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陜西蒲城召開的中國合成樹脂行業“十四五”規劃發展研討會暨協會六屆六次理事會議上了解到,合成樹脂行業“十四五”將大力實施科技創新、結構調整,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合成樹脂行業由大變強,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俊貴說,目前我國化工新材料自給率不高,合成樹脂行業高端產品自給率較低,嚴重依賴進口,存在產能結構性過剩、核心技術不成熟、產品質量難以滿足高端需求等瓶頸,“卡脖子”現象比較突出,合成樹脂全產業鏈亟待突破。
趙俊貴表示,要充分認識“十四五”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的發展特征以及行業發展內外部環境面臨的變化,瞄準市場需求開發高端產品,攻克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占據行業制高點的關鍵技術,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企業集團,推動合成樹脂行業由大變強。
“堅持創新驅動和綠色發展是‘十四五’行業發展的兩大基本戰略。我們將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企業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中國合成樹脂協會會長鄭塏告訴記者,“十四五”重點發展的產品包括技術含量高、國內缺口大的聚烯烴品種,生物基尼龍、彈性尼龍(TPAE)、半芳香尼龍,以及共聚型聚碳酸酯、聚苯醚(PPO)樹脂、ABS樹脂、聚苯硫醚(PPS)樹脂、特種工程塑料及特種纖維、生物降解樹脂等,滿足新興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充分發揮塑料的性能優勢為人類服務。
我國合成樹脂行業規模和技術不斷進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鏈,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產品結構調整初見成效。目前我國合成樹脂產能占全球總量的37.6%,2020年合成樹脂產量預計達7938萬噸,消費量預計10457萬噸,同比增長6.05%。“十三五”期間,我國合成樹脂產業鏈不斷延伸,自給率大幅提高,從部分依賴進口轉變為絕大部分國產化,某些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特別是隨著現代煤化工迅猛發展,實現了合成樹脂原料多元化,合成樹脂產品正從低端逐步向中高端發展,通用樹脂向專用樹脂發展。
“盡管如此,合成樹脂結構性過剩現象明顯,產品結構不盡合理,傳統產品相對飽和,通用產品產能過剩,高性能、高附加值產品仍需進口,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同時產業發展不平衡,技術創新能力不強。”鄭塏表示,“十四五”期間合成樹脂行業要圍繞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為重點,堅持改革創新和品質升級,不斷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實施科技創新、結構調整,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積極發展高端樹脂、生物降解樹脂和功能性專用樹脂等新型材料,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和國防科技工業提供支撐和保障。到2025年,建立具備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產業體系。
會上,渭南市副市長李軍政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北京工商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白津夫分享了“十四五”創新戰略與產業發展布局,認為應上升到產業革命的高度來認識材料產業發展,確立材料強國戰略,全面推進材料革命。
原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材料工業研究所所長肖勁松解讀了國家“十四五”新材料產業發展重點與政策走向,分析了我國新材料產業面臨的形勢,提出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重點是解決卡脖子材料問題,供應鏈產業鏈安全,重視創新體系建設,推動產用相結合,重視產業資源共享。
近年來,渭南市全力推進工業強市戰略,實施工業倍增計劃,打造新材料、精細化工產業基地,大力發展合成樹脂產業。渭南市工信局局長王蕾、蒲城縣縣長張毅鋒及蒲城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程建武分別作了專題推介,當地企業蒲潔能化、藍曉科技公司代表作了交流發言。
研討會以“共享機遇 同蒲渭來”為主題,由渭南市人民政府和中國合成樹脂協會主辦,并開展“百企、千項、萬人走進渭南”活動,來自國內合成樹脂企業代表200多人參加會議。與會代表還考察了蒲城高新區、蒲潔能化、藍曉科技公司。
在21日晚召開的中國合成樹脂協會六屆六次理事會上,與會代表總結2020年工作總結,確定2021年工作計劃;征求合成樹脂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意見;研究討論塑料改性及應用、生物降解樹脂、特種工程塑料等分會重組、成立籌備工作。
(以上信息由鄭寧來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