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娜娜,哈西巴特,姜 媛,呼爾查,3,巴音查汗★
(1.新疆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學院 830052;2.和靜縣畜牧獸醫站 841300;3.新疆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 830052)
棘球蚴又稱包蟲,是棘球絳蟲的中絳期,寄生于牛、羊、豬、人及其他動物的肝、肺及其他器官中,屬人畜共患寄生蟲病,該病呈世界性分布。 包蟲囊腫大,生長旺盛,在人類和動物體內的任何部位都可能寄生, 可使周圍組織受到壓迫而引起萎縮和功能障礙,甚至感染,在蚴囊破裂的情況下還會導致引發過敏反應甚至家畜死亡[1-4],在我國主要是細粒棘球絳蟲[5],它在植被茂密的高山草甸或草原地區, 干旱少雨的牧區以及氣候寒冷的半農牧區尤為常見;從整體分布來看,家畜的包蟲病發病率在西部較高[5,6]。 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新疆、四川、青海、西藏、甘肅、寧夏和內蒙的牧區和半農半牧地區,包蟲病報告病例分析中,來自以上流行省份的病例占全國總病例數的71%[7]。 其中努斯來提等[8]有對新疆14 個地州牛、羊、犬包蟲病的感染情況進行了調查統計,羊包蟲病的感染率為50.24%。 巴音布魯克羊作為新疆和靜養殖大縣的優勢綿羊,養殖量占全縣總牲畜量的80%,也是棘球蚴病高發區。 此前,當地技術人員哈西巴特[9]、席耐[10]、薛新梅[11]對和靜縣牛、羊、犬棘球蚴病也做了有關調查研究,和靜縣當地羊包蟲病感染情況不容樂觀,嚴重危害畜牧業生產和人類健康,給當地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該病的診斷方法主要有病原學診斷[12]、血清學診斷、病理組織學診斷, 其中血清學診斷目前在巴音布魯克羊包蟲病調查研究還未有過, 對和靜縣巴音布魯克羊包蟲病的流行病學調查具有重要意義[13-15]。 新疆和靜縣位于新疆中部,巴州北部,地處天山南麓,縣境地域遼闊,其中大部分為山地高原,占92.6%,小部分為綠洲平原,占7.4%。作為擁有上百萬巴音布魯克羊的中國西部畜牧大縣,新疆和靜縣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當地不同的養殖方式,給寄生蟲的繁殖帶來了便利, 雖然近幾年牧民驅蟲意識有所提高,但當地巴音布魯克羊細粒棘球蚴病的流行仍呈上升趨勢。 對此,本研究采集涵蓋和靜縣12 個鄉鎮共36 個行政村(牧場)的巴音布魯克羊血液, 采取血清學調查分析當前和靜縣細粒棘球蚴病的感染情況和流行特點, 為下一步和靜縣對包蟲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參考數據。
1.1.1 實驗材料與試劑
羊棘球蚴(包蟲)病間接ELISA 檢測試劑盒購自重慶澳龍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包括有血清稀釋板、抗原包被板、樣品稀釋液、濃縮洗滌液、酶標二抗、底物、陽性對照血清、陰性對照血清、終止液、封板膜等;采血器、離心管、移液槍、酶標儀、槍頭、恒溫箱、吸水紙。
1.1.2 被檢血清
涵蓋和靜縣12 個鄉鎮共36 個行政村、 牧場隨機抽樣采集巴音布魯克羊血清184 份,分離血清,置-20℃冰箱備用。
1.2.1 樣品處理
血清:從各地采集來的血液應呈45 度角傾斜,室溫靜置一段時間,離心5min(3000r/min)。仔細收集上清液,將清亮無溶血的血清置-20℃備用。
1.2.2 操作步驟(間接ELISA 檢測實驗)
間接ELISA 試驗步驟包括,待檢血清樣本的編號:將待檢血清樣品按序編號,每板設陰性、陽性對照各2 孔;試驗用試劑的配制:使用前將試劑盒內的試劑(酶標二抗除外)恢復至室溫。25 倍濃縮的稀釋液略微加熱至鹽完全溶解,然后用蒸餾水作25倍稀釋。 酶標二抗在使用前用樣品稀釋液按照1∶100 倍稀釋,現配現用;待檢樣品、對照樣品的稀釋:陰、陽性對照樣品與待檢樣品均在血清稀釋板中按照1∶50 倍稀釋(本試驗147μL 樣品稀釋液中加3μL 待檢血清樣品); 將稀釋后的血清移至抗原包被板中: 分別將稀釋好的待檢樣品和對照樣品各取100μL 移到抗原包被版中,陰性對照和陽性對照各設2 孔,置37℃溫育30min;第一次洗板:甩掉板中的溶液,每孔加入稀釋好的洗滌液200μL,靜置1min 棄液,再在吸水紙上拍干,重復洗板3 次;加酶反應:每孔加入稀釋好的酶標二抗100μL,置37℃溫育30min;第二次洗板:甩掉板中的溶液,每孔加入稀釋好的洗滌液200μL,靜置1min 棄液,再在吸水紙上拍干,重復洗板3 次;顯色反應:每孔加入等體積混合好的底物溶液A 和底物溶液B100μL, 避光顯色10min;最后終止反應:每孔加入終止液50μL,終止反應。
測定:在終止反應10min 內用酶標儀于450nm 波長依次讀取每孔的吸光度(OD 值)。
1.2.3 實驗結果的判定
結果判定標準,即有效實驗結果應同時滿足:標準陽性對照孔平均OD450nm≧0.6;標準陰性對照孔平均OD450nm≦0.3。
細粒棘球蚴 (包蟲) 病血清學檢驗結果判定標準: 樣品OD450nm≦0.3,判為陰性,樣品暫未患有細粒棘球蚴(包蟲)病;樣品0.6≧OD450nm≧0.3,判為弱陽性,對應樣品處于細粒棘球蚴感染初期,尚未形成包囊或包囊不明顯;樣品OD450nm≧0.6,判為陽性,對應樣品應處于細粒棘球蚴感染后期,并形成較明顯的包囊。
巴音布魯克羊包蟲病血清間接ELISA 檢測184 份血清,血清學檢測結果顯示巴音布魯克羊包蟲病感染率為20%。 統計結果見表1、2。

表1 血清陽性率統計結果

表2 年齡陽性率統計結果
棘球蚴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必須要通過犬科動物和食草動物共同完成,例如牛、馬、羊等。 其終末宿主為犬、狐貍、狼等犬科動物[16];細粒棘球絳蟲的中間宿主感染率最高的是綿羊,除其本身最易感外,還與牧羊犬經常密切接觸,在草地上吃到蟲卵的機會多,而牧羊犬又常可吃到綿羊的內臟,因而形成循環感染。 在冬季和春季動物多出現死亡[17,18]。 在巴音布魯克大草原及地勢險要的山區(巴倫臺、克爾古提鄉、阿拉溝鄉)的自然放牧環境里,土爾扈特牧羊犬幾乎家家都有,當地也時常有狐貍、狼等野生動物出沒,這給包蟲病的流行提供了條件[9]。
在生產過程中,一般情況下可使用細胞免疫(Casoni 皮內試驗)、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間接紅細胞凝集試驗(indirect haemagglutin ationtest,IHA)、沉淀反應、抗體定量和蛋白質印跡試驗(Western Blotting,WB)、間接免疫熒光試驗(indirect fluorescent antibody,IFA)等多種免疫學診斷方法[19,20]進行確診。本試驗采用的間接ELISA 試驗方法是Farag 在1975 年最早將ELISA 用于包蟲病的診斷, 該方法的敏感性為88.2%,特異性為88.5%[21]。 該試驗為高靈敏度檢測技術,結果可定性也可定量表示,可檢測抗體、抗原或特異性復合物,比IHA 操作較復雜。 動物棘球蚴病診斷技術(NY/T1466-2007) 中將IHA 和ELISA 的診斷作為我國綿羊和牛棘球蚴病診斷的國家標準[22]。
從試驗結果來看,巴音布魯克羊包蟲病感染情況較普遍,海拔較低牧區感染率最高達到33%,牧區感染率(感染率21%)高于農區(感染率11%)。 造成感染率不同的原因可能是A 犬的管理方式不同:農區養殖戶的犬基本都圈養,很少有隨意走動的犬出現;牧區養殖戶的犬基本都放養,很少有圈養起來的。 牧民對野生動物保護的意識加強,狐貍、狼的繁殖增加,糞便分布在草原上增多,這些無形間加大細粒棘球蚴的感染風險,利于包蟲病的流行。 薛新梅,等(2020)在她對和靜縣綿羊棘球蚴的相關研究中發現牧區感染率明顯高于農區[11],此次試驗檢測結果得出了與其相似的結果。
成年羊(感染率22%)高于當年出欄羊羔(感染率13%)。 此結果有可能是不同年齡羊與牧羊犬活動范圍接觸時間長短有關。 有報道顯示宿主自身抵抗力與細粒棘球蚴的感染情況可能有關[22]。
本次實驗得出農區與牧區包蟲病感染率不同的原因可能為:農區羊、犬基本都屬圈養,羊、犬的接觸較少,阻斷傳播途徑。防控難度有大有小:農區住戶集中,利于驅蟲預防宣傳;牧區巴音布魯克高山草原地勢相對平緩且羊群數量集中, 利于集中防治;但巴倫臺、阿拉溝、克爾古提山勢陡峭,其特殊的自然氣候環境更適宜包蟲病的生長,住戶分散,不利于當地基層獸醫技術人員驅蟲防治工作開展, 這也是導致本區域感染率最高的原因之一。 巴音布魯克地區牧區高海拔晝夜溫差大, 冬季最低氣溫可達-45℃[23], 很多牧民選擇在入冬時將羊群轉場至農區或低海拔地帶過冬,來年開春后再轉回牧場,這又間接減少使羊群感染的幾率,而巴倫臺等山區由于氣溫相對較高,牲畜可以抵御冬天嚴寒氣候,所以大部分不轉場,增加羊群感染幾率。
根據檢測結果的分析,筆者認為,巴音布魯克地區的細粒棘蚴的防控要點主要集中在對犬的管理,要求廣大群眾做到“犬犬投藥,月月驅蟲”,并栓養犬,管理好犬糞便;注意病死羊的處理,要求嚴格按照無害化處理,堅決不能把病變臟器直接喂犬。 加強基層獸醫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人與犬等動物接觸時,應注意個人衛生。 加大包蟲病的宣傳力度,讓廣大牧民都參與進來,共同防控。 由于和靜縣地理環境跨度大,應分類合理制定適合當地各鄉鎮區域的包蟲病防控措施。
最后, 本次調查試驗不足之處在于因牧民放牧基本是輪牧狀態,采樣有一定難度,采樣基數相對較少。 但由于是隨機取樣,并且專門針對采集巴音布魯克羊,采樣覆蓋很均勻。 總體來說,雖然基數相對較小,但有一定科學研究價值。 此次對巴音布魯克羊包蟲病的隨機覆蓋采樣通過血清學診斷調查為首次, 為以后巴音布魯克羊包蟲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本次間接ELISA 檢測檢出和靜縣地區的巴音布魯克羊棘球蚴陽性率為20%;不同養殖方式下羊棘球蚴陽性率存在差異,牧區高于農區。 地處巴音布魯克山區的羊群感染率高于草原地區的羊群;成年羊感染率高于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