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蓉
(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湖北 武漢 430010)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現代城市濱水景觀設計表現出文化趨同現象。城市濱水景觀越來越缺少當地的文化特色,形成有“綠化”沒“文化”、千城一面的綠化工程。文化作為城市發展的持續動力,對于傳承城市的歷史、展現城市的底蘊、推動城市經濟的持續穩定的發展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本文從實踐出發,從多方面對濱水景觀中的文化傳承予以思考,并運用于松西河景觀設計的實踐之中[1,2]。
項目基地位于湖北省松滋市中心城區一線濱江灘地,設計面積約200 hm2。松西河是城市重要的文化展示廊道,升級灘地濱江景觀,可以形成一河穿城、水清岸綠的城市空間景觀,并對現狀老城區的環境品質提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文化傳承作為城市發展的持久動力,在景觀設計中需要予以重點考慮與運用。松滋特色文化豐富多樣,本項目文化傳承分為時代文化、文化肌理、文化敘事、文化風景記憶、歷史文脈傳承。按照不同的文化類型,將其以不同的形式植入到景觀設計中,賦予景觀以獨特的松滋文化內涵。
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蘊,但是卻經常看到千篇一律的濱水景觀帶建設。究其原因,其實是普通人忽視了文化傳承意識與責任。要形成一個城市的文化氛圍,就必須從身邊的每個人做起,讓文化意識深入人心。只有人人都認識到文化的重要性,才能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影響身邊人、影響下一代[3]。
在項目資料收集的過程中,發現松滋雖然也有很多當地文化,但是分布零散、文化內涵缺乏深度。如松滋的水文化——松滋河,為荊江河段分泄江流的主要河道之一,亦為“荊南四口”之首。主城內的松西河是城市的母親河和主要的自然生態廊道,對保護與改善城鎮生態環境十分重要。但是再想深度挖掘一些文化內涵并與景觀設計相結合卻非常困難。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文化點,并把它用景觀的手法表現出來。
松滋是歷史悠久的釀酒勝地,有“酒城”的別稱,著名的白云邊酒廠就坐落于此。唐代大詩人李白有“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的美酒絕句,白云邊酒由此得名。但是人們在想到酒的時候往往首先想到茅臺、五糧液,很少會第一時間想到白云邊。因此如何有效提升特色文化知名度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在以往的項目中,很多業主會忽視景觀文化的設計。但是松滋業主和文化人卻非常珍視,希望松西河的景觀設計能全面展示他們的文化,并使之傳承下去。可惜項目所在地本身擁有的文化分量不夠,與業主迫切的文化需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是不少項目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當今所處的時代是長江經濟帶開啟生態大保護發展的新時代。長江經濟帶整體的發展以生態大保護為前提,綠色發展成為總體發展基調。現階段中央指出要大力推進綠色城鎮化,保護自然景觀,傳承歷史文化,保持特色風貌,防止“千城一面”。設計應緊緊跟隨時代文化的指引,建設自然與人文相結合的濱水景觀[4]。
據說白云邊酒廠以前是一個小酒坊,原建于松西河畔,因為李白的一句“將船買酒白云邊”而得名。“白云邊”是松滋的文化名片。景觀總體規劃的設計形式,來源于松滋市白云邊酒韻肌理。一屢屢飄飄欲仙的美酒線條流淌形成場地內的道路交通系統,并串聯各個景觀節點,仿佛一杯陳釀的美酒散發出源遠流長的酒香[5],其概念圖如圖1所示。

圖1 酒韻肌理概念圖
傳承松滋酒文化,將松滋酒文化設計成敘事景觀,強調景觀節點的關聯性和敘事性。將敘事文化節點歸納為一條夜泊、買酒、喝酒、醉酒、作詩的故事線,并賦予它們詩意的命名:李白夜泊、賒月買酒、曲水流觴、澄杯醉浪和酒催詩興。
(1)李白夜泊節點溯源曾經李白將船買酒的登岸點,利用雕像石刻等方式再現李白泛舟而上、泊船買酒、對酒賦詩、開懷暢飲的傳說,向游客展示白云邊酒文化的由來。
(2)賒月買酒節點結合基地外白云邊窖池遺址,描繪李白賒月色買酒喝的意境與詩意。
(3)曲水流觴節點因防洪需求,灘地上宜不要有新建的人工水系。所以,以草帶模擬水系的形式,營造一個可以飲酒游戲的活動場地,再現酒仙李白詩意而浪漫的生活場景。
(4)澄杯醉浪節點采用酒韻肌理波浪形栽種紅葉地膚景觀,猶如一縷縷飄逸的酒香彌漫在河灘上,營造一種濃烈而甘醇的回味。
(5)酒催詩興節點布置詩詞景觀廊,展現詩仙李白縱酒賦詩的生動情景和源遠流長的詩詞文化,通過人文與自然景觀的融合鞏固酒鄉松滋獨特的酒韻文化[6]。
文化可以從它所在地域的自然環境發去出發掘。當地特殊的氣候地形、植物山水、水文地質條件從根本上孕育著本地文化的產生和發展,也形成了人們對身邊事物、風景的記憶與習慣。
松西河良好的岸線資源和水資源,逐漸形成了岸邊的碼頭、船廠,人們在這里繁衍生息。松西河濱水景觀設計結合原有碼頭、船廠的位置規劃記憶渡頭、碼頭文化廣場、船廠遺址節點,保留人們對歷史事物的回憶。記憶渡頭保留現有碼頭改造成游船停靠點,規劃水上游覽路線,增加不同觀景體驗。碼頭文化廣場利用反應舊時勞動場面的雕塑紀念傳統碼頭文化,留住鄉愁。船廠遺址在原遺址處布置造船故事的文化景觀節點,或遺址出土的輪船零部件向游客展示舊時造船場景。對于河岸邊兒時玩耍的楊樹林、柳樹林,景觀設計按照其原有的位置進行規劃,成片種植楊樹、柳樹林,形成拂水依風、曲曲垂楊的景觀節點,喚起場所記憶,從而引發鄉愁。結合白云邊文化歷史,成片種植粟谷、高粱等釀酒農作物,以大地田園風景的方式傳播酒文化[7~9]。
地方的歷史文脈主要由該地的歷史傳說、名人古跡、老地名構成。松西河歷史文脈的傳承主要是通過對當地老地名的延續使用和景觀節點化提升來完成的[10]。如青峰山、謝家渡節點是利用景石石刻介紹當地地名歷史故事;新江口(劃子咀)節點,則以“劃子”為原型立雕塑,歌頌最美擺渡人;青果行、洋碼頭節點以歷史畫作作為雕塑原型再現繁華渡口文化,使游覽者觀之有觸、言之有物、聞之有悟;攔龍寺節點保留改造攔龍寺,保留漢傳佛教場所,傳承古色古香的修行之所;鑵匠爐、古磯頭、字紙爐、牟家崗節點作為地域文化標志性印記,采用石刻老地名的方式延續記憶。另外對于當地歷代名人也規劃了名人苑,進行集中追憶展示。遴選松滋當地歷史名人,配合當地水文化、酒文化詩詞,以石像雕塑與詩詞雕刻的形式展示。
自古以來都是以水定城,濱水景觀帶不僅是城市綠色發展的展示界面,而且是提升城市形象、展示城市發展面貌的重要城市空間。利用濱水景觀文化提升,改善濱水空間人文環境品質,促進城市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利用濱水景觀文化提升,為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活動場所,延續歷史記憶與鄉愁。讓水與綠相結合、歷史文化與城市未來相結合,創造出更多富有當地文化特色的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