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連云港市灌南生態環境局,江蘇 連云港 222500)
得益于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環境管理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基層環保管理部門的主要任務是依靠不斷完善的生態環境法律體系來規范企事業單位污染物排放行為,從而維持環境質量。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健全、完善的環境保護法律體系,但是還是有很多的環保管理方面難題需要解決。
環境管理的目標就是為了滿足當下環境治理要求,即不違背管理系統中的其他制度要求的同時,和管理工作一起完成的環境管理問題。環境管理不僅要注重目標的實現,還要注重實施環境管理時候付出的成本,將這個環境管理系統上升一個管理層次,使得環境管理工作達到最滿意的狀態。所以環境管理要保證通過最少的成本投資實現最佳的環境保護的效果。
首先就是需要建立一個相對來說較為健全的環境管理系統。這個管理系統一定要有自己的制度,并應按照這個制度進行工作和環境管理。在管理系統中要設立一個和環境相關的管理機構,同時還要落實每一位工作人員的職責,讓環境管理可以職責到人,使得環境管理的更加全面、具體。環境管理的相關人員一定要按照管理制度推進管理工作,使其工作更加規范化、標準化,從而保證環境管理制度可以順利地進行和開展。
在基層環境管理的過程中政府的環境管理部門所獲得到的信息是不對等的,現有途徑獲取的相關污染物排放信息和企業實際情況不是十分吻合。基層環境管理部門在很多時候難以及時了解企業的污染物排放的真實數據,因而不法企業就會通過不正常運行部分污染防治設施、私設排污口、暗管偷排等方式進行躲避環境管理部門的監管和調查。同時,當前企業污染物的排放數據大多采用自測自報方式,數據的真實性、有效性、客觀性都存在不確定性,這對基層環境管理部門的日常監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當前基層環境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員有敏銳的洞察力的同時,還需要有專業的行業理論知識,即熟悉管理對象的生產產品、原輔材料、生產工藝、產污環節、防治措施、污染排放等各個環節的情況,同時能根據生產情況,推算出實際污染物排放情況,做到科學、精準管理。但現有基層環境管理部門往往缺少這一類綜合能力強的管理人員,老的同志對行業理論知識有所缺乏,剛畢業的高學歷年輕同志,在經驗與執行環境管理要求尺度方面有所欠缺。因此,當前培養基層環境管理綜合型人才至關重要,只有具備了足夠的知識儲備,才能在污染防治攻堅戰中,如期實現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等攻艱任務中發揮作用。
環境管理工作是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本職工作,同時加強環境保護也是每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所以人民群眾應積極參與到環境保護的工作中。只有人人參與,才能更好地推動環境保護事業的良性發展[2]。目前,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十分關注,通過政府熱線、網絡平臺、微信公眾號和來信來訪等途徑反應心聲,但大多數只是對涉及到自身利益的環境問題表示關注,而對一些公共問題,如城區河流黑臭水體、工地揚塵、道路揚塵等公共環境問題,卻熱情不高、參與度不高。人民群眾主動參與到環境保護的意愿不高,有時候甚至認為事不關己或者將其視為政府的事,與個人沒什么關系等。
當前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空前重視,社會各界高注關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但從新聞報道以及政風熱線節目中依然可以看到許多突出的生態環境方面問題,例如小散亂污企業屢禁不止、道路揚塵常年擾民、固危廢非法處置頻發、黑臭水體久治不清等。究其原因,即存在基層環境執法力度不夠的情況,及當地政府、職能部門之間職責不清互相推諉的情形,沒有形成有效的執法合力。
總結可得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是責任體系還不夠健全。目前生態環境系統已經實現垂直管理,但是許多工作依然離不開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的支持和幫助,僅靠單打獨斗,無法做到許多突出環境問題的有效解決。二是監管面廣、量大。當前基層生態環境管理部門或多或少存在執法力量不足的境況,部分地方還面臨人員結構老化的問題,但是隨著碧水、藍天、凈土專項行動的逐步推進,特別是打贏污染防治攻艱戰的工作的需要,導致基層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壓力巨大,往往出現少數幾人需面對上百管理對象的情況,導致環境管理出現一些問題。三是違法方式更隱蔽。當前一些環境違法行為形式上十分隱蔽,常規監管手段無法發現,如廢水、廢氣單次或多次監測都是達標排放,但是從年度排放總量上累積又是超過總量控制要求的。還有一些擅自更換原輔材料、不按要求更換污染防治輔助藥劑、私設暗管等一些環境違法行為,日常監管也較難發現。
一是豐富環境管理渠道和手段。引入現代化環境管理設備,例如在一些管理難度較大石化和鋼鐵領域利用無人機執法取證,針對揚塵污染采用紅外雷達走航掃描,以及利用好在線監測和視頻等監控裝置,及時取得第一手現場真實監管資料,提高生態環境管理效率。二是突出排污許可證在環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目前,《排污許可管理條例》已經正式生效,排污許可證將成為環境管理的重要依據之一,對企事業單位合法排污、持證排污提出具體規定,生態環境管理部門可以通過現場監測、調取自動監測裝置數據等方式進行依法管理。
在環境管理的工作中會涉及很多的經濟類、化學類和環境檢測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所以加強對環境管理人員業務培訓必不可少。增加管理人員生態環境保護管理知識的儲備量,使其運用在環境管理的工作中,讓環境管理工作更加的簡單便捷、得心應手。同時還要定期對階段性工作成效進行績效考核以及獎勵,從而引導和鼓勵環境管理人員努力提升自身綜合性素質,更加適應新形勢的生態環境管理需要。再者應加強環境保護人才引進和儲備工作,通過公務員考試和事業單位招錄,根據地方環境管理實際需要,招錄一批學歷較高、專業緊缺的人才進入生態環境管理隊伍中,建立一支專業化高水平管理隊伍。
人民群眾是基層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重要參與者,各級政府部門和生態環境管理部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強宣傳力度,引導和鼓勵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到環境保護的工作中來[3]。一是充分利用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的方式進行生態環境保護宣傳,不斷引導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和參與。二是積極利用世界濕地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世界水日和中國法治宣傳日等重要節日,通過通俗易懂的宣傳方式法律知識。三是通過生態環境保護進校園、機關單位、企業、農村等“四進”活動宣傳,進一步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宣傳深入人心。
開展各類環境專項行動。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目標,保障人民群眾生態權益不受損害,全面排查生態環境隱患,嚴厲打擊社會關注度高、影響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生態環境違法問題,開展散亂污整治、飲用水源地保護、VOCS專項整治、涉重整治、建筑業夜間施工等一系列專項執法行動,逐步解決涉水、涉氣、涉聲、涉廢等突出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堅決打贏藍天、碧水、清廢、凈土四大戰役。
加強合作,營造良好的執法環境。在散亂污整治、工地碼頭揚塵整治、黑臭水體整治及相關行業專項整治等許多工作中,基層生態環境管理部門都需要當地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不能有單打獨斗的莽夫思維,堅持合作共贏的理念,根據職責分工,各司其職,緊盯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和維護人民群眾合法利益這個共同目標,推動各項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向良性發展。
加大環境執法人員培養和執法裝備投入。當前基層生態環境執法工作面廣量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標準逐步提高,這對環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執法人員的充實和設備的更新就必不可少。根據地方實際情況,一方面想方設法增加人員編制,通過招錄各類人才,引入“新鮮血液”;另一方面加大執法裝備預算投入,購買無人機、紅外雷達掃描裝置、應急監測設備和應急車輛等裝備加強執法力度。
健全績效考核制度。在環境管理的工作中,設立績效制度,用來鼓勵環境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讓他們的管理中更加的認真負責,有利于促進環境管理工作順利進行。對環境管理的工作人員主要進行三個方面的考核:個人的工作表現、團隊的協作能力、工作的態度和積極性[4]。由此調動管理工作人員的價值,實現收益平衡。績效制度要考慮到環境管理部門的經濟狀況,不可盲目進行,而且績效制度是需要時間逐步推進實施。
基層環境保護管理工作不僅要有健全的制度保障還要有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人民群眾的參與,提高人民群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生態環境管理人員也要有專業的知識儲備與相匹配的工作能力,能夠積極妥善處理突發生態環境事件。精準發力,加強對各類企事業單位污染物排放管理力度,有效解決當前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確保人民群眾正當的生態環境權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