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揚
摘 要:鄉村醫生本土化人才是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專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基層健康事業的穩定與否。勞動教育作為學生健康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增強學生扎根基層的信心、鍛造他們的責任感和提高他們的服務能力具有重大意義。在鄉村醫生本土化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融入勞動教育,對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勞動教育? ? 鄉村醫生? ? 基層醫療? ? 社會責任感
課? 題:本文系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長沙市基地2020年委托項目(項目編號2020cssjd29)的研究成果。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為了緩解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短缺和專業度不高等問題,各地相繼開展了鄉村醫生本土化人才培養工作。在鄉村醫生本土化人才培養中,融入勞動教育能夠培養醫學生的責任意識,形成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氛圍,激發他們扎根服務基層的意愿,幫助他們增強責任感,提高他們的服務能力。
一、勞動教育融入鄉村醫生本土化人才培養的意義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大醫務工作者迎難而上、義無反顧,投身一線貢獻自己的力量。這其中,基層醫療衛生工作者發揮了重大作用,做出了重大貢獻。健康中國戰略的實現需要更多高素質的醫療衛生人才的支撐,尤其是基層醫療衛生人才。新冠肺炎疫情提出的新挑戰以及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新任務,都對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勞動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對于鄉村醫生來說,其服務的對象是基層患者,工作環境、工資待遇等較城市醫生有明顯差距,對鄉村醫生的服務意識、服務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也就更加凸顯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一)勞動教育為鄉村醫生本土化人才的培養提供精神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
新時代需要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將勞動教育融入鄉村醫生本土化人才的培養,有利于對學生勞動知識、專業技術和勞動精神的培養。對于即將成為鄉村醫生的鄉村醫學生來說,勞動教育的涵養為其職業認同和扎根基層工作提供了精神支撐,有利于提升他們的職業能力、鍛造他們的職業精神,引導他們在走上工作崗位后能更好地滿足鄉村群眾的健康需求。
(二)勞動教育為鄉村醫生本土化人才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鄉村醫生作為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力量,他們的健康成長關系到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人才的質量,關系到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勞動教育豐富了素質教育的內涵,有利于提高鄉村醫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使他們養成艱苦奮斗的品質,為扎根基層做好準備。
(三)勞動教育為鄉村醫生本土化人才的培養注入活力
醫學教育是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石,勞動教育的融入能幫助鄉村醫學生打開思路,以勞增益,以勞增智,有利于拓展鄉村醫學生的知識面,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引導他們在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后,除了做好常見病治療、健康教育以外,還能致力于攻克醫學難關,為服務基層健康衛生事業注入活力,做出更大的貢獻。
鄉村醫生本土化人才的培養不僅需要提高醫學生的專業技能,還需要培養醫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勞動教育的融入有利于提高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的質量,增強醫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醫學生能盡快地了解國情、社情、村情,從而更好地提高服務基層群眾的能力。
二、勞動教育融入鄉村醫生本土化人才培養的實現路徑
將勞動教育融入鄉村醫生本土化人才培養需要創新手段,既要從管理出發,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豐富勞動教育的內涵;又要從醫學課程設計出發,創新勞動教育的內容和手段,融合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實訓實習、社會實踐等,提高醫學生的服務勞動和生活勞動能力;還要從醫學生自身出發,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水平和情感態度;與此同時,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強化勞動素養考核,讓醫學生親身體驗勞動過程,引導醫學生理解和形成良好的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培養醫學生獨立生活能力和鍛造各方面的才能,以適應將來工作崗位的需要。
(一)從管理出發,豐富勞動教育的內涵
醫學學科不同于一般學科,鄉村醫學生本土化人才的培養,需要遵循教育規律和醫學生特點,著力解決人才培養過程中重專業技能學習輕勞動素質培養、重專業勞動教育輕生活勞動教育的問題。要通過定期的專題講座等活動分享勞動育人的經驗,提煉有效的經驗,豐富勞動教育的內涵,將其常規化、制度化,并及時運用到醫學生的日常教育當中去。同時要注重發揮輔導員的作用,多宣傳推廣一些優秀的扎根基層的醫學生的經驗,發揮勞動教育的獨特育人作用,培養醫學生的勞動素養、責任意識、團隊精神,讓醫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社會價值和使命。
(二)從課程設計出發,設定好目標,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發揮思政課主渠道的作用
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培養醫學生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在勞動教育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讓工匠精神等進校園,營造良好的氛圍,與專業課結合,與思政課融合。重視課程主渠道的作用,靈活運用各種新技術,創新教育方法,通過案例教學、情境教學等打造勞動教育的“金課”。突出醫學生的特點,根據醫學生人才培養目標,找好勞動和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結合點,在專業課程中加大對勞動態度、勞動素養的培養,加強對“救死扶傷的道術、心中有愛的仁術、知識扎實的學術”的培養。此外,還應把職業技能大賽的成果投放到教材里,運用啟發式教學增強課程互動性、即時性、趣味性和吸引力。要通過先進人物的案例鑄牢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偉大的理念,引導學生成長為建設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的優秀人才。
(三)從醫學生自身出發,聚焦問題,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情感態度、能力習慣,加深學生對勞動價值的認識
在醫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著力于培養他們的勞動精神,通過勞動體驗、過程親歷,深化他們對勞動內涵的認同和理解,讓他們明白勞動不分貴賤、崗位不分好壞,促使他們形成情感共鳴與認同。將醫學生平時的勞動表現和事實材料納入綜合素養研究,作為入黨、評優等的參考標準。幫助醫學生培養創造性勞動的習慣,養成勤儉、奮斗、奉獻的勞動習慣,并融入醫療工作崗位中。鼓勵醫學生通過勤工儉學鍛煉自己,弘揚積極向上的勞動精神和認真負責的態度,讓醫學生在勞動中形成勞動自覺,提高他們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著力培養醫學生成為具有高尚醫德、精湛醫術的群眾健康守護者。
(四)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以日常生活勞動、服務型勞動為抓手,構建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的生態體系,增強社會實踐的系統性
要將勞動教育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將勞動養成作為獨立考核項目,計入第二課堂學分。將勞動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統籌安排課內外勞動實踐。校內通過勞動周、勤工儉學等讓醫學生自覺向實踐學習,使他們在參與實踐勞動中得到鍛煉,發揮聰明才智,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校外發揮社會對勞動教育的支持作用,通過搭建多樣化的勞動實踐平臺,深化產教融合,強化勞動體驗,激發醫學生內生動力。持續開展“角色認知”體驗活動,充分調動多方面資源,參加與專業有關的實踐活動以培養醫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提高專業素養,提升專業投入度。鼓勵醫學生通過“三下鄉”實踐及送醫送藥和義診活動,參與公益勞動,感受一線勞動的魅力,在幫助醫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引導他們參與志愿服務,實現勞動教育的勞動與教育的雙向結合,以勞增智,幫助他們加深對勞動價值的理解,增強他們投身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建設的使命感。
三、小結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承擔著服務社會的職能,塑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需要培養大學生的勞動情懷。在鄉村醫生本土化人才的培養過程中融入勞動教育,能夠讓學生通過勞動全面地認識所處的環境以及將來要從事的工作,培養吃苦耐勞和團隊協作的精神,在勞動實踐中磨煉艱苦奮斗、精益求精的品質,服務基層患者、奉獻醫療事業,使其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新人,助推中國夢的實現。
參考文獻:
[1]李杰,劉洋,宋梅歌,等.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專業認同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15,42(6).
[2]李偉明,趙鑫,舒群琴,等.云南省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履約意愿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8,35(2).
(作者單位:長沙衛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