、工匠精神、革命精神、科學精神等融合,通過中國歷史名人傳記、老一輩革命家的戰斗經歷、優秀傳統文化故事、當代大國工匠采訪等經典文獻、案例、視頻等,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愛國主義精神、大國工匠精益求精精神、革命傳統教育和中華傳統美德等。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成為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的人才。
課程思政的特點是“潤物細無聲”,不應該教條化、標簽化、功利化。課程思政應該是用隱性的方式進行思政教育,重視“滴灌”,不要“漫灌”,切忌將專業課、通識課上出“思政味”。
二、“職業核心素養”課程思政內容的選取
“職業核心素養”課程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讓學生形成較強的自我管理、職業溝通等能力,使其在未來的職場中能夠很快地適應新環境,并通過不斷努力走向成功。因此,要著重選取以下方面的內容。
(一)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主要包括學習管理、壓力管理、情緒管理、時間管理、計劃管理、職業生涯規劃管理等能力。對于醫學生來說,自我管理能力至關重要。2020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學生上半年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中進行線上學習。雖然有很多學校開設了“線上直播”課程,通過各種在線平臺進行管理和考核,但這也對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學生因為自我管理能力的缺失,導致學習效果大打折扣。通過加強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有助于醫學生堅定學習自信心,提高個人素質。
(二)職業溝通能力
醫學生未來的就業渠道以醫院、社區醫療服務機構以及其他企事業單位為主,面對工作對象時需要有較強的職業溝通能力。在對醫學生進行職業溝通能力培養的過程中,要重視其傾聽、說服與拒絕、沖突處理、贊美等能力的培養,以使學生能夠在日后的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及和諧的醫患關系。
例如,教師可以以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2021年新年賀詞為例,讓學生知道準確的表達能力是職場必備素養,同時幫助醫學生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愛黨、愛國、積極向上的正能量。還可以以“外交官的一天”為例,讓學生明白合理的溝通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的,只有自我強大與完善才能得到公平的溝通環境,同時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三)責任擔當意識
醫學工作者需要有極高的責任擔當意識。在培養醫學生責任擔當的過程中,要重視醫者仁心、團隊合作、質量意識等教學內容的設計,促進團隊與個人共同發展,提升服務質量,倡導環保行動。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大批醫護工作者前赴后繼,體現了廣大醫學工作者強烈的責任擔當意識和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閱讀關于先進醫護工作者的新聞報道,加強對醫學生職業核心素養的培養,強化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在開展責任擔當教育時,可以以“用生命戰斗到最后一刻——林德俊”的事跡為例,進行分析,提升學生的道德規范與自我修為,讓學生認識到偉大科學家的責任擔當與奉獻精神。
(四)團隊合作能力
現代社會各職業、各工種對團隊合作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醫生,在工作中都是以團隊為基本單位進行工作的,成員之間的相互協作在日常工作中常見。能否高效地進行團隊合作直接決定工作能否順利進行,因而較強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成為醫學生必備的能力。
教師可以以《跨過鴨綠江》電視劇片段為例,讓學生了解在物資裝備嚴重缺乏的情況下,面對裝備精良的美帝國主義,偉大的人民志愿軍是靠團隊精神、愛國主義精神和敢于犧牲自我的精神才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教師還可以以眾志成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案例重點培育學生求真務實、實踐創新、團結協作的精神,培養學生踏實嚴謹、吃苦耐勞、追求卓越等優秀品質,讓學生成長為心系社會并有時代擔當的新型高級技能型人才。
(五)實踐創新能力
醫學是需要不斷進行實踐創新的行業。醫學理念、技術手段、儀器設備等的不斷創新,也提醒醫學類高職院校必須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不斷開拓創新,不斷更新理念,不斷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才能為醫療機構輸送合格的畢業生。
因此,要著重從職業價值、信息處理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四個方面對醫學生進行培養。職業價值的培養有利于幫助醫學生堅定職業信仰,使醫學生向著成為專家型、技能型高級人才的方向前進;信息處理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提升醫學生對醫學類相關信息的處理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有利于醫學生提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其處理未來工作和個人發展中的問題打好基礎;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醫學生自我升華,成就事業。
三、“職業核心素養”課程思政體系的構建
第一,根據學生發展和醫院、企業的實際需要,構建融入課程思政的課程標準。
第二,按照工作要求進行課程開發與設計,充分實現課程思政的“潤物細無聲”。
第三,實施體驗式教學模式,注重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在體驗中反思、吸收課程思政內容。
第四,以一體化課程理念為統領,學習即工作,工作即學習。遵循人的認知規律,以學生發展為本,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以項目帶動教學,以任務驅動教學。科學設計教學任務,使教、學、做結合,實現理實一體化。
第五,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滿足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要求,構建自主學習環境。加大教學過程中使用信息技術的力度,開展線上講解、線上示范操作、答疑輔導、作業批改、討論交流、考試管理等一系列網上教學活動。
第六,教學效果評價過程化。重視過程化評價,重點在于評價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根據行動的過程和結果具有開放性的特征來制定多元課程評價標準,重視學生在典型工作情境中的案例學習、學生自我管理式學習及發現、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的評價。
課程思政可以讓課堂更精彩,讓學生更愿意參與課堂學習,進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四、“職業核心素養”課程思政的一些反思
第一,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所以,應發揮多課程的協同作用,增強思政教育全覆蓋的影響力。
第二,要增強教師“立德樹人”意識。教師不僅僅要做到“授業”,更要“解惑”,提高課程思政設計能力。
第三,充分發掘資源,爭取最大支持。積極爭取國家、省市的支持,申請“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做好頂層設計,爭取學校和系部領導等能夠給予較大支持和充分重視。
第四,重視教學方法,靈活施教,潤物無聲。突出“隱性思政”理念,不直接講原理,不要“高大空”,切實做到“潤物細無聲”,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尋找恰如其分的案例,用情感人,以事服人,以文化人。
第五,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科學的評價機制可以做到及時反饋,激發教師與學生的創造力和積極性,同時也能形成一種約束,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素養提升與國家需要、社會需求的關系,為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發展樹立正確的目標與方向。
參考文獻:
[1]王儉樸,田生奎,蘇繼威,等.學科教學中培養高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實踐研究[J].魅力中國,2016(37).
[2]王建永,張軒.職業核心能力研究述評[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
[3]劉鳳英.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12.
(作者單位:泰山護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