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吳江中等專業學校
足球是全球范圍最受歡迎的運動,也是廣大青少年群體最喜歡的運動。我國足球之所以在世界足壇難以立足,其根本就是缺少對青少年足球技能與興趣的培養,不可否認,無論是校園足球開展的情況,還是校園足球文化的建設,我國與足球強國相比,仍是存在較大的差距。為此,我國開始籌建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并規劃了長遠的發展目標,希望通過于此,培養更多,更優秀的足球人才,切實提升我國足球水平。
盡管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中職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開展取得了許多成績,但在具體細化的實施中,卻仍面臨著許多問題,如相關部門不足表現、家長態度不支持等,制約了其發展。針對問題,不能采取“哪疼治哪”的“治標”方法,要通過現象看本質,找出問題歸因,這樣才能探尋發展瓶頸,以此來實施“治本”之法。
當前全國足球特色學校,其組織與管理方式都是遵循“國家行政”隸屬關系,按照“自上而下”的垂直組織與管理方式。這樣的組織與管理看似緊密銜接,層層相扣,但卻是管理錯位,設置不當,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
就以“學生”這一足球活動的主要參與者而言,他們分布在各個中職校園,但“學校”是卻歸當地教育部門所管制。而特色足球學校參加所有與足球相關的活動賽事,其管理權卻在當地體育局,具體細則則是中國足協在操辦,這也造成了“中職學生”與“足球活動”被不同的部門管理,是分開管理,分別統籌。這樣的情況也就催生了其管理的權限與范圍,并不協調的現象。其具體表現為特殊足球學校相關的“人、財、物相脫離”,“責、權、利不統一”,其管理上的缺位與越位現象也就經常會出現,最終導致管理效率低,制約了發展。
追本溯源,就是受到了我國“體育制度趨同”的影響。盡管中職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中的足球活動是“體育+教育”的首次新嘗試,有體育與教育相關部門聯合組織與管理,但在實際的操作中,仍側重體育體制之下的子系統,難以跳出“制度趨同”,因而就成為現在雖和教育相關,卻是體育相關部門主導,中國足協落實的管理制度。
足球特色學校的創建目的,是為國家足球項目儲備人才。但細化來說,其目的是推廣普及,還是部分提高,自足球特色學校建設之初,就爭論不休,尚未定論。不過通過近幾年的運作實施來看,還是偏向于“部分提高”。
以蘇州市吳江區的中職特色足球校園來說,大到中央,小到地方的相關部門,其工作內容都是圍繞著“校園足球聯賽”開展,如聯賽組織、球員注冊、球員評估等,其目標是在聯賽中對于優異的運動員,發現并培養,使之為國家效力爭榮。這樣的教育理念具體落實到了各個中職校園中,學校的領導與足球教練員,也是帶領校隊成員,到處參加比賽。這樣的措施反而忽視了校內足球運動的推廣與普及。一個學校的學生成千上萬,能參與校隊的人數卻僅僅十幾、二十人,雖說是中職校園冠名以“特色足球校園”,但實際參與足球運動的學生仍是少數,這樣的“特色足球校園”與其他學校也就沒有了差別,就沒有了創建的意義。
究其因素,是對其發展目標的偏頗認識與單一操作。從發展目標來說,特色足球校園擔任著發現與培養足球后備人才的重要職責,但特色足球校園仍屬于教育教學,雖是側重足球,但教育的根本目仍是“以人為本”。再從操作層面來說,在“人才培養”視域下,對于特別有天賦的學生來說,“發現與培養”就成為特色足球校園的重要發展目標之一,然而只是讓學生“訓練——比賽”,簡單重復,機械操作的方式,勢必也就走向了“應試”教育道路。
中職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作為一種新生教育形式,相關政策與師資力量是其發展的必要前提,以此才能夠為其發展保駕護航。現階段,國家體育局、教育局等相關部門為此定制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與相關的規定,但在具體的實施中,仍有不足的表現。
一方面,中職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作為一項系統、長期工程,涉及面非常廣,這也就造成了現有的相關政策并不夠細化,在全面性與可操作性上存在不足。以實施方案中教師培訓合格后,為其頒發合格證書,以此來激勵與鼓勵教師教學的積極性。而在蘇州市吳江區的“特色足球”中職校園,將近60%比例的教師,在培訓合格后,沒有相關證書。這也讓政策成為“一紙空文”。
另一方面,相關政策的缺失,導致了優秀足球教師的缺乏。如,當前的定點學校足球教師數量與水準都相對有限。然而部分優秀的足球從業人員,有其心教學,卻因為“學歷”未達到標準而被拒之門外。“足球特色學校”,足球教學是其特色,但相應的足球師資團隊卻仍是以往的評選方式,并無特色可言。
從“管理學”的視域出發,領導者其決策行為大多是責任約束、權力保證與利益的推動。為了保證中職校園特色足球學校的相關決策行為的科學性與合理化,就應建立與之發展相匹配的責任與權力。由此,也勢必要解放思想,跳出束縛,擺脫體育制度的“制度趨同”影響,明確、突出教育部門的主體位置,建立由教育部門主導,體育部門、中國足協支持,“教體共管,以教為先”的相互協調配合體制。之所以明確教育部門的主體位置,是因為學生分布在各個中職校園中,他們努力學習,都希望成為專業的足球運動員,但能成為的畢竟是少數,大多數學生還是以其他方式開啟未來,由此,文化專業教育,還是中職校園特色足球學校的主旋律。再者,體育相關部門在足球技術、賽事經驗等方面,擁有著很大優勢,體育相關部門對特殊足球學校的建設與發展的支持是無法比擬與不可替代的。
對于中職校園特色足球學校的發展目標等,是實現其良性、持續發展的邏輯起點,要擺脫其認知錯誤與定位誤區,就要深刻理解其建設背景與戰略內涵。中國男足的長期萎靡,職業聯賽的混亂現象,青少年數量的急劇縮減,都是其建設的背景把我國足球發展落實在青少年,夯實足球在我國的發展基礎是戰略內涵,因此,中央領導也對此明確指出特色足球學校的發展定位,即“堅持體教結合,大力發展校園足球”,這也是我國目前足球現狀改變的唯一方式。由此,現如今中職校園特色足球學校發展的目標,要從“提高”與“推廣”兩個方面進行。其一,是按照以往經驗,選拔校內優秀人才,參加區、市、省、國際等大型青少年足球比賽,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比賽經驗,獲取足球技能。其二,不能忽視校園足球文化的建設,惠普大眾學生,既要增強學生的體制健康,也為校園足球對的人才選拔積攢后備力量,以此可以讓青少年足球人才的選拔形成良性的、可持續的供給系統。以蘇州市吳江區的部分中職校園來說,較為重視“校園足球文化”的建設,如在學校中開展以班級為單位的校內足球聯賽,在某一特定時間舉辦校園足球文化藝術節,在校園內組織由學生領導不同的足球社團等形式的校園足球文化活動,促進足球在校園的推廣與普及,讓足球特色學校的構建得以深化發展。
足球教師的團隊建設與專業素養是足球特色學校開展的必要前提,教師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足球技術指導,還能夠為學生樹立榜樣,讓學生對足球產生正確的看法與特殊的情感。由此,要不斷強化中職校園足球教師的專業素養:一方面,內部發展,中職學校為足球教師提供外出學習與自我提升的機會,讓本校足球教師的專業能力與教學素養得以提升,得以深造。以蘇州市吳江區的部分中職校園來說,就采用“外送與內引”的措施,外送,是將校內教師送去出,派遣校內足球教師到外學習,借鑒其優秀的發展模式與新式教學理念。外引,就是誠邀優秀的教育專家、足球教練等,對本校教師進行教法指導,讓本校足球教師的理念得以革新,教法得以多樣。另一方面,外部發展。誠聘足球專業的相關教師,如退役足球運動員,優秀的足球教練等。對于特別優秀的足球教師,放寬其招收條件,如年齡、學歷等以此來增強本校師資團隊,推進中職校園特色足球學校的發展。
部分家長送孩子就讀中職校園,就是為了讓學生掌握一技之長,將來能夠自食其力,有所發展,以此來看,中職校園的學生不比小學、初中等特殊足球學校,具有其特殊性,家長反對的聲音也較為強烈,這也制約著中職校園特殊足球學校的建設與發展。由此,勢必也要獲得學生家長的認同與支持,讓中職學生能夠安心練習足球,促進自身能力的提升。以蘇州市吳江區的部分中職校園來說,就較為注重家長的態度。如學校在組織各類足球競賽活動中,就會誠邀學生家長親臨觀看,既讓家長能夠感受孩子在綠茵馳騁的颯爽英姿,感受孩子在比賽中的拼搏與努力,感受孩子對足球運動的喜歡與熱愛,進而打破自身的傳統態度,轉變思想,對孩子給予大力的支持。
總而言之,中職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建設,足球活動的發展,并不是一個人,一項條令、一種舉措就能夠優化與完善的,是需要各個相關部門的人員共同協力,這樣才能對現有的問題進行解決,突破瓶頸,尋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