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順常
(廣西聯柏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廣西 南寧 530000)
現階段,各地區積極完善公路路網,開展大規模建設。橋梁作為路網的重要連接點,起到提高通行效率的積極作用。穿山過海建設橋梁,目的是為人們提供優質的出行服務,帶動區域經濟發展。若想實現橋梁的價值,做好橋梁性能的把控為關鍵。深入分析此課題,提出優化橋梁設計的方法,供相關工程參考借鑒,具有現實意義。
以廣西某大橋項目為例,屬于特大型橋梁。按照設計方案主橋跨徑部分按照40m+170m+450m+170m+40m 進行布置,橋梁全長為870m,設計為雙塔雙索面半漂浮體系斜拉橋。橋梁主跨設計為450m。橋梁技術指標整理如表1 所示。現結合此橋梁設計,展開具體的分析。

表1 橋梁的技術指標
從橋梁設計角度分析,要圍繞通航、防撞與結構受力等多個方面做好分析,此橋梁按照兩邊對稱210m 邊跨+主跨450m 的方案布置,主橋邊中跨比為0.47。設計方案中對于主梁的設計,選擇的是扁平半封閉分離式鋼箱組合梁,梁的寬度設計為33.5m,寬跨比設計為1/13.4;梁的高度為3.5m,高跨比為1/128.6;索塔選擇的是鋼筋混凝土鉆石形橋塔,塔高度為147.3m;橋面之上的塔高大約為113m,塔梁高跨比設計為1/3.98。對于斜拉索,經過分析后選擇鋼絞線斜拉索,按照扇形布置。此橋梁結構充分利用建設位置的運輸條件,使用的橋梁構件采用工廠化預制以及現場安裝。預制的組合梁,運輸到施工現場,借助橋面吊機起吊。采取此施工方案,有效提高作業質量。然而主梁起吊重量很大,作業期間整體受力和主梁局部結構受力很大,對橋梁設計有著較高的要求。設計方案除主梁結構造形外,整體受力的設計,運用輔助墩與交界墩集位置集中壓重的作用,增強衡梁區域的整體剛度,促使結構受力得到優化。
橋梁設計方案中主橋為半漂浮體系,選擇索塔位置布置豎向支座、橫向抗風支座以及縱向粘滯限位阻尼約束裝置。對輔助墩為保障應用性能,設置豎向支座以及橫向抗風支座;對于過渡墩位置,設置橫向金屬阻尼器以及豎向滑動支座的抗震體系,達到增強安全性的效果,借助滑動支座實現對豎向荷載的承受,聯合應用鋼阻尼器適應斜拉橋的變形,達到控制墩量之間橫向對象位移的目的,確保發生強震情況時橋梁下部結構不被損傷[1]。
一般來說,基于保障安全與質量同時實現的目的,對設計的組合梁,選擇分別預制鋼梁與橋面板的方案,之后再分別安裝,完成后遵循技術標準具體操作,即設計的濕接縫方案,完整組合梁的部分工程施工,以此達到建造的目標,采取此應對措施,達到有效處理收縮徐變應力的目的,保障混凝土的質量達標。本橋梁設計方案中主梁選擇的是扁平半封閉分離式方案,制作鋼箱組合梁,此類型的橋梁具有鋼板厚度小的特點,作業的難度較低,增強截面抗扭和抗彎剛度,因此抗風性能以及整體的受力性能更強,促使橋梁安全性得到保障。對使用的組合梁,采取預制的方法制作,既提高了作業的效率,還保障了橋梁的質量。除此之外,將輔助墩與過渡墩治制作橫隔板整個寬度范圍內底板進行封閉處理,形成鋼箱截面,向著內部填充混凝土。基于保證填芯混凝土能夠與鋼板緊密貼合的目的,通過參與橋梁結構傳力實現價值,選擇適宜的位置布置鋼筋材料以及剪力鍵,形成組合整體后,有效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壓重等,有效提高橫梁區整體剛度,增強整體的受力性。
按照橋梁設計方案,對于索塔部分,設計為鏤空結構,最終形成的是鉆石型物體,承臺之上的塔高度為149.3m。站在把控整體質量的目的分析,上塔柱朝向內部加以靠攏,將建造高度控制在設計范圍內,即121m,選擇塔頂位置進行橫梁的布置。對于下塔柱部分,按照施工的順序流程方案作業,整體是一個斜直線的表現,從縱向與橫向進行設計,對下塔柱的高度,把控在設計的要求內,本工程為26m。基于增強索塔穩定性的目的,選擇距離橫梁大約66m 位置布置1 道中橫梁。對于上下塔柱,設計為鋼筋混凝土構件,設計為矩形空心截面。設計的斜拉索錨點,采用的是鋼錨梁+鋼牛腿的方案,固定到上塔柱內部。具體來說,相對應斜拉索面內的水平力,整體由鋼錨梁負責承擔,部分不平衡水平分力則由梁端底座進行傳遞,傳松給預埋鋼板,由塔壁承受。對于斜拉索的豎向分力,由牛腿進行傳力,傳到塔身后,最后由索塔承受。
按照斜拉索設計方案分析,選擇按照空間雙索面扇形進行布置,主塔的兩側位置分別設置20 對索,整個橋梁總計80 對索。構建的斜拉索所提,使用無粘結高強度鍍鋅鋼絞線組成,抗拉強度達到1860MPa。索體的外層使用HDPE 索套管;對于錨固區設置的鋼絞線要求保證沒有粘結的情況,確保整體的效果[2]。
靜力分析。使用三維有限元軟件,對橋梁結構進行分析。主梁和索塔部分通過梁單元模擬分析;斜拉索部分通過空間索單元模擬分析。根據分析的結果顯示,處于承載能力極限狀態下的組合方案,組合梁鋼梁的最大應力值結果為234.3MPa,未超過270MPa,可達到規范標準與要求。設計的組合梁橋面板,按照要求處于作用效應頻遇值組合狀態下,必須要達到要求,不應該產生拉應力,同時正截面抗裂達到全預應力構件的受力要求。對于輔助墩周圍梁段橋面板,要求在作用效應頻遇值組合情況下,正截面最大拉應力值必須要達到要求,結果不小于1.918MPa,模擬分析結果為0.5MPa,可達到要求。通過作用效應準永久組合條件下的分析,橋梁面板的正截面可以達到A 類構件標準。在運營條件下進行分析,斜拉索的最小安全系數結果為2.6,施工環節的最小安全系數結果為2.7,意味著安全性可以達到要求。在汽車活載條件下分析,斜拉索的最大應力幅結果為100.6MPa,其未超過200MPa,可達到技術標準。
動力和耐久性分析。根據有限元分析結果顯示,E1 地震條件下,主塔和橋墩可以保持彈性工作狀態,可以達到設防目標控制要求;橫向抗風支座的承載性能可以達到要求;主橋兩端伸縮縫位移量可以達到要求。在E2 地震條件下分析,主塔可以達到彈性狀態,同時抗彎強度能力需求比超過1.78,可以達到設防目標控制要求。
基于保障公路橋梁安全性與耐久性的目的,要注重設計前的勘察作業與設計分析,切實保障橋梁的性能達標。這需要注重前期的勘察與分析,掌握完整的數據信息,為設計的開展提供依據與支持,切實保障設計的合理性[3]。根據以往的橋梁設計實踐與橋梁運行常見問題,做好綜合分析,提出提升橋梁安全性和耐久性的方法,提高橋梁建造的質量。
公路橋梁設計實踐中聯合運用各類設計方法,可獲得不錯的成效。首先,要科學選擇橋梁材料。一般來說,鋼筋與混凝土材料的質量影響力較大,關系著橋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要做好建設的有力把控。其次,要選擇適宜的結構方案[4]。橋梁結構方案的設計是否合理,影響著橋梁的耐久性。基于此,要做好綜合對比分析,選擇最佳的方案,指導橋梁建造的開展。最后,要高度重視運行管理。日常運行中的超載問題,給橋梁的安全性與耐久性造成的影響較大,要做好嚴格的把控。實踐中要認真落實管理工作,保障橋梁安全穩定運行,實現橋梁的價值與作用[5]。
綜上所述,公路橋梁設計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把控,要做好全面嚴格的把控。本文結合實例,圍繞結構設計與性能分析,做簡單的論述,提出做好設計前的勘察與設計分析、聯合運用設計方法等建議,通過優化設計,提升橋梁的性能。