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雨瀟
(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89)
隨著工業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水平的提高,塑料制品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于此同時,廢舊塑料的不斷增加,也在嚴重地威脅著我們的生存環境。基于循環經濟下的廢舊塑料再生利用,能夠有效地緩解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成為時下火熱的新興產業,既可以保護環境又可以實現循環經濟,發展潛力巨大,未來將會成為利國利民的環保產業。
從循環經濟角度出發,廢舊塑料制品的再回收已經成為緩解資源壓力的重要產業之一,同時也能減少塑料制品對環境的污染。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塑料制品以價格低廉、輕質、方便、可塑性強等特點被大量的生產和使用。調查顯示,每年全球塑料制品的生產量超過1億t,如果這些塑料全部投入到自然當中,所產生的污染難以想象,但是如果將這些廢舊的塑料制品進行回收再利用,所創造的價值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世界各國正在利用廢舊塑料制品進行資源的再生和二次開發。
我國在近些年的塑料制品的產量已經領先各國成為第二的國家,但是隨著石油價格的不斷攀高,導致塑料制品產業的利潤變得越來越少,因此我國政府開始鼓勵廢舊塑料的回收再利用,具體措施是實行垃圾分類處理,將回收的廢舊塑料經過回收體系,進行二次資源的再生。我國的廢舊塑料制品材料的再生利用產業逐漸擴大,形成了良好的商業模式,通過不斷的發展,已經成為集回收、加工、市場交易為一體的環保型產業經濟。廢舊塑料再生利用產業已經遍布全國大中小城市,參與的人數也是眾多。其中包括加工企業的員工、個體回收商戶、農民、投資商等群體利用自身的資源,為廢舊塑料再利用和環境保護做出了應有的貢獻[1]。
石油作為不可再生資源,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石油的開采和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國正處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階段,面對日益嚴峻的資源現狀,如何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選擇更加環保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經濟發展模式,使不可再生資源盡可能的減少使用,開發新能源進行廢舊資源的再利用,已經成為人類所共同面對的問題。
從“十六大”召開以來,明確提出了建立科學發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發展循環經濟不但實現了資源的再利用,而且還踐行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發展目標。面對著嚴峻的資源現狀,我國政府樹立了科學發展的觀念,循環經濟的提出將會代替傳統經濟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國通過不斷的努力實現了經濟的高速增長,但是對于資源的依賴性較高,因此耗費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資源。一個國家能夠得到持續發展離不開資源的永續利用,面對資源被大量的消耗使用,我國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發展循環經濟,既要保證經濟的平穩增長,又要兼顧環境保護和資源的合理利用,充分認識到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性,堅持走資源再利用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于經濟的增長極為重視,可卻忽略了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的重要性。“十六大”以來,我國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成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目標。注重經濟的發展忽略了環境的保護帶來的是環境被污染、破壞,人們生活質量和健康沒有了保證,為此國家還需支出大量的資金進行環境的治理,可謂勞民傷財。發展循環經濟是減少環境污染、增強環保意識的重要途徑,也是可持續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
目前對于廢舊塑料的再利用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焚燒法,其主要方式是通過焚燒廢舊塑料獲得熱能。其中一項先進的回收技術是利用廢舊塑料作為補充燃料與其他的燃料混合使用而生產出蒸汽,這項技術是通過對氫化物的反應或者是進行無氧條件下的分解,獲得可燃性的氣體或者是其他可焚燒的可燃物,再進行焚燒收集熱能。該項技術的優點是可進行大量廢舊塑料的燃燒、成本低、效率高可以廣泛使用。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點,例如后期可能會產生有害的污染物,如多環芳香烴化合物以及一氧化碳氣體、HCI、HCN、氰化物等。另外在燃燒的過程中會產生重金屬化合物,隨著廢氣排放到環境當中污染環境。針對上述問題,采取了廢氣排放治理辦法,可有效降低產生的污染。雖然焚燒技術實現了熱能的回收,但在實施的過程中依然產生了污染環境和資源浪費的現象,對于燃燒后的廢渣處理也是重要的問題[2]。
廢舊塑料直接利用是指進行物理加工對廢舊塑料進行清洗、碎化塑化成型后即可直接使用,或者是通過與其他物質混合加工后進行使用。該項技術對環境不造成污染,被廣泛地研究使用。例如:磨蝕劑是利用廢舊的硬聚氨酯泡沫進行充分的粉碎添加到清潔糊中所得到的;將廢棄的固體塑料粉碎添加到樹脂溶液中增強物理性能;物流當中經常使用的填充緩沖材料是將聚氨酯泡沫粉碎后獲得的;將廢舊塑料粉碎后代替焦炭作為煉鐵燃料使用等。這些都是經過物理改良不會產生污染,而且制作成本低、操作簡單可廣泛推廣使用。但也存在因為是廢舊塑料的原因,導致物理性能稍差的問題,只能應用在對力學性能要求較低的領域。
針對上文中的力學性能較差的情況提出了物理改性方法。物理改性是通過物理方法對廢舊塑料進行性能的改善,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改性方法。
(1)填充活化無機粒子。該方法是通過添加活化無機粒子在廢舊塑料當中,以此來提高廢舊塑料的溫度性能。具體方法是將適量的活化無機粒子添加到廢舊塑料中,再利用活性劑進行表面的處理。
(2)韌度增加改性。由于需求的關系需要有一定韌度的廢舊塑料,因此將具有柔性鏈的廢舊塑料進行韌度的增加改性,通過添加剛性的粒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苯乙烯使柔性鏈單體具有一定的韌性,從而滿足韌性需求。
(3)強度改性。通過添加纖維來增強高分子廢舊塑料的強度,使其能夠應用在強度較高的領域當中,例如工程材料就是利用添加纖維到樹脂當中實現了高強度的改變。此項技術具有廣袤的發展前景,拓寬了廢舊塑料制品材料的再生利用之路。
(4)聚合物合金。為了改善聚合物的性能,通過在熔融狀態下使兩種以上的聚合物進行共混而獲得的聚合物,既是合金法。重點是需要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聚合物,提高共混物的相容性,改善不同聚合物間的粘結力不良而導致力學性能較差的問題[3]。
為了改善廢舊塑料再生材料的性能,可以適用于更高的質量要求,實施廢舊塑料化學改性也就是化學反應進行性能的改善,提高其附加值。化學改性的方法雖然有很多種,但是化學改性的核心是在舊塑料的大分子鏈上或各鏈之間發生的化學反應。具體的實現方法是通過反應基團進行二次反應,或者在某個鏈上添加支鏈,亦或者是通過大分子鏈反應基團進行化學反應,從而形成了交聯的結構。本質是原來的廢舊塑料中的分子結構發生了改變,使其自身的性能具有較高的抗沖擊性、優良的耐熱性以及抗老化等特點。
光降解技術的原理是在廢舊塑料高分子聚合物中添加光敏性的物質或者是在高分子鏈中引入光增敏基團,使其在吸收紫外線時大分子鏈斷裂變成低分子質量化合物,通過化學反應變成新一類的塑料。前者反應的實現是通過添加光敏劑在光的照射反應下分離成自由基,以此形成分子量的連鎖反應達到降解的目的;后者是通過引入光敏基團達到降解目的,由于自身的可降解性可以被微生物吸收,因此該項技術更加環保。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已經將重心放在生物降解廢舊塑料和通過光與生物聯合降解廢舊塑料[4]。
我國每年對于塑料制品的生產量非常巨大,如果能將這些廢舊塑料進行回收再利用,所創造的經濟效益也是非常客觀,對于減低環境污染和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都是有很大的幫助。雖然我國已經建立了龐大的廢舊塑料再生網絡,而且參與的人數眾多,但是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1)“十六大”召開以來,國家鼓勵個人、個體商戶、企業投入到廢舊塑料產業循環再利用的浪潮中,這就導致了行業的門檻較低,隨著產業的推廣和發展有更多的人和企業投入當中,在缺乏正確的引導情況下形成不了大的規模,而且收效甚微。
(2)為了謀取更大的利益,某些企業存在著不規范的行為,使廢舊塑料沒有被真正的循環再利用,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沒有經過嚴格的處理直接排放到自然環境當中,造成了環境污染。這就違背了循環經濟廢舊塑料再利用的原則,產生的惡劣影響也是較大的。
(3)廢舊塑料的回收再利用,參與的人群大多數是文化水平較低,而且使用的裝備和技術相對落后,如果未經過正規的培訓,可能出現再生塑料的質量和再生利用的效率也不高的情況。
(4)投身到廢舊塑料產業的企業眾多,經常出現惡性競爭的事情,為了賺取最大的利潤和違背行業規范,導致整個行業的整體氛圍逐漸利益化,形成了惡性循環。各個企業不再是比再生材料的質量和效率,造成行業無序從而制約了循環經濟的發展[5]。
大多數投資塑料再生產業的企業,存在盲目跟風技術和設備投入力度不夠的情況,如果只是將塑料再生產業認為是簡單的生產加工,在企業各項投入上沒有重視,也就不會創造出良好的經濟收益,衍生出的問題就是企業倒閉,形成大量的設備閑置浪費。為此,政府要正確的引導企業進行廢舊塑料再生的投資,并在政策上給予相應的支持,逐漸使企業形成規模,實現幫帶的作用。
由于對廢舊塑料再生的宣傳不足,導致很多人對于廢舊塑料再利用行業存在偏見,不利于行業的發展。廢舊塑料再生利用作為一種新能源,解決了塑料與環境產生的矛盾問題,為能源的節省和環境的保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作為環境友好型材料,由于不當的處理方式和日常不規范使用,以至于出現了污染環境為大自然抹黑的事實,致使有人對于塑料制品開始責難,說出塑料威脅論等輿論。其實塑料制品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產品,通過對廢舊塑料的再利用,可減少環境的污染,但是也要正視塑料制品可能產生的污染。
南方沿海地區對于廢舊塑料再利用的需求較高,因此促進了市場的繁榮發展,形成了眾多的產業連鎖,對于廢舊塑料再利用的投入也較高,相對的產出效益也非常理想。在這種良性循環的發展下,使廢舊塑料再利用的設備和技術都能保證及時的更新。相比南方,北方的市場相對冷淡,投入和產出也相對較少,導致技術和設備的更迭速度緩慢,廢舊塑料再利用的產業發展也相對落后,為此可以通過政府的引導和扶持推進中小型企業的快速發展,從而形成大規模的產業鏈條,營造良好的產業氛圍。
廢舊塑料制品材料的再生利用發展依然潛力無限,需要毫不動搖地堅持走循環經濟的路線,積極改革和創新再生技術,具體實施路徑是:第一,扎實發展廢舊塑料再生利用的技術,使再生材料的品質和附加值都能得到提高;第二,改善工藝路線,使再生產業更具專業化和規模化,降低加工成本的同時還可以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降低被淘汰的風險;第三,嚴格把控生產質量關和生產規范,避免產生二次污染破壞環境;第四,優化產業鏈,使每個步驟緊密銜接,從而減低生產成本;第五,認真踐行循環經濟發展,使廢舊塑料再生利用成為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6]。
循環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的發展模式,得到了世界各國的高度認可。面對我國日益嚴峻的資源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本著科學發展的觀念,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兼顧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自然和諧的發展目標,通過對廢舊塑料制品材料的再生利用,實現了循環經濟的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