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剛(中安信資(新疆)燃氣節能有限公司,新疆 巴音郭楞 841000)
石油化工行業從物料、生產工藝到產品都客觀涉及“兩重點以重大”,企業在生產管理過程中,對客觀存在的安全風險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風險防控措施,各保護層有可能將逐層擊破最終形成事故,給企業帶來不可承受風險損失。在危險化學品領域推動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AI)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安全生產管理的深度融合,是推進危險化學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戰略選擇,對推進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管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高效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1]。
石油化工行業從原料、副產品、產品等物料,很多都涉及國家重點監管危險化學品,其揮發氣相極易形成爆炸性云團。而石油化工行業的集中儲存情況形成的重大危險源,在生產過程中成為的客觀存在的第一類危險源,給企業及周邊環境形成了一定的嚴重威脅。
石油化工行業的工藝過程基本都涉及如加氫、裂解、氧化、烷基化等國家重點監管化工工藝,生產過程本身就具有較高的危險性且操作難度較高,因此對工藝設計、“三同時”設計、施工安裝與試車、試生產等環節提出了更高的安全監管要求,盡量避免石油化工生產過程中人身傷害與財產損失。
在實際生產含管理工作中,由于人的不安全因素對客觀存在的第一類及第二類危險源的安全風險進行了放大,具體分析有以下5個方面[2]。
(1)信息傳遞效率低下。安全管理是一項非常嚴謹、細致的系統化工作,目前各企業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基本以紙質資料傳遞業務信息,造成工作傳達效率低下,對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時效性形成遲滯影響。
(2)安全管理工作跟蹤落實不力。企業在生產管理、設備管理、安全管理、人力資源、財務等業務工作中,各類管理工作的計劃,由于缺乏工作提醒、上級信息反饋和有效監督,安全管理工作事項容易受到個人主觀因素的影響,對安全管理工作執行力造成偏離。
(3)缺乏系統性安全統計分析。危險化學品行業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基于風險的安全管理,是橫到邊縱到底、全范圍無死角的風險辨識與隱患排查治理。從系統性風險辨識到安全檢查表單的制定,從組織開展安全檢查到隱患分級治理,其過程復雜且細致,在現有信息傳遞條件下,難于形成扎實落地且系統化的風險管控隱患排查治理雙控機制。現有信息傳遞及管理模式下,很難對對龐大的數據量進行結構化、系統化的歸納整理,很難有效地對一段時期內的安全問題進行細致的系統性分析,找出生產技術管理、設備設施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癥結所在,從而導致PDCA得不到有效持續改進。
(4)安全信息無法實時共享。安全管理工作過程中需要歸檔保存大量的過程記錄,但多數安全監督管理的數據信息依然停留在PC端,安全信息數據交流較為滯后,管理過程中的安全風險不能得到及時辨識與防控,增加工作人員的重復性工作量,不利于提升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都有可能導致生產環節中出現各種不規范的現象,最終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
(5)培新教育成果缺乏有效傳承途徑。從安全管理體系角度出發,安全培訓工作涉及生產、設備、安全等專業,涉及專業面及知識量比較廣,在實際的宣傳培訓教育工作中,各專業知識與工作經驗都仍停留在理論階段及個別專業人員PC端,無法形成有效的專業知識共享、傳承和積累,對于企業管理的提升與發展形成制約,管理機制上不夠完善導致企業安全管理效率過低,也會導致部分安全事故的發生。如何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機制對第一類及第二類危險源進行有效的安全管控,成為危險化學品行業安全生產管理永恒的主題。按照安全生產管理體系來分析,主要體現在適用法律法規、組織架構、安全生產責任制、管理制度、風險辨識與隱患排查治理、培訓及效果評估、特殊作業環節安全風險管控、檢維修等環節。
在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運用5G+工業互聯網對安全管理要素進行信息化、智能化,例如可以對MSDS、工藝技術、生產管理、設備管理、變更管理、作業過程安全管理、監視測量及檢測檢驗、評估評價等環節,建立詳實的安全信息數據庫并實時動態跟蹤和更新,加強安全監管信息應用提升各環節的安全保障能力、人員安全風險防控能力、應急事件處置能力,建立科學有效的現代石油化工企業安全管理體系[3]。
以現有重大危險源風險監測預警系統溫度、液位、壓力、可燃氣體濃度等參數為基礎,結合企業5G+工業互聯網設備信息數據庫,對重大危險源屬地內的作業活動、安全設施狀態等進行實時監控智能分析,在重大危險源安全風險預警模式的基礎上完善企業的安全風險監測機制。
(1)風險防控5G+信息化管理。企業可發動全體職工以智能引導模式結合企業實際生產管理,對生產工藝過程、設備設施、作業活動、安全管理等開展風險辨識和分級工作,形成企業信息化、數字化和網絡化的崗位風險分級管理數據庫,確定各層級風險分級管理責任清單,按照分級治理原則對高風險進行相關責任人信息推送預警。
(2)安全檢查工作5G+信息化管理。根據《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導則》及企業《安全檢查管理制度》的管理要求,在信息化系統中建立企業各項安全檢查工作計劃、檢查內容,并及時進行信息化提示、警示及向直屬領導等進行信息推送,聯動安全績效考核模塊促進安全檢查工作落實,對檢查問題的填報可直接鏈接至隱患分級治理模塊。
(3)隱患排查治理工作5G+信息化管理。通過隱患“五定”及分級治理模塊信息化建設,各隱患按照分級治理原則自動推送至班組長、技術員、車間主任、廠長、總經理、董事長等各級責任人,打通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最后一公里”,形成責任落實墨跡化管理。通過對危險源辨識風險防控、安全檢查工作落實和隱患排查分級治理機制的信息化、數字化和網絡化,進一步細化和落實企業各崗位人員的安全管理責任。
培訓教育5G+信息化管理工作,不僅適用于企業一線員工的新員工三級安全教育、老員工復訓及轉崗培訓,也適用于企業業務部門負責人、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公司主要負責人等中高層的培訓工作,同時也可擴展至承包商、供應商等相關方的培訓工作,達到即時培訓、即時考核、即時形成培訓效果評估。
在建立完善企業各專業培訓教育信息庫的同時,可以利用VR等數字技術對員工進行全景式和沉浸式的培訓以提升員工的專業素質。在定制培訓軟件的過程中與政府安監部門溝通預留接口,保證培訓考核能夠適時上傳到政府的應急管理部門。
企業可將特殊作業管理制度中的各項規范、要求、條款及作業審批許可條件電子化、程序化,特殊作業環節各責任人對現場安全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核實、上傳現場照片等附件,在滿足全部作業安全條件之后,在手持端或PC端進行作業許可簽發。在特殊作業現場設置監控設施進行實時監督檢查和確認,對作業過程中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等違規情況進行預警提示。通過對特殊作業全程進行過程和痕跡管理,結合5G+工業互聯網建設的設備設施信息數據庫中聯鎖摘除、恢復、變更、電氣儀表的實時狀態,從而實現特殊作業申請、審查、許可、監護、驗收全流程信息化、規范化、數字化、網絡化、程序化管理。
將涉及安全生產目標指標的定期考核、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修訂、培訓教育、預防性檢維修、應急演練等計劃性工作統一納入信息化、數字化和網絡化管理,促進溝通協調及管理工作效率,提升企業安全管理工作執行了。
企業在開發5G+工業互聯網安全監督管理方面不僅限于以上應用場景。對各應用場景中的實時數據進行統計、職能分析和計算,能夠獲得企業安全生產風險閾值,形成安全生產預警指數鐳射圖等定量化展示;能夠有效地對生產現場進行實時、可視化的監督管理;能夠確保安全監督管理要求在現場得到有效落實;同時也能分析領導與管理層所重視的各項KPI指標并實現有效利用;可實現對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過程中的不足與短板及時進行防范、補全與加強,以達到PDCA持續改進的效果。通過5G+工業互聯網安全監督系統的運用,對于企業安全監督管理人員而言,能夠讓他們第一時間接收任務的時間、地點、流程并及時工作,有效提高工作目標的準確性。在發現問題時可第一時間進行錄入、上報及信息推送,讓監督工作能夠更加高效地開展。
在石油化工行業不斷快速發展背景下,安全管理工作也愈發呈現出其復雜性和多樣性,使得企業對安全管理模式不斷進行有效的探索與創新,采用現代信息化手段提高安全監督工作效率成為一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