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涵,李祥翔,姜瑞婕,普天春,王運盛,張成林,2
(1.北京動物園,北京 100044;2.圈養野生動物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44)
犬貓皮膚病一般泛指引起犬貓皮膚瘙癢、脫毛、結痂和皮膚異常變化的疾病。犬貓皮膚病病因復雜,種類繁多,部分可直接或間接傳染給人。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北方地區受氣溫及濕度等因素的影響,以夏、秋季多發,寒冷、干燥的冬季少發。
犬貓皮膚病包括但不限于寄生蟲性皮膚病(以蜱、虱、蚤、螨感染為主)、真菌性皮膚病(以小孢子菌、石膏樣小孢子菌和須毛癬菌感染為主)、細菌性皮膚病、混合感染性皮膚病、過敏性皮膚病、營養缺乏性皮膚病等。犬貓皮膚病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局部脫毛、皮屑增多、結痂、皮膚肥厚、局部增生、瘙癢及出現色斑、丘疹等。一些皮膚病病因不同,但癥狀相似,因此應注意加以鑒別診斷。
患貓為中華田園貓,中長毛,約6歲,絕育,雌性,體重約4.5 kg左右,未免疫、驅蟲,其腰薦部兩側大面積脫毛,脫毛區域未見明顯皮屑、紅腫及色素沉著,脫毛區有對稱性,未見明顯外傷。
病貓食欲、飲水及精神狀態未見異常,但常啃咬軀干兩側,大量毛發被啃咬掉,同時脫毛區有擴大趨勢。
患貓保定后,在病健皮膚交界處用手術刀片垂直刮取皮屑,刮至皮膚出血時,收集刮取物涂片鏡檢。
根據鏡下觀察到的寄生蟲顏色、大小、形態結構等特征,參照《獸醫寄生蟲學》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比對鑒定,結果發現貓感染跳蚤。
口服"懇福特",30 mg∕kg,連續用藥一周,患貓啃咬行為減少,但脫毛區域無明顯好轉,也未繼續擴大。連續用藥三周后,病貓啃咬行為基本消失,脫毛區域長出短、疏的新生被毛,連續用藥至第六周,其被毛全部長出,體征良好。
“懇福特”主要成分為多殺霉素,屬大環內酯類殺蟲劑。多殺霉素通過激活煙堿型乙酰膽堿受體,興奮運動神經元,導致肌肉不自主收縮和震顫,誘導昆蟲持續過度興奮而麻痹、死亡。多殺霉素與其他已知的煙堿型或γ-氨基丁酸受體(GABA)型殺蟲藥(如新煙堿類、芬普尼類、米爾貝霉素類、阿維菌素類和環戊二烯類)的殺蟲結合位點不同,對昆蟲和哺乳動物乙酰膽堿受體選擇性存在差異,因此,按量給藥,多殺霉素對哺乳動物相對安全。
跳蚤又稱革子,屬小型無翅、善跳躍的寄生性昆蟲,在自然界中廣泛分布。跳蚤的生活史較為簡單,成蟲多寄生于哺乳動物體表(少數寄生于鳥類),靠吸血存活。跳蚤在吸血過程中分泌毒素,造成宿主劇烈瘙癢、脫毛、消瘦、生長緩慢、流產,嚴重的可導致死亡,被叮咬的宿主皮膚紅腫、疼痛,出現全身性過敏反應,留疤痕。植被覆蓋率高、灌木叢多的地方是跳蚤傳播與流行的好發區域,本例發病可能與患貓在這類區域活動有關。
預防寵物體外寄生蟲感染,定期進行體外驅蟲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