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
在網球學習中,移動步法教學有重要的作用與意義,但移動步法教學效果卻不夠理想,而且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在教學初期,很多教師一般不是很重視移動步法。此外,學生對移動步法移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加之移動步法練習較為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這種教學模式存在明顯的局限性,不利于提高教學水平。
通過文獻、期刊、INTERNET 檢索,系統查閱與收集有關網球移動步法訓練的相關資料,查詢有關移動步法訓練方法的論文及專著,為本文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運用觀察法對高校學生的移動步法進行資料收集與整理,并對網球專項老師進行訪談,獲得相關教學經驗。
網球移動步法含義為在網球運動過程中,腳步移動的方法,這種運動表現出一定隔網對抗特征,需要網球參與者在一定的空間場地內擊網球。在場地上進行前、后、左、右不同方向急停急起、變向、奔跑、擊球,只有速度和體能,沒有合理的步法,是遠遠不夠的。運動員在比賽時除發球、接發球外,一般的擊球都是以底線中點為中心點進行各個方向的移動和回位的。此外,運動員在回擊來球時盡量要求在最佳擊球點,以獲得主動,因此步法的調整——小碎步異常重要。因此合理的步法至關重要。
網球運動中移動步法種類很多,在選修課的學習過程中經常用到的步伐主要有跨步、分腿墊步、交叉步、并步。
跨步:這種移動步伐的方法為一腳蹬地移動后,另一個腳向著移動方向跨步,接著蹬地腳隨后跟上半步,且移動重心至跨步腳。
分腿墊步:雙腳開立略寬于肩,在腿的作用下適當的小跳。有利于改善運動的靈活性,可以為各方向的移動提供支持。
交叉步:移動過程中,左右腳交替向著不同的方向移動,在進行網球擊球時,腳朝來球方向跨步,和另一個腳形成交叉,另一腳再進行同樣的換步。這種移步方法對發力進攻可起到一定促進作用,實現難度相對大,對腰和髖等的協調與配合有較高的要求。
并步:這種移步過程中,一腳先向另一腳并半步,另一腳則根據球的方向進行移動,而滿足擊球相關要求。
1.移動步法與身體素質的關系
移動步法移動過程中需要利用到地面對腳底的反作用力,身體狀況和肌肉用力情況對反作用力有很大影響。在肌肉收縮基礎上形成作用力,控制移步相關的速度、力量等。身體素質是移動步法的基礎,也對移動的目標實現情況有直接的決定作用。專項素質訓練過程中,應該重點分析的因素為動作結構和用力方式,且據此進行對比并選擇適宜的訓練手段,為其后的移動步法目標的實現提供支持和依據。
2.移動步法與重心的關系
在移步過程中應該先進行重心移動,進行力學分析可知承重的腿可以蹬、輾、踏、跳,卻無法進行移動。重心移動時快速平穩,迅速擊球。在雙腳的變換基礎上實現支撐和平衡。移動時,一般小跑動而大擊球,大跑動而小擊球,也就是靈活地進行動作調節,且快速移動重心,這樣可以提高運動的敏捷、靈活性。由此可判斷出在這種運動過程中,移步的關鍵在于重心的變換。
3.移動步法與擊球動作的關系
網球基本技術可具體劃分為兩個:一是擊球動作技術,二是移動步法技術。在擊球時應該選擇適宜的步法,在步法移動基礎上搶占有利位置,滿足擊球相關要求。不過應該將良好的擊球動作技術和準確的移動步法技術結合起來,在教學各環節,都應注重擊球動作與移動步法的結合,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靈活調節。
網球運動的步法特征相關情況具體如下;其一為快速性,在步法移動過程中,為準確及時地擊球,就應該確保移動的快速性。其二是準確性,這種特征和擊球的技術存在密切關系,在運動過程中快速奔跑到位后應該進行小碎步調整,在此基礎上確定出最適宜的擊球點。應該將步法和擊球技術訓練適當結合,使教學和訓練和實際的運動比賽盡可能地接近。
網球運動的特點是快速、多變、與對手之間保持的距離短、球來回穿梭次數多、移動頻繁。比賽過程中,要想提高擊球速度和力度,有效提高獲勝的概率,就應該使自己處于理想的擊球位置,可以在適當的移動步法調節基礎上,占據最佳的擊球位置。
為高效地將各技術動作銜接起來,就很有必要準關聯移動步法移動的各環節,為各項戰術的順利實施提供支持。
在網球教學中,準備姿勢和移動步法移動發揮了重要作用,是網球擊球環節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許多學生容易犯以下錯誤:
第一,做準備姿勢時兩腳站位開立過窄膝蓋不彎曲,這和認識不到位存在密切關系,這樣的準備姿勢不利于進行下一個移動步伐的啟動,身體重心過高、反應慢,經常容易打不中球。
第二,兩腳成外八字,姿勢僵硬,在移動過程中很容易產生重心不穩的現象,同時啟動慢和無法及時移動到位。原因在于學生沒有正確的認識動作要領,且缺乏練習。
移動步法包含的內容很多,如重心變換,移步方法、準備姿勢、腰的靈活性等,這些直接決定了移動的到位率。移動步法運用的正確,就可以加快移動的速度,保證合理的擊球位置,提高擊球的效果,發揮自己的優勢。移動步法是網球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實際的教學經驗,對學生移動步法移動的易犯錯誤做了以下總結:
第一,移動時啟動慢,沒有快速及時地到達擊球位置,這種情況下一般無法做出正確擊球動作,而對命中率產生一定影響。出現這種錯誤的原因在于對移動步法沒有明確清晰的認識,相應的重心變換也不到位。
第二,判斷準確性差,移在移動時表現出一定盲目性,移動也不靈活,其產生原因在于沒有明確判斷出來球應變情況。
網球教師在對高校學生進行網球教學時,必須注重擊球動作與移動步法的結合教學。在訓練過程中應該同步的做好手臂手腕上以及相關移動練習,且進行適當強化,使得學生對移步法有很明確的認識。
針對上述網球移動步法練習的易犯錯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講清要領,教師做好示范動作,且強調學生在練習中掌握動作要領,合理的控制兩腳的間距,含胸收腹,前腳掌內側著地,然后適當的移動。
第二,在平時訓練時,應該適當地進行原地微動訓練,小步跑聽口令訓練,也保持兩人一組進行互相觀察糾正,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習和訓練的效果。
第三,移動前,上體前傾,兩膝保持彎曲,在運動過程中通過前腳掌著地,提高下肢的運動彈性,在進行這種移動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保持身體重心的迅速轉移。養成及時蹬地習慣,更加準確高效的判斷。
第四,多以視覺信號以及口令的模式來開展訓練,從而提高學生判斷的靈敏性,且通過不特定的回擊各種來球而提高移步訓練的效果。平時的練習過程中,應該適當的保持注意力集中,眼睛緊盯球,且基于對方的擊球動作,拍面角度相關的參數進行判斷分析,而提前預判斷來球的落點和旋轉情況,從而有效的提高判斷能力。
從技術角度進行分析可知,網球的初級學習時,應強化一些基礎的動作,如準備姿勢、移動步法移動等,接著學習擊球動作。從思想意識角度分析,需要克服懶惰和僥幸心理,扎實的進行各方面學習。從教學方法上方面看,應該適當的 提高教學的靈活性和針對性,可結合教學要求而開展相關輔助性的移動步法練習。此外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而相互學習改進,提高學生的移動步法移動能力,具體步驟如下:
(1)將學生分成若干組,在一定口令指揮下做出各種動作。
(2)結合揮拍進行移動步法練習。
(3)3-4 人一組,一人供球,其他的人按照順序而開展托球練習。
(4)對墻擊球移動步法練習。
(5)在素質練習的同時進行步法訓練(側身跑、蛙跳、跳繩)。
對網球運動而言身體素質的練習也有重要的意義,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應該示范提踵屈膝略內扣,上體前傾相關的動作,且進行動作要領的講解,使得學生同學習而訓練下肢力量、同時也提高運動的靈活性。此外在各種運動情況下都要求學生集中精力,做好各方面動作,盡可能的避免出現失誤。
此外,由于移動步法移動練習訓練的是神經速度反應,應該盡量在每次課的開始階段安排與此相關的訓練,在移動過程中告知學生注意兩臂位置情況,為準確擊球提供支持。日常學習和訓練時,應該養成擊球后姿勢還原的習慣。對不同類型的來球進行準確的判斷分析,而做出正確的擊球動作。靈活地移動重心,且控制各種情況下身體重心都保持平衡,此外還應該重視手臂的協調性,為實現擊球目標打下基錯。
綜上所述,在網球運動過程中,移動步法是非常重要的技術環節,其對技術動作以及比賽結果都會產生影響。本文對網球教學中移動步法相關情況進行研究,認為在進行這方面教學時,應該依據的原則為循序漸進、由簡到繁、由易到難、且適當地反饋和修正。這種訓練并非保持固定的模式,而是通過訓練而形成正確的腳步移動技術,為正確的擊球提供支持,教師也應當根據同學們練習的實際情況,加強指導,而提高學生的網球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